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輸贏向來都是自負者的標籤,卻往往用來形容人的鬥志昂揚和堅韌不拔。

爭贏,當然是好的,因為要贏的心態能讓人更加專注、更加努力和更加強大。

贏更是對自己的內心認同和驅動,沒有人不想贏,無論是殘酷商戰還是自身和命運的抗爭,甚至到日常瑣事,絕大部分人內心是想成為“人生贏家”的,總想著一路贏下去。

很多時候,贏並不是真的贏

05年10月10日,我開啟了人生第一段職業經理人之旅,年輕氣盛,躊躇滿志,坐在辦公室那碩大的老闆桌面前,我甚至有種俯視天下蒼生的感覺。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贏,無論哪個方面我都要贏下來。於是,我給自己貼上了顯而易見的“鬥士”的狀態和標籤,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爭鬥的,每一次面對競爭都跟打仗一樣,自己給自己充滿了雞血。

我不怵任何比我們更大的公司,不怵比我更加資深的前輩,面對每一個客戶和業務全力爭贏,甚至不惜“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當時一個前輩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很多時候,贏並不是真的贏,你要學會共贏,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你的,你也不可能一直贏下去。”可惜的是我並沒有很好地去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直到2008年我被公司解除總經理職務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在同行眼裡、客戶眼裡並不是一個值得信賴和交往的人,因為我好鬥,原本屬於別人的東西,我也在搶,甚至因為自己的莽撞和好勝給不少人增添了麻煩,所以我在圈子裡的人緣很是差勁。

慢慢的,年齡和歲月開始磨平了我的稜角,我不再是那個橫衝直撞,獨自舔血的年輕人,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每件事都只有一個贏家,而事實上,大家可以一起共贏,這樣的贏不僅能夠贏來自己想要的,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比如尊重,比如資源和合作甚至是人心。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有些時候,到最後才發現自己贏來的並不是自己原本想要的

一個哥們做生意的,生意做得很好,因為夠拼夠努力。出身寒門,小時候窮怕了,創業後再也見不得捉襟見肘的日子,見不得家裡人受苦。他拼命想去贏,他要來改變現狀和給家裡人的富足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直飽受冷眼的他希望贏來別人對他的刮目相看和尊重,來彌補小時候因為貧窮遭受的種種白眼。

於是他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全部交給了生意,買了大房子,給夫人買了車子,給孩子優厚的生活條件,讓父母也過上了很好的生活,唯一沒給他們的是時間和陪伴。終於他發現孩子和他並不親,妻子對他也越來越冷淡,而父母也不再經常打電話關心他,他覺得回到裝修豪華的大房子卻沒有了家的感覺,孩子都和妻子在一起,他卻只能獨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再後來,他不斷責問自己的妻子甚至開始埋怨孩子們不理解他,自己這麼辛苦為什麼家人對他如此冷淡。長期的冷戰結果就是妻子帶著孩子和他離婚了,那一刻他發現自己才是那個輸的一塌糊塗的人,他卻一直以為自己在“贏”,只是這贏來的最終結果卻不是他原本想要的。

在去往“贏”的路上荊棘叢生,充滿了艱辛和過程,在經歷種種之後,不忘初心,永遠記得自己原本想贏的是什麼,才能夠贏得自己想要的,一旦陷入迷途,得來的早已面目全非,那就是不是“贏”了,而是徹底的“輸”。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聰明的人才知道:適度“認輸”才是真的“贏”

生性好贏怕輸的唐寧從不錯過每一次能“贏”的機會,哪怕是和菜市場小販的討價還價都要“贏”,直到有一次,因為停車位的問題和別人發生爭執,他因為想“贏”,所以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終於將對方徹底激怒之後,拿刀子捅進了他的胸口。也許那一刻,他才明白,這樣的贏並不是贏。

而聰明的人從來不在乎這樣的贏,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浪費在這些上面,他們要的是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那就是家庭和睦、事業有成,所以無關緊要的事情面前,他們一概選擇認輸,哪怕當時顯得有些丟人,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最後是否能夠成為自己想贏來的人生——家庭和睦、事業有成。

所以“輸贏”其實是“取捨”的智慧,聰明的人才懂得如何取捨,可以“輸”掉什麼,又能“贏”得什麼,因為人生沒有常勝將軍,只有懂得取捨,能夠輸掉那些無關緊要的,才能贏得最終的美好。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關於“贏”最重要的一點:贏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贏,其實是一種結果,而不是過程。

贏,更不是爭強好勝,最後能真正贏的人是能夠有所隱忍,善於取捨的人。真正有智慧的“贏”並不是用來派遣內心不自信的道具,更不是對現狀不滿的表達方式,而是經歷種種,最終達成所願,完成目標。

贏,其實是一種心態,而不是狀態。

贏,是自己給自己的鞭策,是自己給自己的鼓勵,是自己不斷強化,給自己內心暗示的心態,而不是要在任何時刻、任何事情上都要贏的一種狀態,誰又能夠一直都在贏呢?

贏,其實是一種目標,而不是標準。

贏,其實就是贏得自己想要的,而事實上每個人想要的其實不一樣,有人要贏得財富,有人要贏得地位,連皇帝都有想贏得江山和贏得美女芳心的不同,何況普通人呢?所以贏本身沒有標準,自己覺得贏了就是贏了,而不是什麼都要去爭,想贏過馬雲的財富,又想贏過姚明的球技,這本身就不是“贏”,而是異想天開。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贏”的反義詞未必是“輸”,還可能是“錯過”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輸和贏是反義詞,但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非贏即輸”,就像很多事情並不是只有對與錯一樣。在去往“贏”的路上有很多的風景和人物,往往因為想贏的執念而錯過的卻成為人生的遺憾。所以,有些事,輸贏本身並不那麼重要,而經歷才是最不該錯過的美好。

有些事,輸又怎樣,贏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