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消費 玉米漲勢或緩

我國玉米供應相對充裕,臨儲玉米尚有庫存,進口美國谷物預期增強。長期來看,外有新冠肺炎疫情不斷髮展、原油暴跌以及進口穀物衝擊預期,內有臨儲玉米拍賣,國內玉米價格漲勢或將放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可能加劇國際市場糧價波動,但目前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不大。儘管3月底4月初國內玉米價格一路堅挺,但我國玉米供應相對充裕,國際市場玉米期價跌勢明顯,未來我國玉米價格漲勢有望放緩。

四大因素助推玉米行情

一是農戶玉米糧源快速消化。東北“地趴糧”銷售殆盡,剩餘簍子糧不急於出售。截至目前,全國主產區售糧進度達到87%,已趕超去年同期81%的水平,其中東北產區88%,較去年同期快1個百分點,華北黃淮產區81%,較去年同期快7個百分點。

二是深加工企業庫存水平偏低。據調查,截至目前,全國119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庫存總量(含拍賣糧)522.35萬噸,同比減少265.1萬噸,降幅33.67%,企業仍有補庫需求。吉林省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庫存基本可以滿足1個月左右的生產,而往年此時可以滿足2至3個月。

三是南北港口玉米庫存仍處低位。截至3月末,北方四港玉米總庫存為284.7萬噸,同比減少40.39%,遠低於6年均值的347萬噸。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庫存42.9萬噸,進口玉米庫存4.6萬噸,合計47.5萬噸,月環比下降32萬噸。

四是貿易商囤糧惜售。當前玉米糧源大量轉移至議價能力較強的貿易商手中,且3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貨合約不斷上漲,也支撐貿易商的囤糧惜售和看漲心態。

國內玉米供應相對充裕

據統計,2019年我國玉米總產量為2.6077億噸,同比增加360萬噸,增幅1.4%。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9/2020年度我國玉米飼料消費17200萬噸,同比下降300萬噸,降幅1.7%。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內禽肉生產增速不及預期,玉米飼料消費因此小幅下調。

今年前兩個月進口玉米數量大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內供給能力。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月我國玉米、高粱進口量同比大增。其中,玉米進口量達到93.2萬噸,同比增加36.6萬噸;高粱進口量30.2萬噸,同比增加30.1萬噸。

我國的玉米需求主要依靠國內供給,2019年玉米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比重僅為1.72%。即便玉米出口國限制出口,對我國玉米供給影響甚微。

CBOT玉米期價跌勢明顯

近段時間,受海外疫情影響,燃料乙醇需求進一步下滑,國際原油價格更是跌至歷史低點,受此影響,美國芝加哥農產品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價跌勢明顯。數據顯示,3月31日,CBOT玉米期價進一步下跌,截至收盤,玉米期貨各合約下跌0.50~2.25美分不等。其中,5月合約收低0.50美分,報收340.75美分/蒲式耳;7月合約收低1.50美分,報收346美分/蒲式耳;12月合約收低2.25美分,報收357.50美分/蒲式耳。3月份玉米市場下跌7.5%,創下自8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政策拍賣緩解供應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保障全國玉米有效供應,特別是保障畜禽養殖所需的飼料企業原料供應,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和中儲糧網持續進行了政策糧投放,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競買企業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分區域、分品種投放數量,合理安排銷售標的。

國家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緩解了階段性玉米供應壓力。企業原料供應困難得到緩解,價格也恢復平穩區間。隨後國家基於輪換騰庫等方面考慮,陸續進行了系列投放,有效完成輪入收購計劃。2月7日至11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組織296萬噸政策性玉米拍賣,成交132萬噸,滿足了企業階段性的用糧需求。截至3月27日,中儲糧網已累計投放玉米179萬噸,累計成交110萬噸,成交率62%,一週內成交12萬噸,成交率77%。

來源:糧油市場報;作者:梅立紅;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