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缘起:追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也一年多了,基本上每一期都看了,给我的感慨很多,期间也多次泪目。感谢央视及所有来“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嘉宾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他们用他们的一份努力与敬畏之心让尘封了千年之久的文化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艺术近乎完美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年轻人爱上它!传唱它!传承它!最终让我们的文化血脉绵绵不息,“咏”远涌动!

开篇:作为小编在今日头条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我想把我很喜欢的这首《苔》推荐给大家,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勉,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成不了“牡丹”但也无需气馁,抱怨,做一朵小小的“苔”花照样也能活出各自人生的精彩。

“苔”的故事是这样的:梁俊是一名去贵州石门坎支教的老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首以经典诗词为主题的歌谣,然后教给在那里的孩子们传唱,山里的生活是清贫的,拮据的,但梁俊老师和他的孩子们的精神是富有的,生活是充实的,快乐的,多彩的,孩子们的童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梁俊老师,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足以让他们受益终身!这就是梁俊普通工作的不凡之处!致敬梁俊老师!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正文: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赏析一下《苔》这首小诗及其他相关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大家的生活学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尽可能的在人生失意,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多想一些诗和远方!

大家好,我是“苔”。很高兴认识大家!在座的大多数人估计都认识我们,但是能深入了解我们“苔”的人可能就没有这么多了。这就跟让你弄清楚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物一样,都是具有多面性的。我们“苔”也一样,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侧面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首先介绍的是我们的自然属性:苔藓植物,是非维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们有组织器官以及封闭的生殖系统,但缺少运输水分的维管束。它们没有花朵也不制造种子,而是经由孢子来繁殖。这是科学家给我们下的定义。

知道了我们的特征跟属性之后,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话,下面的这些话一定要记牢呀!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我们在世界的分布也是很广泛的,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那如果我们成片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这又该怎么称呼我们呢?科学家给我们起的名字叫“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现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我们“苔”的知识,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把我们带回家了,是的!我们也是可以在家里养的,那把我们带回家之后下一步又该怎么做呢?别着急马上就告诉您: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另外,就是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我们“苔”的自然属性差不多就讲这些啦,之后就该开始讲我们的文学属性啦!小编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文学作品中我们“苔”的形象就是来自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这首小诗《苔》

【作者】袁枚

【朝代】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明亮温暖的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凉之处,青苔也照常在萌发,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可以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由的盛开。

透过苔藓努力绽放花朵的姿态,让人们很深刻地认识到:不要忽略每一个生命,只要它存在,就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使命。这个世界,不光是为了牡丹而存在,也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像苔花一样的小生命而存在。

芸芸众生中,我们中间能有几个人是骄傲的牡丹?更多的人,如同诗里的苔一样,默默地成长着,存在着。

介绍完这首诗当然要介绍它的主人袁枚啦!先放上一张老人家的照片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看上去也是蛮慈祥的一位老人家嘛,这位老人家可不简单,是一位高雅的土豪而且跟清代的另一位大文豪也有一定的渊源,好了我就不卖关子了看下面的介绍吧: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这里特别要提出来讲的就是这位土豪与另外一位大文豪之间的关系问题,袁枚号随园老人,是因为他的园林叫随园。而这随园的前身乃是江宁织造的隋赫德的私家花园,名为隋园,袁枚买下后因音改名,取名随园,而隋赫德这园林系从其前任江宁织造曹家手里接过来的,是曹家私家园林的一部分。袁枚自己都说了,《随园诗话》前面就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看完袁老先生的生平简历,在这里再推荐给大家他的另外一首小诗吧!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是不是挺眼熟的一首诗,这是小编上小学还是中学的时候学的一首诗了。已经记不太清了!

刚才说到我们“苔”的文学形象,其实历史也是蛮久远的。(谁让我们生活在中国呢,我们有的就是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跟自豪的地方。)那么第一个把我们写到文学作品里的人是谁呢?她就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班婕妤。在她的《悼己赋》里曾这样描述“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在她的赋中我们“苔”是寂寞的化身,是被皇帝抛弃之后在长信宫中无边的寂寥之余的一丝无奈的陪伴。那时的我们是幽怨的,伤怀的!用一首歌的歌词说就是“寂寞难耐”!

时光流逝转眼之间到了大唐初年,在这之前我们“苔”的形象一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王勃——最著名的初唐四杰之首!他的出现改变了我们”苔“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就是下面写的《青苔赋》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此赋写于王勃西游蜀地时。作者在蜀地旅游数月,看见荒涧间的青苔,缘崖而生。欣赏之余,发出“苔之生于林塘也,为幽客之赏;苔之生于轩庭也,为居人之怨”的感慨,于是提笔作赋。

吾之旅游数月矣,憩乎荒涧,睹青苔焉。缘崖而上,乃喟而叹曰:“嗟乎!苔之生于林塘也,为幽客之赏;苔之生于轩庭也,为居人之怨。”斯择地而处,无累于物也,爱憎从而生。遂作赋曰:

若夫桂洲含润,松崖秘液。绕江曲之寒沙,抱岩幽之古石,泛回塘而积翠,萦修树而凝碧。契山客之寄情,谐野人之妙适。及其瑶房有寂,琼室无光,菲微君子之 砌,蔓延君侯之堂。引浮青而泛露,散轻绿而承霜。起金钿之旧感,惊玉箸之新行。若夫弱质绵幂,纤滋布。措形不用之境,托迹无人之路。望夷险而齐归,在高深而委遇。惟爱憎之未染,何悲欢之诡赴?宜其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蒂,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 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

在他的笔下,我们不再可怜兮兮让人怜爱,而是嘲笑桃李芬芳一时,兰花桂花绚烂不久。看看我们处顺境而不争,处逆境而自省。独立坚强!

比王勃更有名气的描写我们“苔”的文学高手,同样也来自盛世大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禹锡。他在他的名作《陋室铭》中写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这里我们成了大儒,名士的标配,身价一下高了不少!弄的很长一段时间,你要是没有一间像刘禹锡那样的陋室的话,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了!

刚刚说到刘禹锡所描绘的“苔”是高雅的高尚的,让人一想便欣欣然心向往之!而处于唐朝晚期的另外一位诗人郑谷的《苔钱》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苔钱

【作者】郑谷

【朝代】唐

春红秋紫绕池台,个个圆如济世财。

雨后无端满穷巷,买花不得买愁来。

他所看到的“苔”就是当时社会底层老百姓生活的无奈,艰辛,愁苦!真是处境不同,人们的心境也大不相同啊!这让小编想起了范仲淹的两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来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谁又能轻易的超然物外呢?看来小编还要继续努力啊!

接下来时间跑到了宋代,这时候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是写我们“苔”的他就是——叶绍翁(不是写我们“苔”的小编也不会写呀!嘻嘻!)

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经典咏流传”再读袁枚的古诗词《苔》,品读不一样的国学经典

看到诗是不是大家的关注点已经不在我们身上了,大家是不是都在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了。别瞄了我们都看见了,俗话说的好呀“英雄本色”嘛。小编提醒大家可不要想歪啦!人家作者已经说的很明确了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不是那啥那啥,此处小编只能省略若干字了!哈哈!

说了这么多的文学形象也该说一下我们“苔”的影视形象跟音乐形象啦。

先说影视形象吧,这个还真不是咱中国自己拍的,不过也没关系啦,外国拍的说明我们的影响大嘛。它是韩国的一部电影叫《苔藓》

《苔藓》改编漫画家尹泰浩的同名网络漫画,是由康佑硕执导,朴海日、郑在泳主演的韩国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名男子追查发生在小村庄的神秘杀人案的故事。影片获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第31届韩国青龙电影奖和第47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影片提名。

看样子应该还可以,都拿了大奖了,具体好不好看小编也只能是请大家自行下载观看了!

说完影视形象该最后说一下音乐形象了,其实也就是“经典咏流传”节目里梁俊和他的孩子们一起唱的这首“苔”了!

小编把歌词贴到下面,还有一首南朝(梁)·江淹写的《青苔赋(并序)》一起供大家欣赏学习!

《苔》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音频资料可以去 QQ音乐 酷我音乐 酷狗音乐里边欣赏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 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 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 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雁声依旧在 年少时对白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青苔赋(并序)》

南朝(梁)·江淹

馀凿山楹为室,有青苔焉。意之所之,故为是作云。

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必居间而就寂,似幽意之深伤。故其处石,则松栝交阴,泉雨长注,横涧俯视,崩壁仰顾。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骛。遂能崎屈上生,班驳下布。异人贵其贞精,道士悦其迥趣。咀松屑以高想,奉丹经而永慕。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币池林。春塘秀色,阳鸟好音。青郊未谢兮,白日照路。贯(《初学记》作贲。)千里兮绿草深,乃生水而摇汤。遂出波而沉淫,假青条兮总翠,借黄花兮舒金。游梁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兔园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至于修台广庑,幽阁间楹,流黄乏织,琴瑟且鸣。户牖秘兮不可见,履袂动兮觉人声。乃芜阶翠地,绕壁点墙。春禽悲兮兰茎紫,秋虫碒兮蕙实黄。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零露下兮在梧楸,有美一人兮欷以伤。若乃崩隍十仞,毁冢万年,当其志力雄俟。才图骄坚,锦衣被地,鞍马耀天,淇上相送,江南采莲,妖童出郑,美女生燕,而顿死豔气于一旦,埋玉玦于穷泉。寂兮如何!苔积网罗。视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故其所诣必感,所感必哀。哀以情起,感以怨来。魂虑断绝,情念徘徊者也。彼木兰与豫章,既中绳而获天。及薜荔与蘼芜,又怀芬而见表。至哉青苔之无用,吾孰知其多少。(《本集》,《艺文类聚》八十二,《初学记》二十七。)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欢迎大家阅读,学习,欣赏,关注,转发!然后把大家的想法,意见,建议都写到下面的评论区里,小编会及时跟大家交流沟通的!谢谢头条的各位“条友”,让鲜花,点赞,板砖,批评来的更猛烈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