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鄉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侶十三載 涵養孝老愛親良好家風

“行孝重義,耕讀持恆,誠信和善,明理納新。”這則鐫刻在廬山市蓼南鄉橫嶺村左玉東家門庭的十六字家訓富含哲理、意蘊深遠。這不過是處在鄱陽湖畔、蓼池之南的一戶普通人家,因為這則家訓的映襯,微涼的深秋天氣也變得暖意融融。探尋得知,在這則家訓背後,更隱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的暖心故事。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飛來橫禍:一個女強人成了“植物人”

2006年11月26日,不過是一個尋常日子,五十六歲的李水姣獨自到華林鎮的集鎮買菜,開始一天的忙碌。三個兒女成家後,李水姣就來到丈夫左玉東的工作地安家,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左玉東已經五十七歲了,在鎮上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工作,還有兩三年就要退休,李水姣計劃著丈夫退休後到處去看看,安享晚年。沒料想,一輛高速行駛的摩托車將正在買菜的她撞倒,她的夢想在她頭部重重著地的那一刻劃上了中止符。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火速送往縣人民醫院搶救實施開顱手術,手術後病情加重又轉到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因醫院缺少高壓氧設備又轉到九江市101醫院……回憶起從2006年11月下旬到2007年4月上旬這100多天的求醫過程,左玉東說“彷彿像做了一場噩夢”。2007年4月,醫院給李水姣下了“神經壞死”的診斷書,成了沒有意識的“植物人”,左玉東和她三個兒女聞聽噩耗,感覺天都塌了。“回到蓼南鄉橫嶺村老家休養的那個四月正逢春暖花開,可是媽媽再也享受不了大好的春光了!”李水姣的女兒左秀華平常與母親最親,談及母親遭此厄運,泣不成聲。

左玉東的世界也一下子失去了顏色。他深情地說,妻子20歲的美好年紀嫁給了他,他與妻子基本沒有紅過臉,自己事業心重,整個家基本上都是妻子在操持著,任勞任怨,她精明能幹,行事風格有一股男人的氣概,過去在生產隊是一個幹活的好手,到哪裡都是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看到一個活蹦亂跳的妻子成了“植物人”,左玉東恍惚了良久後只得接受冷冰冰的現實,期盼妻子在他愛的呼喚和悉心照料下能甦醒過來,與她相攜伴老。

不離不棄:十三載相濡以沫“傳佳話”

從來都是被妻子照顧,如今要照顧妻子,且是一個只有生命體徵“植物人”,左玉東要一切從頭開始。

平常妻子只能注射流食,最難護理的是如何讓妻子每天潔淨如新,保持生命的尊嚴。面對這個“全新的課題”,左玉東如飢似渴地學習著,讓兒女購買書籍,到網上查閱資料,向保健醫生打聽,如今,口腔護理、器官護理、生理護理技能左玉東已經能夠駕輕就熟地掌握,成了一個長期實踐在一線的“護理專家”,餵食、翻身、擦拭、按摩、導尿……寒來暑往,如此循環往復。十多年來,妻子在“護理專家”的悉心照料下,沒有絲毫褥瘡的跡象,且沒有任何異味,這對於一個經年累月臥病在床的病人來說堪稱奇蹟。

左玉東本來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為了照料妻子,成了一個“宅男”,十幾年來幾乎沒有出過遠門。只有一次,左玉東不得不“離開”妻子半個月之久。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2017年10月12日,左玉東突感左腳走路不正常、雙手麻木,就來到城區醫院做了一個檢查,醫生髮現有腦梗跡象。醫院要求住院治療,他放心不下家裡的妻子,對兒女們謊稱是腰椎勞損,需要在醫院做一段時間的理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於是,就委託女兒照顧妻子,一天幾個電話地叨嘮著。在醫院,左玉東積極樂觀地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左玉東謹遵醫囑按時吃藥、複查。這一切都是因為左玉東心中有個牽掛。左玉東心有餘悸地說:“假如自己比妻子先離開,就會拖累兒女,兒女們都是拼事業的時候,我於心不忍……”

潤物無聲:涵養了孝老愛親“好家風”

其實,左玉東的擔心是多餘的。他哪裡知曉,歲月流轉,溫情湧動,兒孫輩早已在他與李水姣相濡以沫的點滴中浸潤了孝老愛親的基因,並且在這個家庭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大兒子左保華眼中的母親一直是慈母形象,他依稀記得在他小時候家裡情況尚好,母親總是樂善好施,接濟街頭流浪者和幫襯鄉親,如今左保華也是一副熱心腸,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事熱心公益事業,是廬山市籃球協會創始人兼常務主席。左保華說,有一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但是父親已經放下。原來,當初撞倒李水姣的肇事者是一個無證駕駛者,一直以家庭困難為由拒絕履行法院的賠償40萬元的判決,只是在母親入院搶救時給了幾千元治療費,而且這些年來一直欠母親一個道歉,沒想到父親卻選擇了原諒,主動放棄大部分賠償款。談及這個話題,父親總是一笑而過,也許父親的笑容裡有母親的影子吧。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作為長子,他平常竭盡所能地為護理母親創造舒適潔淨條件,添置護理床,安裝空調地暖,一有空就往家裡跑。在傳承“孝”文化方面左保華言傳身教,他的女兒左雅欣雖然已經在外地工作,卻始終隔三差五地回來看望爺爺奶奶。左雅欣爽朗地說:“很敬佩爺爺對奶奶的愛、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姑父姑母對奶奶的孝,感覺整個家庭都暖意融融!”

二兒子左建華毗鄰母親而居,父母親一有頭痛腦熱的,總是衝在前。女兒左秀華則一直以來都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本來在原星子縣澤泉鄉小學教書的她不放心家裡的母親,一紙申請書寫到縣教育局,希望調到家鄉村小工作。縣教育局體恤她的孝心,讓她回到了母親的身邊,和在蓼南鄉新池中學工作的丈夫趙邦玉一起照顧母親。這些人來,他們夫妻倆放棄了一次又一次進城工作機會,在鄉下與母親居住在一起。如今,左秀華成了父親照顧母親的“好搭檔”。一下班,她便依傍在母親身畔,除了照顧父母親的生活起居,就是跟母親聊聊天兒,祈盼母親有一天能夠醒轉過來,在如花盛世體會齊享天倫之樂的喜悅歡暢。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三個年頭過去了,兒女們看到近來母親的身體似乎每況愈下了,他們盡心地呵護著。兒女們都說,母親在,念想就在。他們感佩父親對母親十三年來不離不棄、從不言語的愛。但是,他們再也不忍心沉默,他們希望通過文字把這份平凡而雋永的感情記述下來,讓更多家庭在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里汲取力量、生生不息。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審核:付必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