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銀行是一次極限測試,催化全面線上化轉型

【導語】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發展,傳統金融機構應與金融科技企業開展長期戰略合作,誰也不能獨步天下。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信息相結合,以後“線上+線下”將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抓手。

3月28日,新金融聯盟在線召開了“疫情下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業”內部研討會,監管領導、業內專家以及全國90家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130多位嘉賓足不出戶,隔空進行了思想交流。會議由新金融聯盟秘書長吳雨珊主持,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

研討 | 疫情對銀行是一次極限測試,催化全面線上化轉型

1、疫情催化銀行建設數字化信貸體系

疫情期間,全國1/3的小微企業堅持營業,保障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推動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意義重大。網商銀行調研數據表明,截至3月中旬,有近五成小微經營者尚未全面復工,已開工者近五成處於虧損狀態,資金短缺是他們存續與發展的首要難題。疫情下,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服務好小微企業,對銀行而言是一個壓力測試。

專家表示,在疫情期間銀行線下展業困難,在非接觸服務能力、業務辦理模式,以及應急處置等方面對銀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倒逼銀行加快升級現有服務模式,推行全面線上化。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數字化是必然趨勢,疫情可謂是催化劑。不過,有專家提出,儘管銀行在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業上取得一定進展,但線上化上仍面臨一些關鍵性的制約因素,如:監管要求實地面籤的業務,雖然部分環節可通過遠程視頻等方式處理,但事後仍需客戶提供實物材料;銀行在授信小微企業的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的數據有限,不足以充分支撐線上融資決策的風控。


2、推進全面線上化需多方合力

推行銀行服務全面線上化需要多方合力,與會專家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快開放銀行體系建設:看不見銀行,但服務無所不在;二是建設數字化信貸體系,以數據為基礎、金融科技為工具,推進信貸實現全流程智能化;三是建設線上化的社會服務體系,這需要工商、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開放手中的數據;四是建立適應線上化的金融監管體系,引入沙箱進行差異化監管。

專家還建議,監管部門及法院等政府部門應加強協調,為銀行提供更有保障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並開展相關業務和技術規範的研究,以提升遠程業務覆蓋面為目標,進一步放寬客戶核驗和業務開展的政策許可。疫情期間出臺的一些政策(如二類戶的放開),極大地鼓勵了銀行的線上創新,希望未來能夠得以保留。

在科技投入的分配上,專家表示,雲計算發展迅速,內部IT支持的業務可以通過公有云實現,如果在硬件設施上投入過多,技術迭代下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沉沒成本,反而無法適應金融科技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中小銀行尤其要梳理好這個邊界

專家強調,擁有一支穩定的業務和技術相融合的科技隊伍將越來越重要,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需要科技人員,也需要更有科技意識和轉型意識的業務人員。


3、“線上+線下”是未來風控的關鍵

專家認為,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發展,傳統金融機構應與金融科技企業開展長期戰略合作,誰也不能獨步天下。把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信息相結合,以後“線上+線下”將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抓手。

同時,疫情也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未來金融科技的方向。有專家表示,

在線上化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依舊十分重要,無接觸和全線上不等於全自動化與實時化;客戶畫像也不具有普適性,不能完全替代客戶管理。

關於接下來一段時期的風險前瞻,專家提示:境外疫情爆發,外部環境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中短期經濟可能低速發展,小微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違約風險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銀行應做好抵禦風險的準備,提高風險撥備,做實資本。

與會嘉賓圍繞議題進行了深度交流,大家紛紛表示,本次研討會為監管與業界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對行業發展頗有建設性。新金融聯盟長期關注金融科技,4月11日(週六),將以《疫情下供應鏈金融的開放合作與風險防控》為題,召開線上內部研討會,關注公眾號“新金融城”,瞭解參會詳情~

研討 | 疫情對銀行是一次極限測試,催化全面線上化轉型

【關於我們】

新金融聯盟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打造一個高質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討和業務交流平臺。成立以來,聯盟共組織各類閉門研討會、優秀企業參訪50多場,議題涵蓋金融科技、資產管理、普惠金融等方向。部分研討成果形成報告,呈送給相關部門,推動了業界與監管的溝通交流,助力理事單位的合作共贏。

【學術支持】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