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假期延長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很多家長都被孩子和網課“逼瘋”了。

每天都有聽不完的網課,做不完的作業,操不完的心,不少家長開始抱怨孩子的學習負擔重,尤其是對於孩子作業寫的慢的家長。

所以,網上那些“快樂教育,解放天性,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的言論開始被一些家長信賴並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實,這種說法在歐美“素質教育”之風傳過來時便被頻頻提起,甚至還間接推動了教育部的“減負”改革,即便是現在依然不乏擁躉。

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就怒斥過這樣的教育行為,因為大家都誤解了“快樂教育”背後的東西。

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在歐美國家,教育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快樂教育”,這一般是在“平民”中推行的,因為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做家務或者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用來學習了。但在上層社會當中,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還是非常嚴格的,並沒有像我們理解那樣“開心就學,不開心就不學”。

如果一味地追求“快樂教育”,那麼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會用在玩耍上面,而對孩子來說沒有要求學習,就能一直玩下去。但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知識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難道,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沒有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能力,只能受生活的苦,或者加入“啃老”大軍嗎?

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真正的快樂教育,是引導孩子主動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收穫快樂,以後能夠有所建樹。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進行主動學習呢?

學習的價值不要太遙遠

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很多家長都喜歡和孩子說“你要努力學習啊,以後你才能考好大學,過好生活”之類的,其實這些話孩子聽到之後沒有什麼感觸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還很遙遠。

你會發現,很多孩子學習的理由裡面都不乏會有一條是“我爸媽讓我學的”。所以,在他們的意識當中,他們學習是在給家長學。

因此,與其每天給孩子說一些在他們看來遠在天邊的意義,不如用身邊清晰、實在的價值去激勵他們,例如:鼓勵孩子把學習來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樣就會很好的激發出孩子學習的興趣;又或者是可以把學來的東西再教授給別人,幫助別人,從而獲得成就感等等。以此來讓孩子們能夠自然而然地對“學習”產生興趣。

從“興趣”出發

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如果不可避免要和孩子聊一下學習與未來的關係的話,那麼就從孩子感興趣的點出發吧!

例如,孩子一直對主持人這個行業感興趣的話,家長就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和孩子聊聊著名主持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還可以和孩子講講各大電視臺主持人的面試要求等等。

當孩子對自己夢想的職業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就自然會為此而努力,激發自我的學習動力。

言傳身教

北大教授:這個“教育騙局”不知毀了多少孩子,還有家長信以為真

我們每天都在和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要活到老學到老,可反觀我們自己還在堅持學習嗎,還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嗎?

我們經常讓孩子多讀書,可我們自己又讀了幾本書?如果父母都覺得學習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麼怎麼真切的與孩子講學習的樂趣呢?

在家庭教育方面,身教遠遠重於言傳!

所以,“快樂教育”不是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玩耍,而是讓孩子能在學習中發現樂趣,熱愛學習,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能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