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古本》后感

最近看了很多遍《大学古本》,在这里发一些自以为是的感想。

读《大学古本》后感

很多人对第一句话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也写写我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是什么意思?在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在孟子曰聚义、在王阳明曰不动心

“亲民”是什么意思?在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在孟子曰、在王阳明曰物来则照

“至善”是什么意思?在孔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在孟子曰浩然之气、在王阳明曰致良知

“明明德”是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亲民”是实践,“至善”是已经完善了。什么?听不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该听的懂吧。而实践会出现一个个的问题、一些个阻碍,于是乎就出来了一系列的"补丁"。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些“补丁”,分段说明,从无到有、从少入多,是“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的步骤,是可实践、可操作的。还记得小学学语文,在学生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真实得故事,为表真实性,我直接复制原文翻译;

读《大学古本》后感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world.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As I grew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诸位,不知看完后有何感想?!反正给我的冲击是挺大的。从小的誓言”爱国“、”爱家“,来到社会竟发现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或许还是自己的人格没有完善,有些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吧。我对《大学古本》的爱不释手正是对自己之前的反思与救赎。

王阳明最开始也是立下了读书是成为圣贤的远大目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反到被贬至龙场这个蛮荒之地。在”九死一生“中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大智慧,之后从“心”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大有孟子的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的气魄。上文故事里的“碑”中人物,其所言不觉振聋发聩,若他是能够早些悟出,我想他一定能成为王阳明式的人物。

“龙场”若“龙门”,王阳明在“九死一生”中跃过,我辈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跃过呢?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酸甜苦辣呢?不管怎样,跃过了,有可能就是另一方天地吧。

读《大学古本》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