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行孝重义,耕读持恒,诚信和善,明理纳新。”这则镌刻在庐山市蓼南乡横岭村左玉东家门庭的十六字家训富含哲理、意蕴深远。这不过是处在鄱阳湖畔、蓼池之南的一户普通人家,因为这则家训的映衬,微凉的深秋天气也变得暖意融融。探寻得知,在这则家训背后,更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的暖心故事。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飞来横祸:一个女强人成了“植物人”

2006年11月26日,不过是一个寻常日子,五十六岁的李水姣独自到华林镇的集镇买菜,开始一天的忙碌。三个儿女成家后,李水姣就来到丈夫左玉东的工作地安家,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左玉东已经五十七岁了,在镇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还有两三年就要退休,李水姣计划着丈夫退休后到处去看看,安享晚年。没料想,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将正在买菜的她撞倒,她的梦想在她头部重重着地的那一刻划上了中止符。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火速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实施开颅手术,手术后病情加重又转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医院缺少高压氧设备又转到九江市101医院……回忆起从2006年11月下旬到2007年4月上旬这100多天的求医过程,左玉东说“仿佛像做了一场噩梦”。2007年4月,医院给李水姣下了“神经坏死”的诊断书,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左玉东和她三个儿女闻听噩耗,感觉天都塌了。“回到蓼南乡横岭村老家休养的那个四月正逢春暖花开,可是妈妈再也享受不了大好的春光了!”李水姣的女儿左秀华平常与母亲最亲,谈及母亲遭此厄运,泣不成声。

左玉东的世界也一下子失去了颜色。他深情地说,妻子20岁的美好年纪嫁给了他,他与妻子基本没有红过脸,自己事业心重,整个家基本上都是妻子在操持着,任劳任怨,她精明能干,行事风格有一股男人的气概,过去在生产队是一个干活的好手,到哪里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看到一个活蹦乱跳的妻子成了“植物人”,左玉东恍惚了良久后只得接受冷冰冰的现实,期盼妻子在他爱的呼唤和悉心照料下能苏醒过来,与她相携伴老。

不离不弃:十三载相濡以沫“传佳话”

从来都是被妻子照顾,如今要照顾妻子,且是一个只有生命体征“植物人”,左玉东要一切从头开始。

平常妻子只能注射流食,最难护理的是如何让妻子每天洁净如新,保持生命的尊严。面对这个“全新的课题”,左玉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让儿女购买书籍,到网上查阅资料,向保健医生打听,如今,口腔护理、器官护理、生理护理技能左玉东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掌握,成了一个长期实践在一线的“护理专家”,喂食、翻身、擦拭、按摩、导尿……寒来暑往,如此循环往复。十多年来,妻子在“护理专家”的悉心照料下,没有丝毫褥疮的迹象,且没有任何异味,这对于一个经年累月卧病在床的病人来说堪称奇迹。

左玉东本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人,为了照料妻子,成了一个“宅男”,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出过远门。只有一次,左玉东不得不“离开”妻子半个月之久。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2017年10月12日,左玉东突感左脚走路不正常、双手麻木,就来到城区医院做了一个检查,医生发现有脑梗迹象。医院要求住院治疗,他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子,对儿女们谎称是腰椎劳损,需要在医院做一段时间的理疗,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于是,就委托女儿照顾妻子,一天几个电话地叨唠着。在医院,左玉东积极乐观地接受治疗;症状缓解后,左玉东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复查。这一切都是因为左玉东心中有个牵挂。左玉东心有余悸地说:“假如自己比妻子先离开,就会拖累儿女,儿女们都是拼事业的时候,我于心不忍……”

润物无声:涵养了孝老爱亲“好家风”

其实,左玉东的担心是多余的。他哪里知晓,岁月流转,温情涌动,儿孙辈早已在他与李水姣相濡以沫的点滴中浸润了孝老爱亲的基因,并且在这个家庭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大儿子左保华眼中的母亲一直是慈母形象,他依稀记得在他小时候家里情况尚好,母亲总是乐善好施,接济街头流浪者和帮衬乡亲,如今左保华也是一副热心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事热心公益事业,是庐山市篮球协会创始人兼常务主席。左保华说,有一件事他一直耿耿于怀,但是父亲已经放下。原来,当初撞倒李水姣的肇事者是一个无证驾驶者,一直以家庭困难为由拒绝履行法院的赔偿40万元的判决,只是在母亲入院抢救时给了几千元治疗费,而且这些年来一直欠母亲一个道歉,没想到父亲却选择了原谅,主动放弃大部分赔偿款。谈及这个话题,父亲总是一笑而过,也许父亲的笑容里有母亲的影子吧。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作为长子,他平常竭尽所能地为护理母亲创造舒适洁净条件,添置护理床,安装空调地暖,一有空就往家里跑。在传承“孝”文化方面左保华言传身教,他的女儿左雅欣虽然已经在外地工作,却始终隔三差五地回来看望爷爷奶奶。左雅欣爽朗地说:“很敬佩爷爷对奶奶的爱、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父姑母对奶奶的孝,感觉整个家庭都暖意融融!”

二儿子左建华毗邻母亲而居,父母亲一有头痛脑热的,总是冲在前。女儿左秀华则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本来在原星子县泽泉乡小学教书的她不放心家里的母亲,一纸申请书写到县教育局,希望调到家乡村小工作。县教育局体恤她的孝心,让她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和在蓼南乡新池中学工作的丈夫赵邦玉一起照顾母亲。这些人来,他们夫妻俩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城工作机会,在乡下与母亲居住在一起。如今,左秀华成了父亲照顾母亲的“好搭档”。一下班,她便依傍在母亲身畔,除了照顾父母亲的生活起居,就是跟母亲聊聊天儿,祈盼母亲有一天能够醒转过来,在如花盛世体会齐享天伦之乐的喜悦欢畅。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三个年头过去了,儿女们看到近来母亲的身体似乎每况愈下了,他们尽心地呵护着。儿女们都说,母亲在,念想就在。他们感佩父亲对母亲十三年来不离不弃、从不言语的爱。但是,他们再也不忍心沉默,他们希望通过文字把这份平凡而隽永的感情记述下来,让更多家庭在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里汲取力量、生生不息。

「文明实践」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蓼南乡七旬老人悉心照料“植物人”伴侣十三载 涵养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审核:付必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