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古人識人法,看人的大智慧

俗話說:“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能夠快速認清一個人都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可交之人,放心知交;對於心術不正的小人,則敬而遠之;這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人心隔肚皮,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本質何其難也!

古人也曾面對這些問題,併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識人法。尤其是下面三種,更是堪稱經典,從內在到外在,從根本到技巧,都有涵蓋,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領悟。

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古人識人法,看人的大智慧

孔子“三步識人法”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論語·為政》

這句話意思是說,判斷一個人的時候,應該看這幾個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發點是不是好的,他做事過程中採取的方法是否妥當,他的原則底線在哪裡。如果這三個方面都能做的到位,無論別人怎麼說,這個人都基本上是靠得住的。

如此,孔子說:“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就是藏匿,一個人就沒什麼可藏匿的了。

孔子的這個方法,側重考察的是人的行為,從做事的角度看,可以引申為一句話:大事難事看擔當,小事瑣事看修養。

在看一個人有沒有擔當的時候,要看他在面對大事難事的時候怎樣處理。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決或是無力承擔的事情時,往往容易採取逃避的辦法,或是自我保護的措施,從來不會想著自己主動去承擔。所以,遇到那些大事或難事的時候,便可看出一個人的擔當來。

而看一個人的修養,需要看他在小事瑣事上是怎樣處理的。小事瑣事十分繁雜,會影響到人的情緒。而在情緒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一個人的修養決定了處理事情的方式。

缺乏耐心和修養的人很容易情緒不穩定,從而暴怒、煩躁,遷怒於人。在憤怒的情況下,特別容易讓人做出失去理智的舉動,而且通常這樣的傷害都是沒有辦法彌補的。而一個有修養的人,即便在繁瑣的事情面前,也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客觀地作出分析和判斷,不會讓情緒影響到事情的進展。

大事難事看擔當,小事瑣事看修養。對於自己,認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瑣事,勇敢地去面對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難事,一個既有擔當又有修養的人,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下,命運都不會讓他失望。

而對於別人,也能由此看清他的品質和層次,決定近之還是遠之,交還是不交。

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古人識人法,看人的大智慧

《呂氏春秋》“六驗識人法”

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

喜之以驗其守:當一個人“得意”時,看他是否“忘形”。如果一個人遇到點好事就飄飄然,那麼這個人不僅不成熟,操守可能也不達標。更進一步,若有人因為一點點小成績就驕傲自滿,到處宣揚,那麼他在事業上也肯定不會有所成就。

樂之以驗其僻: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場合,而能巍然不動,不生邪念,這樣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若一個人平時待人有禮如謙謙君子,一旦處於娛樂場所便放浪形骸,那麼此人肯定是偽君子。不管在什麼場合下都一如既往,做人做事有禮有節,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怒之以驗其節:當一個人生氣時,看他自我控制和約束情緒的能力,以考察其氣度與節制。那些因為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而失去理性與判斷能力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誤與漏洞,甚至是非常嚴重的後果。王陽明說:“雖怒,卻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方才是正。”誰都免不了有憤怒等情緒,但在動怒之時內心仍然冷靜清明,不失去理智,能夠中正行事,這樣的人才有在複雜的局面中改變現狀的能力。

懼之以驗其特:當一個人恐懼時,看他能否意志堅定,堅持自己的立場,擁有不變的信念。你認為對的,不會因別人的威脅而否定自己,而盲從別人的觀點。反之,如果明知是真理,被別人一恐嚇就立馬膽怯地調轉船頭,違心附和,那麼此人不堪大用。

哀之以驗其人:看到傷心之人,能動惻隱之心,能不遺餘力伸出援手奉獻愛心,說明他懂得體恤,懂得慈悲,這樣的人心必然壞不到哪裡去。反之,如果一個人對你噓寒問暖,對待需要幫助的可憐人卻麻木不仁,你就要小心了,此人對你一定有所謀。

苦之以驗其志:當一個人面對困苦考驗的時候,看他是否具有堅定的意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碰到一點苦就打退堂鼓,這樣的人不堪重用。生活中往往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在逆境和低谷期還能對你不離不棄的人,請好好珍惜。

六驗識人法,實際上是通過看人在不同情緒中的行為表現,來達到識人的目的,也可以稱之為“情緒讀心識人法”。我們不只可以將此法用在別人身上,同樣也可以用來檢測自己——情緒到來時,你是否還能守住內心清明?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能贏得人生。

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古人識人法,看人的大智慧

曾國藩“相人七訣”

曾國藩識人有術,早為世所公認。據統計,經曾國藩舉薦或提拔的省部級高官就有三十多人,如李鴻章、左宗棠等。

《曾國藩日記》中留下了一百餘處關於相人的記錄。同治四年的一段日記,可視為其相人經驗的總結: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除去其中神秘的相術色彩,這七訣其實也是通過細心觀察去看穿一個人的七種智慧。

邪正看眼鼻:有的人一眼看去就很正派,有的人則是眼斜鼻歪,讓人覺得心術不正,起碼不是個正直的人。此外,如果一個人目光閃爍不定,不敢直視於你,往往說明他要麼心虛,要麼無誠意。

真假看嘴唇:說真話的人,嘴唇正常。愛撒謊的人,無論怎麼偽裝,嘴角都有一種輕微的顫抖。

功名看氣概:簡單來講,一個人有沒有功名,就是看這個人的氣概和氣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人氣度非凡,將來一定有出息,就是同樣的道理。

富貴看精神:精神就是精氣神。中醫上講,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就少。健康也是如此,古人甚至說“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死”。一個人有精神,精力就旺盛,身體就健康,自然更有利於做事成事,更可能獲得富貴。

主意看指爪:手指粗短的人,往往是幹力氣活的,心思可能不夠靈活篤定;手指細長的人,往往是吃文化飯的,腦筋一般比較活,也有自己的主意。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動作很多,經常手舞足蹈,這種人常常比較淺薄,容易隨大溜;一個人常常不動聲色,手腳安靜,這樣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主見。

風波看腳筋:姿態反映心態。走路七扭八歪、步伐輕浮的人,內心往往也是如此,做事不踏實不穩重,浮於表面。走路四平八穩,腳步穩重的人,內心品質也是如此,做事情一般都很負責、很可靠。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條理就是說話能夠切中要害,條理清晰。若一個人說話不分重點、條理不清,聽他講話說了一大通,還沒明白他想表達什麼意思,那麼這個人在做事情時也不會有什麼頭緒。

曾國藩識人七訣的要義在於,通過人的外在形態體察其內在的精神,從而由表及裡地洞悉其心地和志趣。曾國藩察人,並非全憑相貌,他更善於在日常生活中“聽其言量其心志,觀其行測其力,析其作辨其才華,聞其譽察其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