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忙碌了一整天后回到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孩子挖出了花盆里的花泥,玩的不亦乐乎,客厅、卧室、厨房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泥巴......看到这一幕,宝妈是不是瞬间气疯,恨不得拎起孩子痛打一番?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就复现了这一场景。不过,作者老威特没有放任自己的怒火,而是选择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泥巴游戏。因为他发现,小威特是试图用泥巴搭出一座房子,表现出了不错的动手能力。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事实上,看起来越喜欢“捣蛋”的孩子,反而会越聪明,想法新颖奇特,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你家宝宝有这几项表现,不要着急阻止:

1、 “拆家”能力惊人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不少宝宝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作妖”能力,一个不小心,孩子把力所能及可以打开的东西全部拆的七零八落,还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拆家”不是孩子故意使坏,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喜欢动手动脚的孩子往往好奇心非常旺盛,执行力也很强,一旦对一件东西感兴趣,就会立刻动手去探索研究。好奇心和创造力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因素,家长千万不要随意批评打击。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2、 精力旺盛“多动”累人

不少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就展示出了过剩的精力,不停的奔跑打闹,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这其实是孩子精力旺盛的体现,说明孩子体力充沛、身体健康,思维和行动敏捷,家长可不要“嫌弃”。

应当引导孩子将过剩的体力转移到个人兴趣爱好上,圈出一个“安全领域”让孩子在其中尽情探索,消耗精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一门特长。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3、 “话唠”语言烦人

2-5岁的孩子处在语言发展的快速期,接触到的词汇语句会以超强的速度进入孩子的大脑,导致孩子经常“喋喋不休”,不断地尝试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去学习语言。

虽然会让家长觉得唠唠叨叨很烦,但这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的体现,说明孩子对语言十分敏感,家长一定要把握住这一时机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打好语言基础,形成优秀的表达能力。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老话说,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父母:挑战》一书中提出,随便阻止孩子的行为会妨碍他的基本发展。

家长不要随意打断甚至阻止孩子认识和探索世界,而应当这样引导孩子变得更优秀:

1、 尊重孩子的想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要建立孩子完整的人格,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其尊重和平等。孩子的想法可能天马行空,但这是他以自己的节奏在成长。

那些总是顽皮捣蛋的孩子,家长应及时纠正错误,但也要认可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用更正确的方式发展能力。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帮助孩子采取更适宜的行动。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2、 为孩子创造探索的条件

孩子总是“犯错误”,大多是家长没有设置出足够安全的游戏环境。所以,要想让聪明的孩子不捣蛋,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游戏的范围和规则,指明哪些区域是可以去的,哪些则是“禁区”;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非常危险。孩子有充分的边界意识,游戏时可以更加自由,也不会轻易闯祸了。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3、 营造平等有爱的家庭环境

在平等的家庭中长大,孩子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在有爱的家庭中熏陶,孩子就懂得爱自己爱他人,更加善良宽容。


若孩子有这3个“难带”的表现,说明很聪明,宝妈别嫌烦



家长的责任不但是给孩子吃穿住行,更重要的是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宽和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感受到家人的尊重,从而自发收敛自己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