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赏析

诗人尽管感伤,但并不伤感,他通过伤春惜花,思考并了悟了人生:春天易逝,不必伤感,好好珍惜;韶华易逝,不必哀婉,多多珍惜。通过“伤春—了悟—惜春”这一心理的转变,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和情感调整到了最美好的状态。

本文共734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生机无限,繁花似锦,美到了极致,稍有风吹草动,文人就会敏感地生出美好转瞬即逝的伤春惜花之情。这种伤春惜花的情结,源于日常生活情感,但又超越了日常生活情感,历来是中国文人独特的文化心理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物极必反”智慧的典型体现,更是人性之美的体现。

孟浩然《春晓》赏析

结合“情本体”哲学,我重新解读《春晓》如下:

春风春雨的春夜,诗人惋惜着娇美的春花难挨风雨的吹打,联想到人之韶华易逝,一时凄美无限。此种心境,正如历代经典诗词所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诗人尽管感伤,但并不伤感,他通过伤春惜花,思考并了悟了人生:春天易逝,不必伤感,好好珍惜;韶华易逝,不必哀婉,多多珍惜。通过“伤春—了悟—惜春”这一心理的转变,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和情感调整到了最美好的状态。

诗人恬然入梦,不知不觉天亮了,婉转的鸟鸣唤醒了诗人的美梦,恍如还在梦境,他信手拈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意呈现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晨画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恰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呈现出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令人心醉神迷。

沉醉之余,诗人又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再联想到当下的落花,轻轻叹息一声,随口吟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春晓》传唱了一千多年,升华为中华民族千古流芳的伤春惜花之大美记忆,成为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诗意绝唱,大哲学家李泽厚曾高度评价道:

“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不低沉哀婉。”


淘宝·一封家书名店

孟浩然《春晓》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