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開打:做公益還是搶生意?

水滴籌和輕鬆籌又打起來了。網友發帖稱,4月13日下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水滴籌員工因為掃樓時勸病人立項,打擾到病人被舉報。他懷疑舉報者是輕鬆籌員工,並毆打了懷疑對象。事情引起關注之後,石家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出具了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打人者水滴籌員工李某,處以行政拘留十二日,並處罰款伍佰元整。

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開打:做公益還是搶生意?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對兩個“籌”而言,這不是第一回“打成一片”了。此前,無論是線下業務還是線上推介,雙方都出現過不少口舌之爭,這次不過是矛盾的集中爆發。而且,雙方矛盾也並未因此而解除,至少到目前為止,兩個“籌”依然在網上鬥個不停。水滴籌方面雖然道歉,但依然認為“此事系因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汙衊導致”;輕鬆籌也不甘示弱,強調水滴籌是惡意打人,“不會向黑勢力低頭”。概言之,誰也沒打心眼裡認錯。

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開打:做公益還是搶生意?

這就令人不解了,都說公益以“善”為本,雙方也都把自己當公益機構,但是,什麼樣的公益,要通過大打出手達成目的?什麼樣的公益,如此容不下競爭?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媒體曾經報道過多次,兩個“籌”採用地推模式,讓業務員“拉人頭”,根據人頭數量算提成。嚴格的績效考核之下,業務員相互競爭,以掃樓方式爭取病人,甚至和病人合謀,幫助他們主動造假。如此,把對方當作敵人,也並不意外。

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開打:做公益還是搶生意?

地推模式之前主要為保險、商品推銷等企業所採用,後在互聯網行業競爭中,為了爭取流量,許多企業也紛紛加以借鑑,也曾發生過“美團餓了麼大戰”等惡劣事件。總體來看,地推作為一種商業模式,雖然簡單粗暴,但也是可行的。然而,把這套模式挪到醫療眾籌平臺上,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眾籌平臺面對的是病人,他們不是被搶奪的資源,也不是做生意的對象。相反,地推人員頻繁掃樓,還可能打擾正常醫療秩序,妨礙對他們的救治。

水滴籌輕鬆籌員工又開打:做公益還是搶生意?

眾籌平臺迷戀地推業務,更大的問題在於模糊了公益和生意的邊界,嚴重傷害了中國公益事業的基本面。做公益,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要跟商業完全撇開關係,但無論怎麼做,誠信、公開、透明依然是最重要的關鍵詞,正直、善良、寬容也是從業者必備的品質。公益的初心,是發自內心地幫助他人,讓他人感覺到關懷與愛。當它讓位於利益,愛心異化為工具,好端端的一場公益,難免變成赤裸裸的生意。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