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大家好,我是发现读书之美,通过阅读走出抑郁,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

文|发现读书之美

2019年12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2017级一名硕士研究生发生意外死亡,有网友称,该学生被导师谩骂和压榨、人格侮辱、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延期毕业,因而选择结束生命。12月25日凌晨他借了室友的打火机,等到实验室两位师姐忙完走后,将导师张宏梅自己公司私自存放在实验室的易燃溶剂洒满地面,然后纵火自杀。

事发后,不仅网友没有消息,连南京邮电大学本校学生大多数人也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直到2020年1月6日事情才得以曝光,曝光原因是“疑似”自杀研究生母亲在教学楼哭喊“还我儿子”,渐渐地情况才明朗出来。

网传自杀研究生的室友聊天记录显示,学生3年来长期被导师谩骂压榨、人格侮辱,导致重度抑郁。事发当天,导师不给改文章,并逼迫他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赔偿氮气实验费用,最终导致其自杀。

我们在惋惜年轻的生命的离去的同时,也不禁对导师的师德产生质疑,对学校处理事情的态度感到寒心。近几年研究生自杀事情有哪些?为什么研究生自杀事情频发?他们在读研期间经历了哪些磨难?学校以及国家又该如何创造良好的学术的环境?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1.研究生自杀事情频频发生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死前在网上留下五千字遗书,遗书中提到论文答辩时导师故意为难自己,不然自己毕业,还提到导师收受礼品等违法乱纪行为。

2016年1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研三学生蒋华文不堪导师张代远霸凌,从学校9楼跳下自杀,自称是死者“同门”的学生匿名发出“声讨贴”,称跳楼因导师“压榨”,并数落其导师张代远的劣行:做助教没有交通补贴,上缴实习工资,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陈某某跳楼自杀身亡。自杀前的《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文章在网上曝光,文章中谈到读研期间遭到其导师的不公正对待,辱骂、讽刺、当苦力使唤等等。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2.研究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教育是每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对于家境不好、农村出身的孩子更是如此。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好读书,你就跟我们一样,只能当个农民,出卖体力来挣钱,劳累不说,还挣不着钱”。所以很多农村的孩子把读书看的很重,把提升学历作为自己改变命运的最好的方式,他们认为读书是最公平、最便捷的方式,因此刻苦、努力、任劳任怨成为他们身上的优秀的品质。

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后,得以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学习知识,他们认为读研不仅提升自己的学历,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让自己步入社会之后,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


但是研究生期间的经历让他们怀疑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内心极度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一、考研、读研所付出的努力真的值得吗?

考取研究生是一些非常难的事情,大多数想要考取研究生的同学都希望做一些知识的深度的挖掘以及领域的广度的探索,所以研究生的入学的门槛会非常的高,学生需要非常努力地去准备考试。

考取研究生之前需要做很多工作,选取所学专业突出的学校,选择科研水平高的导师,因为我国的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负责制,选题、开题、中期、结题、答辩、毕业等等都是由导师来完成,因此导师手中权利很大。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压力很大,1年的时间完成必修、选修的课程,剩余的1年半或者2年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期间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夜以继日地完成实验,因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一知半解,所以需要了解导师的论文、之前师兄师姐的研究成果、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的研究进展等等,几乎需要是从无到有的知识学习过程。不仅如此,在完成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应对老师突如其来安排的跑腿、打杂等私活,陪着老师参加各种会议。

努力学习带来自己身体和脑力的劳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师的各种压榨、为难、辱骂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通过自己百般努力考取的研究生与自己心目中的研究生生活相差甚远,让本已因为学习压力变得疲惫的心灵更加地破碎不堪。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二、内心颠覆了自己以往对科研的认识。

读过研究生的人都知道,很多研究生的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非常有限,因为很多导师除了搞学术之外,还要上课、完成职称晋升,有很多老师有公司、不仅,公司运营投需要耗费时间,而对学生的培养重视不足、指导不够,学生只能自己摸索,仿佛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漆黑的隧道中缓慢行走,处处碰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搞科研,变得不自信,变得抑郁,变得极度敏感,想要退学,自暴自弃。

而此时导师的做法更让自己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学术生涯、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公司的前途,不仅不关心你的课题,跟不关心你的心理,只会表达对你的能力、进度的不满,哀莫大于心死,对科研工作很失望。


三、延期毕业的无奈、无法就业的压力

每个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都盼望着早点毕业,但是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让自己早日脱离研究生学习,反而成为导师的笑谈,成为同学中的另类,成为家人眼中的无奈,看着别人一个个穿着硕士服笑脸洋溢地拍摄毕业照,犹如万箭穿心。

研究生毕业之后要步入工作岗位,什么样的工作才是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是选择一条科研路吗?科研工作枯燥乏味,需要你对知识的深度的挖掘足够深,对科研足够感兴趣,需要有“纵使科研虐我千百遍,我待科研如初恋”的激情。选择普通工作吗?如果那样,这几年读研所带来的优势在哪里,尤其是跟本科生相比?

如今延期毕业、无法就业,一切都是空想。。。。。。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3.学校以及国家该如何创造良好的学术的环境?

首先征求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刚毕业不久后的学生,国家以及学校据此做适当的调整。为了让导师之间互相监督,研究生培养期间可以让多名老师共同来培养一个学生,并且实行导师打分制,根据打分来分配下一年的名额。多提拔年轻的老师,虽然年轻的导师资历不够,但是他们富有激情。

第二,研究生期间课题选择跟未来工作的匹配度,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给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一个清晰的目标,仅仅因为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是自己当时的喜好来选择,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利的。

第三,肃清科研环境,目前学校对老师的职称评定会根据研究课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而对研究生培养是否优秀、研究生就业是否满意、研究生的毕业后的发展是否稳健缺乏相应的跟进。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4. 熬过去便是晴天

其实很多时候你经历了那个阶段之后,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原先坚持不了的事情、看不惯的人、想要逃离的生活,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跨过了都是人生的一个升华,让我们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更加的云淡风轻,让我们的心态更加的平和,让我们更加的坚韧,让我们可以处变不惊。

2020年,愿每位渴求知识的学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

南京邮电研究生自杀,是不堪导师虐待吗?学生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参考文章:

《南邮3年两起研究生自杀 导师当众骂“要学会做人,不要学猪”》

《南邮研究生实验室自焚 对问题导师不能再轻拿轻放》

大家好,我是发现读书之美,通过阅读走出抑郁,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