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近日看到河南儿4名童事件,人们谈论更多的可能是责任问题,当然,施工方这边的责任肯定是有的,我们暂且不谈。我在想,

在我们谴责施工方的同时,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反省呢?因为我看到了"熊孩子"的身影!只是这次的代价太过沉重了!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熊孩子"不断的出现呢?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家长又如何才能看住这些"熊孩子"呢?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熊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关于"熊孩子"的新闻,数不胜数,很多都被当成笑话来看,只是他们的过失没有像这几个孩子一样,为之付出了如此的代价。自己找打的,公交车上挑衅别人被过肩摔的这个比较广为人知;

坑爹的,这样的太多了,发文嘚瑟父亲利用职权将自己送出疫区的、炫富的、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徐可馨也算是个坑爹货吧?只是她的"爹"可能比较厉害!而且不是一般的厉害,因为至今都没有被"坑"倒;

不知轻重、危险的,就如同这几个孩子。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我们了解事情发生经过之后,很容易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没了尺度,说话、做事没有深浅。父母在身边了,还听之任之不去管束。事发之后,这些父母就强势上场了,维权的维权,推脱责任的推脱责任,仿佛这事儿就只是那些"暴徒"、"网民"挑的事,瞬间让自己变成"弱势群体"、"受害者"。可是这种蔑视民众智商的行为,实在是可笑!也很可恨!所以他们受到了该受的惩罚。

我不知道在事后他们有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是说,只是让孩子别那么明目张胆,别那么嚣张。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那么,我们的结论就出来了:"熊孩子"是父母自己"炼"出来的。"熊孩子"的产生,多半是因为父母的放任。


"忙",不能是借口!"穷",不能是理由!

看着孩子从那么一点点长大成人,作为父母的我们,心里都会有同样的想法:"我要给我的孩子最好的,并竭尽所能不让他受到任何伤害!"不同的是,有理智的人,知道该给孩子什么,不该给什么。但也从来不缺乏对孩子过分宠溺的不理智的人。

对于那些有优越条件的家庭走出了熊孩子,他们的理由可能是"忙","能者多劳"嘛!忙的很!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他们的理由可能是:"忙"、"穷",因为"穷"所以"忙",因为"忙"所以"穷"。所有的时间跟精力都被生存、生活的压力消耗光了,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我拼命赚钱,也是为了孩子啊!你要这样说,那好吧,情有可原!可你每天总有那么一点点时间是可以跟孩子讲讲安全意识跟自我保护的吧?有多少东西是比生命还重要的啊?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什么是真正的危险?

危险看似很少,但却无处不在,不是每个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危险"两字做提醒。真正的危险,是孩子不知道有危险!孩子没有敬畏心,不知轻重,这都应该是父母对孩子从小通过耳目渲染就能达成教育目的的吧?再清闲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永远在自己眼皮底下,况且我们总有老去的那一天。只有让孩子知道有危险的存在,并对某些事情有敬畏心理,孩子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远离危险,并且保护好自己。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如何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帮孩子认知危险。从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要给孩子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最起码得尽早认得出"危险""注意安全"这几个字或者图标吧?对于身边的安全隐患,平常生活中见到就要说到。

2、适当让孩子"尝尝厉害" ,摔过跤才会知道疼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失去对危险的基本认知。就跟孩子犯错一个道理,你不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就不太可能真正了解到犯错之后的惩罚是什么滋味。而好奇心强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你不在的时候,不能保证他就不会自己试试。若如此,倒不如就让他在你面前受一点点伤害,你还可以将伤害降到可控的范围内。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3、跟孩子一起学习自救、应急措施。关键时候能不仅能救自己,还可能能救别人。但父母要传导一个观念,就是救人要在能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行。

4、带孩子锻炼身体,让孩子学习一些必备的技能,好的体魄有多重要,不需要多说吧?这里必须提到游泳这项运动,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基本技能。每年因为溺水而离去的人太多了。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5、跟孩子一起学习野外生存技能。这方面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可以学习。陪孩子一起看吧。孩子一般都有这方面的兴趣。

6、告诉孩子,危险不只来自于物,也会来自于人。要经得起诱惑、壮得起胆量,机敏应对。

7、告诉自己;良好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如何让孩子不成为别人眼中"熊孩子"?

1、严律己,做良师。

教育不是说几句话、讲几句大道理就能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永远是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身作则也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成熟稳重、见多识广的家长,自然不会培养出无知轻浮的"熊孩子"。你可以不是一个"成功"的行业精英,但你必须成为一个"成功"的父亲或者母亲。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2、懂规则,讲秩序。

父母不仅要做到自己懂规则,并且要引导孩子遵守秩序,规则教育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应该慢慢进行。

3、识深浅,知进退。

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父母真正的懂了,才有可能让孩子尽早的懂得。


很多父母,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很优秀,自己也很满意,因为孩子在自己面前的表现一直非常好,也引以为傲。但身边的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有很多孩子,他很"聪明",父母、亲人在面前时会表现的无比懂事,可父母没在面前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反正我是遇到过不少的,你还不好去提醒他的父母,虽然你是出于好意。

河南儿童事件引发的思考:该如何看住“熊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做表面,你的虚荣、虚伪孩子都会学到,很可能你眼中的"乖孩子",在别人眼中是"熊孩子"。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还不自知!

与其研究如何看住"熊孩子",不如通过好的教育,让孩子不成为"熊孩子"!


好了,你身边有没有见过"熊孩子"呢?有哪些关于"熊孩子"的尴尬事情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关注神逗奶爸,交流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