纳粹的帮凶——拜耳的“黑历史”

现在,像东京、纽约、上海这样的现代大都市,聚集上千万的人口也可以从容应对。在过去,人口密度过高的话,就极易爆发传染病。西班牙流感、霍乱、黑死病等等可怕的疾病,也和人类一样喜欢密集的人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些的问题正在慢慢减少,危害程度也在慢慢降低。在这一过程中,就有一家业内响当当的企业:拜耳。

纳粹的帮凶——拜耳的“黑历史”

拜耳是一家非常古老的德国公司。1863年,弗里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创办了这家公司,他以卖染料为生。 当时的化学工业还很年轻,工业革命也刚发生不久。随着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纺织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但是,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给布料染色,这就需要染料。现今,天然的染料往往非常稀有、昂贵,当时的情况也一样,纺织品制造商就想要找一个廉价的替代品来配合他们大规模的生产。

当时的做法是合成染料,弗里德里希-拜耳也是这么做的。拜耳开办工厂时,合成染料的问世还不到10年。1856年,威廉-珀金发明了人类第一个人工合成染料,苯胺紫,一种紫色染料。当时珀金18岁,是伦敦皇家化学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本来是想合成奎宁,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做的实验都不成功。但是,偶然间他发现,在他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当中,一个烧瓶中有紫色的溶液。

福祸相依,因为珀金很快发现这种溶液可以使衣服永久的变成紫色。不久,他就建立了一家工厂,大量生产这种紫色染料,珀金因此名利双收。在德国,弗里德里希-拜耳和他的朋友们基本上做着同样的事情:大规模生产染料。拜耳进入这个行业很早,竞争不激烈,生意很好。拜耳的公司也从1863年的3名员工发展到1881年的300多名员工。不过,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就会有大批的竞争者入场,新的竞争对手开始压低价格抢占市场。

拜耳公司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那就是成立自己的研究部门。这在当时是一场豪赌。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科学和医学在19世纪末并不存在,人们不知道酸度、辐射、电子等等今天习以为常的知识。甚至连饭前便后要洗手可以有效杀菌这种卫生知识,也才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尽管当时的科学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拜耳的研究部门还是在1897年发现了阿司匹林,之后还有进一步的的突破。

阿司匹林的活性成分发现于一个多世纪之前,但是单独服用会导致严重的胃痛,所以一般不直接使用。拜耳的科学家们改善了阿司匹林的实用效果,使破坏性更小,药效更好。拜耳自此开启了全球扩张。除了阿司匹林以外,拜耳还有一件销售利器,就是“海洛因”。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海洛因”。海洛因的发现当时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拜耳“成功”的将其商业化了,以“非成瘾性的咳嗽抑制剂”来宣传。海洛因后来慢慢就停售了,因为很明显,“非成瘾性”就不符合事实。凭借着拳头产品,拜耳的国际销售量直线上升。 到1913年时,在英国、美国、法国和俄罗斯都有了子公司,而且超过8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

在发展的顺风顺水时,意外发生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一战爆发。拜耳的国际子公司被各国没收,他们的资产被卖给竞争对手。顷刻间,拜耳80%的收入化为乌有。在德国,拜耳融入了德国的战时经济,这也意味着拜耳需要为德皇的军队生产炸药、化学武器等战争物资。中央集权很快陷入了困境,拜耳的情况也只会更糟。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之一:德国马克的价值从一战结束时的48马克兑1美元贬值到1923年的4.2万亿马克兑1美元。是的,你没看错,4.2万亿马克兑1美元。

纳粹的帮凶——拜耳的“黑历史”

拜耳公司当时深陷财务困境,所以1925年,他们同意与德国本国的竞争对手进行合并。由此产生的企业集团被称为 IG Farben(法本公司,全称为“染料工业利益集团”Interessen-Gemeinschaft Farbenindustrie AG,德国化学工业巨头,纳粹帮凶,二战后拆分,2003年破产)。德国人的举措非常大胆,但是也很有效。几年后,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开始整合它们的化学工业。法本公司在化学的各个领域都贡献卓著,他们的许多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二战期间的行为也备受指责。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希特勒开始在政坛活跃起来,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后,下令重整德军装备。这是个利润丰厚的大项目,法本公司抓住了这个商机。当希特勒开始暴露战争野心并且入侵波兰时,法本公司已经时纳粹德国最大的政府承包商之一了。很多集中营都设置在离法本公司的工厂不远的地方,这些工厂严重依赖这些集中营中的劳工。战争后期,还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附近建了一座合成橡胶厂。法本公司也拥有齐克隆B的专利,生产量也很大,“齐克隆B”是一种杀虫剂,二战期间集中营中的受害者,很多都死于这种杀虫剂。战后,法本公司在东德的资产被苏联接管,做了国有化。西德的情况复杂一些:战后的纳粹分子受到纽伦堡审判,法本公司的董事们也没能幸免,但是罪行多数较轻。被起诉的24名被告中,只有13人被判有罪,而且刑期也只有从1年半到8年不等。

纳粹的帮凶——拜耳的“黑历史”

因为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法本公司在1952年被分拆为几个独立的公司,拜耳也重新独立。这对新拜耳来说算不上好消息,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失去所有的海外资产了。不过随后,拜耳设法收购了几家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也是从法本公司分拆出来的。拜耳战后再次崛起的策略也与之前基本相同:大量投入于研发,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产品类型不仅仅有现在的主业药品,也有农药和石化产品。拜耳接下来几十年的经营业绩和科技突破上的成就也非常卓著。2004年剥离了石化部门,现在只生产农药和药品。

不仅仅是科技和商业成就,拜耳也一直同德国政府一道解决二战期间集中营工厂“奴隶劳工”问题。希望拜耳公司可以如宣传所言:通过医学创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