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明儒學案》中談到泰州學派時是這樣說的:蓋躋陽明需美,息龍做之管,力量無過於龍溪者,又得江有為之段正,故不至十分決裂。泰州之後,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卷三二

《泰州學案一》

這裡所說的龍溪即王畿,泰州即王艮。王艮,初名銀,後改艮。字汝止號心帝,泰州安豐場(今江蘇東臺北)人,家素貧,為鹽場灶戶。民七歲當時讀書於鄉墊,後隨其父行高子山東,身邊常帶《考經》《論語》《大學》。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江蘇

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守仁在江西為巡按。講良知之學, 大江南北,學者鑫然信從,而王民屬處裡對此似尚來有聞。告用大黃文剛寓居泰州,到了艮的講論,吃驚道,“何類王中丞語” 《明史民傳》子王國聞知後即日起務最往這拜商口的禾看,便他一進入南喜城,環統街市的觀者,特見到生守任時生守仁起初也將他當作了道士氣特原相望。感而繹其所潤,有不合,箕時又毒認師之輕易,次日復踞上座,再次辯難,終於大服,遂為主守仁弟子。

王艮之所以能夠在與王守仁的辯難之後,甘為弟子,主要基於對王守仁哲學思想的折服。

正因為這種政治思想上的差異,所以就在王艮拜師的兩三年以後,他們的分歧便在講學活動中表現了出來。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王守仁畫像

嘉靖元年(1522年),王艮向王守仁表示了周遊天下講學的想法,並向他請教孔子周遊天下時的車制,王守仁笑而未答。王艮於是回去制一蒲輪,標題其上:“天下一個,萬物一體......知我者其惟此行乎,罪我者其惟此行乎!”《王心齋全集》卷二《年譜》

仿孔子周遊天下,又作此招搖,王艮的“狂者”風格於此行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在北上講學途中,他沿途聚講,圍觀者常千百人。他所講的內容,與王守仁的學說也並不盡同。

王艮此行直到京師。他的做法引起了王學同門的駭異,匿其車,勸其返。此時王守仁也致函王艮的父親,令其南還。王艮回到浙中,王守仁三日不與相見,據說是“公以先生意氣太高,行事太奇,欲稍抑之”《王心齋全集》卷二《年譜》

)。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孔子像

王艮從師守仁前後八年,直到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次年,王艮“大會同志,聚講於書院,訂盟以歸”。從此開始了自立門戶的講學,開創了泰州學派。

王艮的學術思想雖然受到了王學的深刻影響,但是卻與王學有著明顯的不同。它最突出的特徵便是主張重學行實,他主張“

百姓日用即道”。這與王守仁用統治者的道德規範去啟發人的良知,約束人的行為有著根本的不同。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王艮畫像

王艮發揮了王守仁“吾心即理”的學說,將自我看作是天地萬物、國家天下一切關係的中心,他主張“以天地萬物依於己,不以己依於天地萬物”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 :王門的派分》)。正因為如此,他提出了“準南格物”

這種平等兼愛的思想,突破了傳統等級觀,是王艮所代表的平民思想的體現,帶著這樣的思想主旨,王艮所提倡並且躬行的平民教育,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之舉。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王守仁畫像

王守仁的學說在其身後真正得到發展的,是王畿的良知說與王艮的格物說,人稱:“越中良知,準南格物,如車之兩輪,實貫一轂。”《王心齋全集》卷五《王艮墓誌》)王畿的發展沒有能夠脫離王學的軌道,所以他被當作了浙中王門的代表,王艮則脫離開了王學的軌道,形成了自立的泰州學派。

列名於《明儒學案》的泰州學派學者共二十一人,除王艮之外,尚有王襞、樵夫朱恕、陶匠韓樂吾、田夫夏叟、徐樾、王棟、林春、趙貞吉、羅汝芳、楊起元、耿定向、耿定理、焦體、潘士藻、方學漸、何祥、祝世祿、周汝登、陶望齡、劉牆,此外尚有未列入者如顏鈞、梁汝元、鄧豁渠、方與時、程學顏、錢同文、管志道等。雖然未單列於學案,其中如顏鈞、梁妝元,在泰州學派的後學當中,堪稱影響最著者。

泰州學派王艮提出了準南格物,一種平等兼愛的思想

江西吉安

顏鈞,字山農,江西吉安人。從師王艮弟子徐樾,得泰州之傳。“其學以人心妙萬物而不測者也““頗欲有為於世,以寄民胞物與之志。”《明儒學案》卷三二《泰州學案一》

梁汝元,字夫山,其後改名為何心隱,江西吉州永豐人。初事科舉,曾考中江西鄉試第一名,後從師於顏山農,遂棄科舉而求學術。“心隱之學,不墮影響,有是理則實有是事,無聲無臭,事藏於理,有象有形,理顯於事”是主張實學的。而他本人則又是一位可貴的實踐家。“謂《大學》先齊家,乃構萃和堂以合族,身理一族之政。冠婚喪祭賦役,一切通其有無,行之有成。”今天的學者認為他的這種做法“是他的烏托邦社會思想的一個試驗”《宋明理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