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程参:天宝三年,中了进士的他为什么不开心?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不知道你是否对剧中的一个配角:程参是否还有点印象。就是那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一出场骑着叫“绿眉”的马,被追捕狼卫张小敬撞上。

为了给他意外死去的好友“绿眉”报仇,他还莫名奇妙地被关进了靖安司,和张小敬做了狱友。知识渊博的他是第一个给张小敬针对狼卫一案指点迷津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的程参:天宝三年,中了进士的他为什么不开心?

唐代诗人雕像

程参的原型就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设定是唐玄宗天宝三年, 这一年无论是对的岑参个人还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都意义非凡。

对岑参来说,那一年他在三十而立之年考取了进士。 要知道,唐代的科举考试是很难的,应试的人多,考中极少。《新唐书·选举制》总结唐代取士的方法,分“岁举”、“制举”两种情况。岁举,科目有一大堆,“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制举”,比较简单,皇帝有招人的需要,发个诏书,“以待非常之才”,就可以了。

岁举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所有科目中,进士和明经两科的规模最大。特别是进士一科,从唐高宗之后, 越来越受应试者的垂青。连那些无需通过考试,就能做官的贵族世家都万分羡慕,“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旧唐书》卷 三《太宗纪下》)

照常理来说,考中了进士,可是人生天大的喜讯。按照当时的官员制度, 考中了的人还需经过吏部试判,才能授予官职。 具体来说,考中明经科,按照成绩的高低可以授予从八品下到从九品下的官职。考中进士科,按照成绩的高低可以授予从九品上和从九品下的官职。

读一读当时岑参中并拿到官职后写的一首诗,你能感受到,他其实不开心。

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在考取进士之前,岑参在终南山高冠谷隐居攻读。他取得的第一个官职是九品下的兵曹参军,这是唐朝公务员体系里最基层的官员。 上面这首诗是他离开隐居地所作,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颇为矛盾的心情:官职卑微,让他有点不屑为之,可是又为生活所迫(

五斗米),不敢以此为耻(耻微官)。

《长安十二时辰》的程参:天宝三年,中了进士的他为什么不开心?

终南山的水

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不开心呢? 深挖一下的话,还是很有意思的。

唐朝自“贞观之治”之后,最高统治集团内新旧势力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最终经过唐玄宗君臣的同心协力,再次使唐代社会达到鼎盛,出现了 “开元全盛”的景象。

当时的一个吏部员外郎说:“国朝故事,莫盛于开元、天宝之际。” 并详细描述当时的盛况:“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资治通鉴》卷 214 )言词之中,虽然略有些夸大,但又不失为一个简短精彩的总结。

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平皇帝之后,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资治通鉴》卷 214 )皇帝的改变为整个帝国埋藏下了巨大的危机。在后面的二十年, 唐玄宗沿着奢欲和怠政两个方面一路狂奔。

这种情况给了宰相专权绝好的机会。 李林甫(就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林相”的原型), 终于在天宝三年后露出了凶残的面目,起大狱,启动了绝对的专权之路,最后也把自己和大唐推向了一条绝路,触发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长安十二时辰》的程参:天宝三年,中了进士的他为什么不开心?

安史之乱时的华清宫意象

岑参在中进士之前,大约有十多年往来于攻读的隐居地和两京(长安和洛阳)之间,结交了一些志气相投的官吏,不可能不对那个时代的转向毫无知觉。尽管新旧《唐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在《唐才子传》中,对他三十岁以前的事情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只写了一句:

参,南阳人,文本之后。文本就是岑文本,贞观年任中书令。还记得《长安十二时辰》中,赵参军询问程参的祖上时,程参是怎么回答的吗?程参说:我祖上可是中书令(那是宰相的级别啊),让赵参军小小地激动了一把。当程参澄清那是一百年的事情时,不由得赵参军马上泄气了。

既然在历史记录中找不到证据,研究一下岑参三十岁之前写的诗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我在岑参开元二十八年送别王昌龄的诗中找到了关键的证据。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出身贫寒,年纪比岑参大。 在做了几任低级官员之后,获罪贬为江宁县丞。作为友人,岑参在长安为他置酒并作诗送别。

诗的开头岑参写道: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对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以李林甫为代表的“群公”,岑参用“满天阙”的方式加以嘲讽。当然在诗的最后年轻的岑参还是鼓励了一下前辈: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最后一句是个大白话,不管如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饭还是要吃饱的。

四年之后, 当考中进士的岑参离开终南山高冠谷的隐居地时,一定又想起了送别被贬的好友王昌龄的遭遇和这个正在转变的世道,不开心之情,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