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在北疆,有个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样!

「看山看水」在北疆,有个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样!

地处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身体内跳动着金黄的细胞。

正所谓“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当地人向记者解释,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均意为“金子”,“阿勒泰”之称其实也源于阿尔泰山。

据科学考证,阿勒泰位于世界级有色、稀有、黑色、贵金属成矿带中段,已发现矿种11大类84种,已开发出可可托海稀有矿床、卡拉通克铜镍矿床、阿舍勒铜多金属矿床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矿山。

除此之外,水草丰茂、物华天宝的阿勒泰地区,还有更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特产。

素有“金山银水”美誉的阿勒泰是新疆丰水区之一,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56条。据测算,全地区年总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42万千瓦。

阿勒泰地区的草场可利用面积达723.9万公顷,占全疆草场面积的14.3%;阿勒泰是我国6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面积达47.6万公顷。

阿勒泰还是新疆7个油料主产区地州之一。阿勒泰地区粮食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多个县市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目前已成为全疆重点大豆和油葵的种植基地。

油葵大豆得天独厚

阿勒泰地区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悠久,油料一直在农作物种植中占较大份额。

阿勒泰地区粮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建国以来,阿勒泰地区一直作为新疆春播大豆、油料的主产区。

1949年,阿尔山专区种植的胡麻面积已经达到345亩。

1960年,阿勒泰地区开始引进原产于前苏联的“先进工作者”等油葵品种,每亩产量达15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980年之后,地区油料种植面积激增,油葵也逐渐开始成为主要品种。

1991年,地区引进新疆农垦科学院研发的“新葵2号”品种,使得亩产达到了200公斤。1994年,阿勒泰油料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

「看山看水」在北疆,有个叫阿勒泰的地方真的不一样!

据地区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和富蕴县等县市,光热资源充裕,年日照时数达2971小时,最高年日照达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35.9千卡/平方厘米,有效生理辐射能全年达65.2千卡/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为2716~3337℃,平均为2944℃,无霜冻期为153天。

“气候条件非常利于发展大豆和油葵种植业。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我们这里种植的大豆和油葵病虫害少,不易出现根部腐烂和倒伏。”地区粮食局工作人员介绍,阿勒泰大豆含油量超过22%,蛋白质含量超过45%;油葵含油量达到41%~46%,其中亚油酸含量达70%~75%,维生素E含量在60Mg/100g以上。

近几年,在国内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等客观因素的推动下,阿勒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阿勒泰从大面积种植小麦开始向大规模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的产业布局转变,初步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优质豆类基地、优质油料基地。

同时,“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阿勒泰地区继续保持在新疆豆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时任地区粮食部门负责人许景平表示,一直以来,阿勒泰地区的豆类生产依托产业化经营,通过科技进步,推广优良品种,优化品质结构,狠抓高产攻关,搞好精深加工,成为优质豆类基地。目前,布尔津、哈巴河等县的大豆亩产已达180公斤。

布尔津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2年,布尔津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所产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无污染。

预计在今后10年,阿勒泰地区的油料深加工项目还可带动30万亩豆类生产基地,其产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

政策性收购托底

相关资料显示,阿勒泰地区80%的油葵,95%的大豆、花芸豆销新疆内外。

“我们的基本油料一直销售不出去,价格一直低迷。”与许景平一样,当地众多农业部门的领导表达了对阿勒泰油料资源走不出去的担忧。

阿勒泰地区的油料销售曾屡次跌至低谷。其中,两次销售低谷给油料种植造成巨大冲击。

1980年,阿勒泰地区的食用油市场开始饱和;1984年,地区的油料生产急剧增加,卖油难和储油难的矛盾随之激化。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当地油料的生产销售带来更大冲击。

2008年初到9月份,阿勒泰地区的葵花籽油、菜籽油价格跌幅达50%以上,油葵籽、油菜籽价格随之分别下跌至2.8元/公斤、4.0元/公斤左右,农民种植油料亏损明显。

许景平说:“过去市场好,油料销路也好,老百姓可以高价卖出去,因此,大家种植积极性高。受次贷危机冲击,整个地区经济受到影响,农作物价格下挫,油料销售不出去,农民增收受到了极大影响。”

2010年,阿勒泰全区油料播种面积达到47万亩,与2009年62万亩的种植面积相比,出现大幅度下滑。

许景平说:“当时菜籽油有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保护,而葵油却没有。受次贷危机的持续影响,老百姓手里的油葵卖 不出去。因此,自治区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明确指示“要借此机会把油料统起来”。

2008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自治区确定的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油料。

2010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继续下发关于“做好油葵籽收购工作”的通知,这是新疆连续第三年实行油葵籽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

“自治区拿出专项资金,对油葵实行最低价收购,这一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这是我们新疆为保证农民增收独创的措施。”许景平说。

工业园区谋划新局

阿勒泰的油葵销售不出去怎么办?阿勒泰地区的许多有识之士有着与许景平类似的见解:“需要大企业的进驻来带动。”如何吸引大企业进驻?除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来企业的服务力度之外,阿勒泰人想到了建设工业园。

福海新区是新疆“东联西出”,连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我们已经规划在福海新区建立工业园区。地委、行署也已经明确在此建设油脂、饲料捆绑式深加工基地的必要性,并列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的总盘子中。”许景平介绍。

据介绍,福海新区工业园油脂饲料综合深加工项目是集油脂、饲料深加工以及生物保健品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生产项目,其产品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

建成之后,阿勒泰将以此为平台,重点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入驻;1~3年,地区将力推1~2家粮食龙头企业进入自治区领军企业之列。

据介绍,项目投资的来源主要是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导,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参股、政府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为辅。

项目建设后日处理油料能力达500吨,日加工饲料能力400吨。远景发展目标是把经营范围扩展到生物保健食品的研发和批量生产领域,不断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高效发展。

据介绍,项目将直接带动100万亩油料生产基地,拉动3.7万户农民增收,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抗灾保畜饲料的供应,推进全区牧民的定居工程。

同时,当地还计划在火车站旁边建设物流中心,消除企业对于运输不便的焦虑。

不过,面对预计5000万~7000万的资金投入,阿勒泰明显感到压力。因此,阿勒泰地区希望得到援建省份黑龙江省在技术、资金上的援助。

同时,经过考察,阿勒泰地区粮食局发现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的资金实力及研发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正为引进该集团的入驻积极努力。

“和黑龙江省的合作能做成最好,如果做不成,我们也欢迎其他省市的大企业入驻。”许景平知道,这种事情是要两厢情愿的。即使失败了,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寻找潜在的合作者。

“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是必要的,园区是创造产业化发展的基地,也是一个商品流通的平台。”作为工业园区的支持者,许景平对于园区建设的必要性有充分认识,他表示,将争取一切条件促进园区的建设开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