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虞城电视台 虞国虞事

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现存于虞城县大同路中段北侧的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豫东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的多重四合院建筑群落,因属民间官宦大贾之民宅,故史志、典籍均无详细记载,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世居马牧集任氏第十五世孙任壮猷生员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后修建,以后经陆续修建,在马牧大隅首东北侧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侧的东西两个大院。东侧大院建筑多数已被改造,已无原貌。西侧大院建筑保存完好,即现在的任家大院。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三重大院沉浑沧桑

任家大院属于民间自发兴建的官宦大贾民宅,所以在《虞城县志》等史志、典籍上都有没详细的记载。任姓是马牧集(现虞城县县城所在地)的大户人家,在清初即开始修建成规模的房屋。据说,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任氏十五世孙任壮猷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后,开始大举修建任家大院。以后经陆续修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马牧集大隅首东北侧(现大同西路北)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侧,有东西两个大院。新中国成立后,东侧大院的建筑多数被改造,西侧大院的建筑则保存完好,这就是现在的任家大院。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721平方米,房屋102间,沿中轴线有主院3节,布局平面呈“凸”字形,它以门楼过厅、中堂、堂楼为中轴线,按照左右对称、前低后高的原则,严谨地将各个单体建筑连成一片。屋顶是青色小瓦铺面,内顶为八砖拼扣,檐脊翘张,屋有脊兽,屋脊重叠,脊端皆为专门烧制的兽首饰物。屋内上有垛梁,方木扁椽,下有镂雕隔扇。各院皆为四门相照,结构对称严谨。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大门位于东侧上首,临街构造。门楼高阔,亦属清代私家宅院过车门楼式建筑。上置鲫鱼海马插花兽,下置木雕门额,门两侧座以硕大石狮,门西有轿房1间,专放一顶主人使用的豪华轿子。进入大门设一天井,宽长丈余,西侧设一小院,即任宅第一节院落。迎门造一照壁,照壁西侧有一门道将天井与任宅第二节院落呈“┓”型衔通

第一节院内南屋5间,西楼3间,北屋3间大过厅,前后大出檐,木格窗棂,南北两门相对,台阶高0.50米;北屋两端,又各设门道1间,连东西两侧耳室。任家大院的大门临街,门楼高阔,属清代私家宅院过车门楼式建筑。门楼上有插花兽,门楣及高大的门槛上均有雕花,门两侧两个硕大的石狮怒目而视,非常威武。门西有一轿房,用于置放主人的豪华轿子。进入大门,西侧有一小院,即任宅第一重院落。迎门有一屏壁,屏壁后有一拱形门道与第二重院落相连。第一重院落内,有西楼和南、北房屋。西楼3间,南屋5间,北屋3间为大过厅,均安装着深红色木格窗棂,两端设有门道,连着东西两侧的耳房。

第二节院是一组完整的四合院形式,东西配房各8间,向北正中有3间中堂,名柱的石座上雕刻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大过厅前出后包,前壁为木棂装饰,厅内支两立柱,直撑屋顶。前后台阶高0.60米;东西配房各3间,台阶高0.50米,并各有出厦走廊通往后院。

第三节院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建筑,也是主人的内宅。正北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堂楼,台阶高0.60米,南阔5间,上下两层,其中3间出厦,木雕栏杆,圆额楼门,4面设5个圆窗,楼内西侧是通向二楼的楼梯,木板铺面,通过四周的圆窗可观望全城。这里原是全城最高的一所建筑,站在楼内向四周观望,风景尽收眼底;堂楼的下面有通往北面的地道,遇到险情钻入地道可出城北;堂楼两侧均有小堂屋,东1间西2间;院内东西两侧各有3间出厦的配房,台阶高0.60米,配房的南侧接南端过厅的之间,又分别向东、向西连接两个四合院建筑群;此旧式房院,为虞城县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是豫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1982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与院落里由雕梁画栋沉淀的繁华相对比的,是现在院内的荒凉凄清。记者前往采访时正值初秋,任家大院两侧的老店老房已经因为大同西路的开发而寻不到一丝痕迹,独留下这栋承载着百年悲欢的大院落向世人诉说着任家在马牧集曾经的富庶与尊荣。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院内枯草没膝,秋虫低吟,萧瑟的秋风从大宅院上空阵阵吹过,如泣如诉。历经百年风雨而愈显沧桑沉浑的老屋,在秋阳的余辉下,几许悲壮,几许苍凉。深深的庭院,百年的风剥雨蚀,斑驳之中埋藏着历史的痕迹;木柱檐廊之间,浸满了岁月的风尘。灰暗、陈旧的任家四合院,留下了100多年前那个远逝岁月的影子,承载着一个百年兴衰的家族。

承载百年繁荣凄凉

在附近的大街上,很多马牧集的“土著”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任家的故事,但不能相连,断断续续,如散落的珍珠。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清代,任家有良田上百顷,佃户近千家。为马牧集方圆百里声名显赫的大地主。任家出了一个远在贵州石阡府做知府的有出息的人,人称“任老阡”,任家鼎盛一时。任家在马牧集的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任氏家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马牧集的大户,可谓富甲一方,从以上现存的部分建筑格局和规模可见一斑。据任氏后裔现已80多岁高龄的任鸿喜老人和任鸿喜老人的婆妹韩子兰老人回忆,任家东侧大院最后一位任氏主人是任时牛(外号任老牛,堂号古玉堂),解放前全家已移居开封,其后代现仍在开封居住,解放后任家东西两侧大院收为公有。任家西侧大院的最后一位任氏主人任蕴清(外号任老心,堂号正心堂)在世时,是挂“双千顷牌”的大户,拥有田地几十万亩,在马牧集的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任蕴清去世时,其棺椁在家停放一年,一年内天天摆酒席招待前来吊唁的宾客,凡是去吊唁的宾客只要拿四两烧纸就可以在此就餐。出殡时马牧集六门同时出棺,分葬在六个地点(六个棺中只有一个停放有任蕴清的尸体,其余五棺皆是空棺,目的是造假象防止盗墓)。出殡场面规模宏大,奢侈豪华,棺罩上有用高级檀木、木匠花费一年工时雕刻而成的龙头凤尾,所用棺罩、童人、花圈等祭品均用绸布扎结。解放后从其墓中挖出的陪葬品,金银制品和珠宝器物等贵重物品不计其数。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据老年人回忆,任家西院最后一任主人去世时,场面极为壮观,在府中停柩达一年。在管家的指挥下,任家一掷千金,大宅院内挽联、白花铺天盖地,一片雪白。任家四合院内外五步一岗三步一哨。前来的吊客,熙来攘往,络绎不绝。那阵子,流浪街头的乞丐大打牙祭。每天成群结队的叫花子,聚在任府大门外。开饭之前,他们揉红了眼睛,跑到门外嚎啕大哭几声后,便风风火火地闯进宴席棚里狼吞虎咽,猛吃猛喝,酒足饭饱之后,就打着饱嗝,吐着酒气,腆着肚子,挤在墙根下,懒洋洋地晒太阳等着第二天再去哭一场。任府还请来一帮僧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道场,来超度亡灵。每日庭院内香火缭绕,钟罄齐鸣,念经声震耳。一年后,送葬出殡。据说,出殡时,当时马牧集的6个门同时出棺,分葬在6个地点。当然,6个棺中只有一个停放着死者的尸体,其余5个棺都是空棺,目的是造成假象防止有人盗墓。出殡场面规模宏大,奢侈豪华。棺罩上有高级檀木,檀木上面是木匠花费一年时间雕刻的龙头凤尾。所用棺罩、花圈等祭品均用绸布做成。送葬时锣鼓喧天,炮声齐鸣,执幡开道,满街纸蝶飞舞。纸扎的摇钱树、聚宝盆、童男童女等物,五颜六色,光彩夺目,排出几公里远。据说,新中国成立后从墓中挖出的陪葬品———金银制品和珠宝器物等贵重物品不计其数。据《虞城县志》记载,民国时任家出了一个任枫清,外号任五,有土地数百亩,为地方一大恶霸。任枫清文化不高,口齿笨拙,但心狠手辣,后当上本地的“民团”团长。1938年,日军侵占马牧集后,任枫清被抓。后其家人卖地50亩,才将其赎出。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枫清仍任“民团”团长。有一天,他找到当时的马牧区区长李清桥算账说:“我被日军抓走是因为当‘民团’团长。‘民团’是大家的,所以家人赎我的钱应该大家还我。”李认为无理,当时就拍案大怒,将任训斥一番。任枫清怀恨在心,遂唆使爪牙于1946年将李清桥全家5口杀害于西曹楼村。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任枫清对共产党更是恨之入骨。1947年,他曾以“私通八路”、“八路探子”等罪名,先后杀害农民56人,杀害革命干部36人。任枫清一生明杀暗害共149条人命。1952年,罪大恶极的任枫清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据老年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任家四合院就成了一个空院。只留下一个公子,后来靠乞讨为生,被附近人称为“傻牛”。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1966年,任家大院遭到红卫兵的袭击。红卫兵们高呼口号,狂推乱砸,门窗上的木雕刻花及大门两侧的一对石狮统统被砸掉。整个任家大院,遍地狼藉。那个“傻牛”也被戴上高高的尖帽,胸前挂上“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的牌子,被押进牛鬼蛇神的队伍中挨批斗。

河南民间古民居——虞城任家大院

旅游开发迎来新机

任家大院保存完好,清代建筑、房雕、布局均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任家大院有一个悲欢离合、繁荣凄凉、百年沉浮的任家豪门历史故事。这些,都为任家大院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虞城县宣传文化部门也特别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挖掘。不久的将来,虞城任家大院可能会成为像乔家大院那样因其故事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