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身處亂世,動盪風雲間總是湧現無數傳奇人物,凡有志兒郎,都擁有滿腔熱血與家國情懷,渴望救蒼生於水火,建功立業。

而亂世中的女子形象在很多時候則顯得飄搖無助,如無根浮萍隨波逐流。

但今天要講的這位奇女子卻是一個例外,生不逢時,恰逢晚清動亂間,卻展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名垂青史。

此人何許人也?或許晚清奇女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慈禧太后,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並非這位耳熟能詳的人物,而是有“晚清第一名妓”之稱的賽金花。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雖然出身寒微,卻從賣笑女子一躍成為狀元夫人。

當八國聯軍的鐵蹄踏上北京的土地之時,更是憑藉一己之力使得京城百姓免於戰亂流離之苦。這樣一位英傑人物,卻應了紅顏薄命的古話,一生命途坎坷,三嫁三淪,晚景淒涼。

佳人已逝,有關於她的軼事奇聞卻仍一樁樁一件件流傳於坊間,今天,讓我們通過這些零散的記憶穿越歷史長河,一探晚清第一風塵女子賽金花的芳蹤。

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年幼流落煙花之地,命遇貴人成為狀元夫人

賽金花淪為風塵女子並非主動選擇,而是時代背景下的悲劇縮影。

她本名趙彩雲,生於安徽一戶貧苦人家。在民不聊生的時代,窮人家賣兒賣女維持生計已成常事。

賽金花也是如此,年僅10歲就被狠心的父親賣上了“花船”為妓。但她堅持賣藝不賣身,兼之相貌柔美,性情靈動,不久便成為了風靡揚州的“清倌人”。

十五歲那年,賽金花遇到了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洪均,此人曾狀元及第,時任二品官員,可謂聲名顯赫。在京為官的他與賽金花本全無交集,豈料1887年奔赴蘇州老家為母奔喪,竟邂逅賽金花,對她一見鍾情。

這一年洪均已48歲,二人的身份、年齡都頗為懸殊,然而情難自已的洪均仍然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娶賽金花為妾,面對眾人奚落嘲諷仍不動搖,賽金花也自此脫離了青樓女子的賤籍身份,成為了“狀元夫人”。

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同年,洪均以外交大使的身份出使德、俄、荷、奧四國,本應是正室夫人隨同,但妻子是傳統的大家閨秀,畏懼洋人,這份擔子便交到了賽金花的肩上。

堪堪年方二八的她毫不畏怯,以夫人的身份陪伴洪均前往歐洲。風月間打滾數載的賽金花自成一股風流清雅的氣質,全無閨閣女子的扭捏,大方隨和的做派使得她很快融入歐洲上流社會,以大使夫人的身份拜見了德國皇帝與首相,甚至得到了德國皇后“東方第一美人”的美譽。

社交場的生活無疑充斥著紙醉金迷、聲色犬馬,但是見慣此景的賽金花並沒有被眼前的浮華與殷勤亂了陣腳,她深知只有充實自己才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便利用在歐洲天然的語言環境苦練英語、德語。

在歐洲的三年,賽金花進入了人生的高速成長期,不僅練就一口流利的外語,還拓展了社交圈,與德國軍官瓦德西成為了好友。

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丈夫身逝重淪風塵,成“護國娘娘”解救京城百姓

賽金花在歐洲遊歷三年後,跟隨丈夫回國,豈料天有不測風雲,洪均因遭彈劾而鬱鬱寡歡,不久就因病去世。

失去了倚靠的賽金花被洪家族人逐出了大門,就連洪均留給她的五萬兩生活費也被悉數騙走。

萬般無奈之下,賽金花只得重操舊業,這時的她有了“公使夫人”的名號加持,順利地走紅於京城,組成“金花班”,成為了備受達官貴人追捧的對象。

這樣的生活並未持續多久,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京城,四處燒殺搶虐,慈禧與光緒置數十萬城民於不顧,溜之大吉。

賽金花也未能倖免,一日,一夥凶神惡煞的德國士兵闖入她的家中,她本十分恐懼,但聽到對方的德語後立刻與之攀談,並拿出了自己與德國皇帝的合照。她從容不迫的態度令士兵錯愕,不敢隨意處置,便將她代王聯軍總部處置。

在這裡,賽金花與老朋友德瓦西重逢,賽金花以往日情分為基礎,苦苦勸說德瓦西不要放任手下濫造殺孽,放過京城中的無辜百姓,甚至不惜以身相獻,以挽救蒼生。

她對德瓦西說:“軍隊貴有紀律,德國為歐洲文明之邦,歷來以名譽為第二生命,尤其不應該示人以野蠻瘋狂”,德瓦西被她打動,果然約束手下不再濫殺,京城也因此而避免了血流成河的屠城慘狀。

北京百姓對於賽金花的義舉感激不盡,紛紛尊稱她為“護國娘娘”。

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賽金花德瓦西

三嫁不得善終,晚年淒涼終老

這麼一位俠肝義膽的風塵女子,卻並沒能得到好的回報。

她區區一介風塵女子,卻行此仁義之事,代替朝廷行使了守護城民的職責,也因此而得到了百姓的擁護。相形之下,慈禧狼狽逃竄的模樣顯得更為不齒。

因此,回京後的慈禧對賽金花頗為不滿,屢屢刁難,尋了個“虐待婢女”的罪名將她關進大牢。

出獄後的賽金花年華不再,家財也已散盡,重回了一窮二白的狀態。此時的賽金花心生安穩度日之意,便前往上海,準備嫁人隱退。

然而命運弄人,賽金花的兩任丈夫都先後病逝。

此後她便打定主意不再嫁人,在一處破陋的小屋中為亡夫守節15年之久。

賽金花的晚年生活十分困窘,連房租都無法交付,雖然徐悲鴻、齊白石等人都曾資助過她,也不過接濟一時。

賽金花苦熬許久,最終在一個風雪之夜撒手人寰,享年65歲。據說她死時飢寒交迫,緊緊拽著破舊棉被的一角尋求溫暖。賽金花的死引起了無數人的哀悼,幾千市民自發前來弔唁,為她操持後世,她的遺像由張大千所繪製,銘文則由齊白石題寫。

賽金花:以身救國,曾用身子換北京城的安寧,卻被慈禧屢次刁難

賽金花的一生,生自貧寒,終自貧寒,不可謂不可哀,但是面對多舛的命運,她卻難得可貴地保有一份赤子之心與俠義心腸。

雖然出身風塵,仍難掩她的家國情懷與熠熠華光,博物館中至今仍保存著她手寫的字跡:“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愛國之情昭然可見。

人們永不會忘記她的所作所為,歷史終將銘記她的英勇,抹平命運的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