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在北疆,有個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樣!

「看山看水」在北疆,有個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樣!

地處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區,身體內跳動著金黃的細胞。

正所謂“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當地人向記者解釋,阿爾泰在突厥語和蒙古語裡均意為“金子”,“阿勒泰”之稱其實也源於阿爾泰山。

據科學考證,阿勒泰位於世界級有色、稀有、黑色、貴金屬成礦帶中段,已發現礦種11大類84種,已開發出可可托海稀有礦床、卡拉通克銅鎳礦床、阿舍勒銅多金屬礦床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礦山。

除此之外,水草豐茂、物華天寶的阿勒泰地區,還有更豐富的農業資源及特產。

素有“金山銀水”美譽的阿勒泰是新疆豐水區之一,有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56條。據測算,全地區年總徑流量133.7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42萬千瓦。

阿勒泰地區的草場可利用面積達723.9萬公頃,佔全疆草場面積的14.3%;阿勒泰是我國6大林區之一,森林覆蓋面積達47.6萬公頃。

阿勒泰還是新疆7個油料主產區地州之一。阿勒泰地區糧食局工作人員介紹,當地多個縣市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目前已成為全疆重點大豆和油葵的種植基地。

油葵大豆得天獨厚

阿勒泰地區油料作物的種植歷史悠久,油料一直在農作物種植中佔較大份額。

阿勒泰地區糧食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建國以來,阿勒泰地區一直作為新疆春播大豆、油料的主產區。

1949年,阿爾山專區種植的胡麻面積已經達到345畝。

1960年,阿勒泰地區開始引進原產於前蘇聯的“先進工作者”等油葵品種,每畝產量達150公斤,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1980年之後,地區油料種植面積激增,油葵也逐漸開始成為主要品種。

1991年,地區引進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發的“新葵2號”品種,使得畝產達到了200公斤。1994年,阿勒泰油料種植面積達到6.8萬畝。

「看山看水」在北疆,有個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樣!

據地區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阿勒泰市、福海縣、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和富蘊縣等縣市,光熱資源充裕,年日照時數達2971小時,最高年日照達330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35.9千卡/平方釐米,有效生理輻射能全年達65.2千卡/平方釐米,晝夜溫差大於或等於10℃的有效積溫為2716~3337℃,平均為2944℃,無霜凍期為153天。

“氣候條件非常利於發展大豆和油葵種植業。而且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我們這裡種植的大豆和油葵病蟲害少,不易出現根部腐爛和倒伏。”地區糧食局工作人員介紹,阿勒泰大豆含油量超過22%,蛋白質含量超過45%;油葵含油量達到41%~46%,其中亞油酸含量達70%~75%,維生素E含量在60Mg/100g以上。

近幾年,在國內外農副產品價格上升等客觀因素的推動下,阿勒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不斷優化種植業結構,阿勒泰從大面積種植小麥開始向大規模種植特色經濟作物的產業佈局轉變,初步形成了獨具區域特色的優質豆類基地、優質油料基地。

同時,“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阿勒泰地區繼續保持在新疆豆類生產中的重要地位。

時任地區糧食部門負責人許景平表示,一直以來,阿勒泰地區的豆類生產依託產業化經營,通過科技進步,推廣優良品種,優化品質結構,狠抓高產攻關,搞好精深加工,成為優質豆類基地。目前,布爾津、哈巴河等縣的大豆畝產已達180公斤。

布爾津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02年,布爾津縣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萬畝,所產大豆全部為非轉基因大豆,綠色無汙染。

預計在今後10年,阿勒泰地區的油料深加工項目還可帶動30萬畝豆類生產基地,其產量將達到10萬噸以上。

政策性收購託底

相關資料顯示,阿勒泰地區80%的油葵,95%的大豆、花芸豆銷新疆內外。

“我們的基本油料一直銷售不出去,價格一直低迷。”與許景平一樣,當地眾多農業部門的領導表達了對阿勒泰油料資源走不出去的擔憂。

阿勒泰地區的油料銷售曾屢次跌至低谷。其中,兩次銷售低谷給油料種植造成巨大沖擊。

1980年,阿勒泰地區的食用油市場開始飽和;1984年,地區的油料生產急劇增加,賣油難和儲油難的矛盾隨之激化。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當地油料的生產銷售帶來更大沖擊。

2008年初到9月份,阿勒泰地區的葵花籽油、菜籽油價格跌幅達50%以上,油葵籽、油菜籽價格隨之分別下跌至2.8元/公斤、4.0元/公斤左右,農民種植油料虧損明顯。

許景平說:“過去市場好,油料銷路也好,老百姓可以高價賣出去,因此,大家種植積極性高。受次貸危機衝擊,整個地區經濟受到影響,農作物價格下挫,油料銷售不出去,農民增收受到了極大影響。”

2010年,阿勒泰全區油料播種面積達到47萬畝,與2009年62萬畝的種植面積相比,出現大幅度下滑。

許景平說:“當時菜籽油有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的保護,而葵油卻沒有。受次貸危機的持續影響,老百姓手裡的油葵賣 不出去。因此,自治區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明確指示“要藉此機會把油料統起來”。

2008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照自治區確定的最低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交售的油料。

2010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繼續下發關於“做好油葵籽收購工作”的通知,這是新疆連續第三年實行油葵籽收購最低保護價政策。

“自治區拿出專項資金,對油葵實行最低價收購,這一政策的實施,保護了農民的利益。這是我們新疆為保證農民增收獨創的措施。”許景平說。

工業園區謀劃新局

阿勒泰的油葵銷售不出去怎麼辦?阿勒泰地區的許多有識之士有著與許景平類似的見解:“需要大企業的進駐來帶動。”如何吸引大企業進駐?除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對外來企業的服務力度之外,阿勒泰人想到了建設工業園。

福海新區是新疆“東聯西出”,連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國的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我們已經規劃在福海新區建立工業園區。地委、行署也已經明確在此建設油脂、飼料捆綁式深加工基地的必要性,並列入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總盤子中。”許景平介紹。

據介紹,福海新區工業園油脂飼料綜合深加工項目是集油脂、飼料深加工以及生物保健品研發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生產項目,其產品工藝先進、技術含量高。

建成之後,阿勒泰將以此為平臺,重點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入駐;1~3年,地區將力推1~2家糧食龍頭企業進入自治區領軍企業之列。

據介紹,項目投資的來源主要是以大企業大集團為主導,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參股、政府提供土地、稅收優惠等政策為輔。

項目建設後日處理油料能力達500噸,日加工飼料能力400噸。遠景發展目標是把經營範圍擴展到生物保健食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領域,不斷延長產業鏈,帶動農業產業化高效發展。

據介紹,項目將直接帶動100萬畝油料生產基地,拉動3.7萬戶農民增收,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保障抗災保畜飼料的供應,推進全區牧民的定居工程。

同時,當地還計劃在火車站旁邊建設物流中心,消除企業對於運輸不便的焦慮。

不過,面對預計5000萬~7000萬的資金投入,阿勒泰明顯感到壓力。因此,阿勒泰地區希望得到援建省份黑龍江省在技術、資金上的援助。

同時,經過考察,阿勒泰地區糧食局發現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的資金實力及研發能力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們正為引進該集團的入駐積極努力。

“和黑龍江省的合作能做成最好,如果做不成,我們也歡迎其他省市的大企業入駐。”許景平知道,這種事情是要兩廂情願的。即使失敗了,他們還會繼續努力尋找潛在的合作者。

“進行工業園區建設是必要的,園區是創造產業化發展的基地,也是一個商品流通的平臺。”作為工業園區的支持者,許景平對於園區建設的必要性有充分認識,他表示,將爭取一切條件促進園區的建設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