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很多書法愛好者都很關心一個問題,初學書法,到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關於這個問題,大部分書法愛好者都會先入為主的選擇楷書,其實這是一種慣性思維使然。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篆書“篆”字

他們固執的認為,書法要講實用性。

自唐代開始,書法的“治世之用”功能得到強化,尤其科舉制度的確立,“學而優則仕”、“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科舉考試的書寫,成為了重要的考核內容,如果字寫的不好,哪怕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很難通過考試,而後世所謂的“唐楷”,就是科舉考試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書體,發展到明代的“臺閣體”,清代的“館閣體”,使書寫愈加程式化,“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狀如算子”,已然失去了書法的本質與藝術性。

幾千年來的餘續,書法實用的觀念,已經深入中國人的骨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直至今日,“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無楷不成書”、“欲學書法,必先楷書”等等言論甚囂塵上。其實,楷書之所以在民間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皆因為自唐開始的科舉制度,為仕途功名計,均為實用功能考量。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隸書“隸”字

但是,書法自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藝術審美的自覺,書法在實用功能的同時,已經成為了中國漢字美的高級表現形式,成為了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門類,進入了藝術的殿堂。它的標幟便是草書的成熟。草書的成熟使書法脫離了文字符號的階段,由於草書本身流美而富於動感的線條,及其自由變化的造型,致使它易於表現人的情感個性,因為含有傳情達意的作用與觀賞審美的價值。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書法更是早已失去了它的使用功能,而成為更為純碎的線條抽象藝術。可我們很多書法愛好者還在固守著科舉時代的觀念,這實在是一種偏狹,也是對書法發展史的陋見。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楷書“楷”字

時至今日,在普通大眾中,甚至很多書法愛好者,仍然以是否“看得懂”,是否“好看”、“漂亮”為標準來審視書法。

多年以來,我們的書法審美教育是缺失的,是否“看得懂”,成為很多普通大眾對於書法作品“好壞”評價標準。筆者就親身經歷和聽到過很多朋友對一幅草書作品給予否定的評價,理由就是“看不懂”。

這是因為我們多年以來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尤其是書法審美教育的缺失,使我們眼界不高,對於書法藝術美的感悟遲鈍或偏狹造成的。或者說,多年以來形成的書法實用主義的慣性思維,限制了我們對於書法藝術美的絢爛多姿的審美想象,已經習慣了楷書,甚至印刷體的規矩平整,整齊劃一,甚至走入了“狀如算子”的書法審美誤區,這其實還是書法實用功能的思維定勢。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行書“行”字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在漢代,一代大儒趙壹也曾寫下了著名的《非草書》,對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的草書進行了鞭笞。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趙壹從立身顯名的功利標準出發,對草書進行了否定,認為書法對於仕途並無直接的效用。在他看來,儒家經典始終是學問之大者,有助於立德立功,而文藝只是雕蟲小技。但是,書法自漢代就已經開始了審美自覺,脫離了作為學術與文字附庸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張芝也並未因為趙壹等人的非難,影響他一代草聖;草書也並未因為世人的“看不懂”,而被書法藝術淘汰,相反,草書已然成為書法藝術境界最高的書體之一。

時間已經過去了近2000年,在數字化的今天,如果我們還是基於實用的目的來認知書法學習書法,固守是否“看得懂”,是否“好看”是否“漂亮”,則永遠停留在藝術的門外,學習書法必將事倍功半,甚至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歧路不回,終將只是成為一個寫字匠。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草書“草”字

試問,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沒有一定的藝術審美水平,我們誰又敢說能夠“看得懂”張芝、張旭、懷素大草?誰又敢說能“看得懂”梵高、畢加索?看不懂,說明我們的眼界不高素養不夠,但是並不能否定他們的藝術成就,並不能否認他們是偉大的藝術家。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我們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學習筆法技法,同時也要不斷學習文化理論知識,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學習中國書法史,瞭解文字及書法的發展、演變,打開一扇窗,樹立大書法觀,站在一定的高度,從文化的視角,審視書法,學習書法,要認識到書法的全面性,系統性,才能避免一葉障目,而成為井底之蛙。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書法亦然。所以我們學習書法,也要遵循書法發展的客觀規律,遵循以下四大原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原則一、先易後難,由簡入繁;

原則二、先臨墨跡,再習刻本;

原則三、先學靜態,後追動態;

原則四、遵循文字發展演變的規律。

初學書法,應該從哪種書體入手,才能避免彎路,事半功倍?

綜合上述四大原則,對中國書法史稍有了解的朋友不難看出,初學書法,應首選篆書入手,才能避免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只是限於篇幅,在此筆者暫時不作贅述,在下篇文章中,我們將就“初學書法,為何要從篆書入手?又該選擇哪本字帖?才能事半功倍”的問題展開論述,敬請關注。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