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消费 玉米涨势或缓

我国玉米供应相对充裕,临储玉米尚有库存,进口美国谷物预期增强。长期来看,外有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发展、原油暴跌以及进口谷物冲击预期,内有临储玉米拍卖,国内玉米价格涨势或将放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可能加剧国际市场粮价波动,但目前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尽管3月底4月初国内玉米价格一路坚挺,但我国玉米供应相对充裕,国际市场玉米期价跌势明显,未来我国玉米价格涨势有望放缓。

四大因素助推玉米行情

一是农户玉米粮源快速消化。东北“地趴粮”销售殆尽,剩余篓子粮不急于出售。截至目前,全国主产区售粮进度达到87%,已赶超去年同期81%的水平,其中东北产区88%,较去年同期快1个百分点,华北黄淮产区81%,较去年同期快7个百分点。

二是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偏低。据调查,截至目前,全国119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总量(含拍卖粮)522.35万吨,同比减少265.1万吨,降幅33.67%,企业仍有补库需求。吉林省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基本可以满足1个月左右的生产,而往年此时可以满足2至3个月。

三是南北港口玉米库存仍处低位。截至3月末,北方四港玉米总库存为284.7万吨,同比减少40.39%,远低于6年均值的347万吨。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42.9万吨,进口玉米库存4.6万吨,合计47.5万吨,月环比下降32万吨。

四是贸易商囤粮惜售。当前玉米粮源大量转移至议价能力较强的贸易商手中,且3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合约不断上涨,也支撑贸易商的囤粮惜售和看涨心态。

国内玉米供应相对充裕

据统计,2019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6077亿吨,同比增加360万吨,增幅1.4%。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2020年度我国玉米饲料消费17200万吨,同比下降300万吨,降幅1.7%。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禽肉生产增速不及预期,玉米饲料消费因此小幅下调。

今年前两个月进口玉米数量大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供给能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月我国玉米、高粱进口量同比大增。其中,玉米进口量达到93.2万吨,同比增加36.6万吨;高粱进口量30.2万吨,同比增加30.1万吨。

我国的玉米需求主要依靠国内供给,2019年玉米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仅为1.72%。即便玉米出口国限制出口,对我国玉米供给影响甚微。

CBOT玉米期价跌势明显

近段时间,受海外疫情影响,燃料乙醇需求进一步下滑,国际原油价格更是跌至历史低点,受此影响,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价跌势明显。数据显示,3月31日,CBOT玉米期价进一步下跌,截至收盘,玉米期货各合约下跌0.50~2.25美分不等。其中,5月合约收低0.50美分,报收340.75美分/蒲式耳;7月合约收低1.50美分,报收346美分/蒲式耳;12月合约收低2.25美分,报收357.50美分/蒲式耳。3月份玉米市场下跌7.5%,创下自8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政策拍卖缓解供应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障全国玉米有效供应,特别是保障畜禽养殖所需的饲料企业原料供应,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中储粮网持续进行了政策粮投放,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竞买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分区域、分品种投放数量,合理安排销售标的。

国家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缓解了阶段性玉米供应压力。企业原料供应困难得到缓解,价格也恢复平稳区间。随后国家基于轮换腾库等方面考虑,陆续进行了系列投放,有效完成轮入收购计划。2月7日至11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296万吨政策性玉米拍卖,成交132万吨,满足了企业阶段性的用粮需求。截至3月27日,中储粮网已累计投放玉米179万吨,累计成交110万吨,成交率62%,一周内成交12万吨,成交率77%。

来源:粮油市场报;作者:梅立红;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