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關羽是三國時期名將,蜀漢集團中第一大將。其武藝高強、智勇雙全、驍勇善戰、忠義無雙,在後世的影響力極其深遠,被推崇為“

武聖”,與文聖人孔子齊名。不過關羽雖然能力出眾,卻也有很多致命的缺點,比如性格孤傲、自負、眼高於頂,即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也是致使其“身首異處”的主要原因。

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由於他出身河東郡解縣貧苦家庭,早年又經歷過一段流亡生涯,期間飽受士大夫官員的欺凌與壓迫。從而養成了“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人物性格,加之其自身的能力超凡出眾,因此更加輕視、看不起那些位居高位的士大夫官員。其中,他最看不上的,就是東吳集團的將領,常常視孫吳諸將如同無物。

——不過有一個東吳將領,卻能讓關羽感到畏懼,甚至成就了關羽瀨的地名!

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這個人就是甘寧,甘寧是東吳名將,早年間在巴郡一帶經營匪業二十餘年,後改邪歸正,幾經輾轉投入了孫吳。甘寧的軍旅生涯很短,加入東吳的時間不過幾年【特別說明:甘寧早年為江匪二十餘年,我們就算他二十歲開始為匪,那麼他參軍的時候大概已經四十多歲了。而劉焉在世的時候,他就加入了劉焉集團,公元194年劉璋繼位,甘寧率眾造反,直到公元207年左右才加入東吳,這段軍旅生涯長達12年。也就是說,甘寧40多歲參軍,50多歲才加入東吳。而第二次合肥之戰後,甘寧便再沒有出現,他很可能已經病逝了,或者因年老體衰無法主持軍事。他加入東吳的時間應該只有八年,至少他在東吳的領軍時間只有八年。】,卻在短短的時間內,使自己躋身於“十二虎臣”之列,功績不下程普等元老大將。可見其能力出眾,是孫吳集團中不可多得的人傑。


其中,甘寧最經典的戰績,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百騎劫曹營

”,僅率百餘親隨突襲曹營,重挫曹軍銳氣,致使曹操四十萬大軍無功而返。對此!孫權亦有“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的高度評價。說明甘寧是個能力不下張遼的猛將,在整個三國時期也應該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甘寧與關羽的博弈,始於孫劉兩家的荊南三郡爭奪戰役。

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認為劉備已經佔據益州,應該歸還荊州諸郡,於是遣使者入荊州索還荊州諸郡。劉備雖然表面上應承歸還,但內心卻極度的不願意,於是推託自己正在圖謀涼州,如果拿下涼州,便盡數歸還荊州。孫權見劉備以空話搪塞,於是要求他先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並指派了三郡的太守過江上任。不想卻被關羽盡數驅逐出境。孫權於是大怒,遣呂蒙襲取了荊南三郡。

荊州是劉備的龍興之家,對蜀漢集團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劉備得知三郡已失,立馬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當時曹操正在攻打漢中張魯】,親舉五萬大軍入駐公安,令關羽率五千精兵渡河攻打益陽。關羽投物堵住益陽上流淺瀨處,打算趁夜涉水渡河。當時魯肅奉命駐軍在益陽,急忙召集眾人商議,甘寧麾下只有三百親隨,於是對魯肅說道:“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擒!”魯肅給甘寧增兵一千,關羽聽說甘寧在對岸,果然不敢渡河,只下令在對岸紮營。自此那個地方得名為關羽瀨。

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甘寧以千餘兵馬,使關羽五千精兵知難而退,不僅給魯肅爭取了單刀赴會的時間,也為東吳規避了一場戰火。——那麼!當日關羽為何五千兵馬不敢渡河呢?我們看看吳起是怎麼說的。

吳起是戰國時期兵家先賢【也是筆者最喜愛的軍事家】其一生集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於一身,譜寫了無數的軍事奇蹟,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的輝煌成績。其結合一生的軍事理念,著有《吳子兵法》,與孫武的《孫子兵法》並稱為孫吳兵法。堪稱中國軍事史上與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塊瑰寶。


在吳起的《吳子兵法》中,大部分的軍事理念,都成了冷兵器時代的兵家至理名言,廣為後世傳頌與借鑑。其中對水戰的研究,他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比如在料敵篇中,他就提到涉水半渡,可擊!在應變篇中他也提到了敵若絕水,半渡而薄之!吳起在書中反覆強調了半渡而擊的重要性。因為對方人數多於己方的時候,只有在半渡的情況下,陣型才是最散亂的。只要一舉擊潰登岸的少量兵馬,整支隊伍的士氣就會受到重挫,陣型也會被完全的打亂。水中的兵員更是無法靠岸。人數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關羽視江東群雄如無物,為何唯獨害怕甘寧?你看吳起怎麼說?

吳起涉水半渡,可擊的戰術思想,多次被後世沿用到實戰中。三國時期亦有這樣的案例,即曹操與馬超的渭南之戰。當時曹操組織數萬大軍渡過渭河,部隊渡過到一半的時候,馬超突然領軍殺出,不僅大破曹軍,而且險些一舉將曹操擒獲,幸虧有許褚等捨命相救,曹操才能倖免於難。

益陽之戰的情況也是一樣的,關羽雖然有五千精兵,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甘寧亦是精通兵法、身經百戰的老將。如果關羽明知道甘寧埋伏在對岸,還敢涉水過河的話,那麼甘寧很有可能在他渡河完成一半的時候,引軍突襲,一舉將其擊潰。

因此!關羽若強行渡河,結果必不會出甘寧所料,他一定會被甘寧生擒。這就是關羽不渡河的主要原因。


關羽戎馬一生,飽讀兵書,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戰術眼光獨到。他在考慮是否渡河的問題上,肯定也會去考慮對手的戰術,雖然他常常看不起孫吳將領,但這種現象最主要體現在樊城之戰期間。東吳前期的一些猛將,比如周瑜、呂蒙、甘寧等人,軍事水平都不在他之下,關羽還是有一些顧忌的。至少不會像樊城之戰一樣掉以輕心。而且即便樊城之戰,也是呂蒙裝病退居二線之後,關羽才撤走了荊州駐防大軍。

——因此!與其說是甘寧嚇退了關羽,倒不如說是甘寧計謀運用得當,事先暴露了自己在對岸埋伏的信號。使關羽知難而退,規避了兩家的戰火。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