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周朝覆亡真相(四)

宣王中兴

姬静,厉王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国人暴动”时,他闻声逃入召公府宅避难。“国人”发现之后,赶来包围了召公的府宅,要求召公把太子交出来。召公极力劝说“国人”,让他们饶恕太子,却没有成功。愤怒的“国人”拥入府中,开始搜捕太子。召公赶入内室,命令他自己的儿子与太子对调了衣服,忍痛将儿子推出去交给了“国人”。并没有见过真太子的“国人”,看到身穿太子装扮的人,不辨真假,涌上来一阵儿拳打脚踢。不一会儿,“假太子”气绝身亡后,“国人”才纷纷离去。姬静就一直冒充召公的儿子隐藏了下来。14年后,即厉王病死在彘后,周公、召公利用迷信平服了民怒,扶姬静继位,是为宣王。

红颜祸水:周朝覆亡真相(四)

“国人暴动”和周厉王的下场,宣王都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所以在继位初期,他虚心谨慎,勤理国政。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有事就同臣下商议,比如当时铸的一件铜器“毛公鼎”上就记载着凡是他发出的政令,必须有毛公的签字才有效;他又整顿吏治,三令五申各级官吏,不准他们贪财、酗酒、欺压百姓。经济上,他取消了厉王的“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他还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军事上,为了解除自西周中期以来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内犯的威胁,也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他命令尹吉甫、南仲等大臣统兵,击退了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征伐东方的徐戎、南方的楚和西方的戎;他还效法武王、成王,将弟弟友封于郑,将舅舅申伯封于谢,以拱卫王室。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内外矛盾,繁荣了社会经济,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史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宣王中兴”。

事实上,在中兴的表面下,西周的各种社会矛盾仍在继续发展,有的诸侯已经不肯出力拱卫王室,有的甚至蓄谋叛乱。当时的铜器“禹鼎”记载说,原来臣属于周朝的噩侯,联合东夷和南淮夷进攻周王室,直打到成周附近,宣王倾全国的兵力进行抵抗,却没有成功,最后不得不借助一些诸侯的力量,才勉强取胜。公元前789年,周王室的军队讨伐姜戎,军队几乎丧失殆尽,宣王也险些被俘。

红颜祸水:周朝覆亡真相(四)

包可怕的是,晚年的宣王渐渐固执己见,听不进去不同政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在鲁国选立继承人的时候,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硬逼着废长立幼。鲁人不服,他就兴兵讨伐,使鲁国陷于混乱,这不仅破坏了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引起了同姓诸侯间的不睦,使得诸侯们对宣王更加不满。对诸侯尚且如此,对在朝为官的臣下就更加放肆,更加蛮横无理了。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大夫杜伯触怒了宣王,被判处死刑。他的老朋友左儒急忙上前劝阻,宣王愤怒地斥责说:“在你眼中,只有朋友,没有国君,是何道理?”左儒回答道:“国君有理,臣就顺从国君;朋友有理,臣就支持朋友。现在杜伯并没有罪,不该问斩,所以,臣劝谏大王,不要杀杜伯,否则就会枉杀好人。”“我偏要杀他,你能怎样?”宣王恼怒地说。左儒接道:“臣愿陪杜伯同死。”“我偏偏不让你死,看你能怎么办?”宣王说罢,下令左右斩了杜伯。左儒又羞又气,回到府宅后就自刎而死,此事在大臣间引起一片惊恐。

红颜祸水:周朝覆亡真相(四)

事后,宣王冷静下来,感到自己确实过分了些,暗暗悔恨,又不好意思明说,以致寝食难安,得了一种怔忡症。一次,他带着臣下外出游猎,借以散心。游猎中,他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昏迷了过去,医治无效,几天后死去。后来,就流传开一种说法,说宣王打猎时,忽然看见杜伯从路的左边钻出来,身穿红衣,头戴红冠,手持一张红弓,搭上一支红箭,射中了宣王的要害,夺去了他的性命,这自然是迷信之言,但其死因确实成为千古之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