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英文寫作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託福寫作和各種英文寫作中,批判性思維是我們經常需要討論的一種寫作技能。單純的寫某一方面的論點很容易被判卷官定性為觀點單薄缺乏論據。那麼,怎樣的思考才符合批判性思維的要求,在各種寫做出出類拔萃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呢?今天李老師來和大家探討一下什麼叫做批判性思維。


如何提升英文寫作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近年來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詞彙 ,但對於其具體含義及應用,很多人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次直觀認識可能是在出國考試作文的練習中。

比如GRE寫作的Argument部分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考生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找出給定材料中的邏輯漏洞並進行反駁。託福以及雅思寫作也要求考生在論證時要做到邏輯清晰嚴密。

但批判性思維並不僅僅侷限於應試,實際上,它應用之廣遠超我們的想象 ,從每一次互聯網熱點事件的討論到生活中的各種判斷決策,背後都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維的身影。

學習一些邏輯學著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比如今天要介紹的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如何提升英文寫作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會提問》是邏輯學入門的經典讀物 ,至今已經再版11次(再版次數越多意味著書籍越經久不衰)。兩位作者分別是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尼爾·布朗(Neil Browne)以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斯圖爾特·基利(Stuart M. Keeley)。

在書中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學會如何質疑以及如何避免邏輯陷阱,以此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想以及人生。

在書的開頭作者提到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海綿式思維(the sponge style of thinking)以及淘金式思維(the panning-for-gold style of thinking)

海綿式思維側重於 大量被動吸收知識而不問為什麼 ,這種思維方式能讓我們在短期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小學時背古詩背各種常識);淘金式思維則強調 對信息進行判斷篩選 ,以此來獲得更深刻的見解。

在互聯網時代僅僅有海綿式思維是不夠的,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稍不留意很容易就被誤導。學會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去偽存真,掌握淘金式思維才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素養。

對於淘金式思維,最基本的要求是 學會區分前提和結論 ,並且要 檢查在前提和結論之間是否有合乎邏輯的聯繫 。這一點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但要用好卻不容易。

舉個例子,寫作往往是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直接反映,而在 寫作中很多人犯的邏輯錯誤其實就和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論證有關。

比如有一道作文題目是問“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人熱衷於研究家族歷史?”(In recent times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people to research their family history.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有不少學生會回答:因為研究家族史能夠給人們帶來家庭榮譽感,所以越來越多人在做這件事情。

這個回答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經不起推敲。 問題出在前半句:研究家族史能夠給人們帶來家庭榮譽感。

前半句是作為整個論證的前提,但這個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研究家族史與家庭榮譽感並沒有必然聯繫(比如有人研究了很久家族史,最後發現他們祖先是土匪或是貪官,這樣的研究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家庭榮譽感)。

如果前提本身就是錯的,後面的推論也就沒有意義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了解常見的邏輯謬誤,比如兩難陷阱、滑坡謬誤、對人不對事、錯誤歸因等。 這些邏輯謬誤在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掉到陷阱裡。

舉個例子, 我們是否應該感謝貧窮?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因為有貧困學生考上北大而宣傳應該“感謝貧窮”,那我們已經犯了錯誤歸因的邏輯謬誤了。寒門學子能夠考上名校並不是因為他們貧窮,而是因為他們有天賦以及足夠努力。我們不應該感謝貧窮,而應該感謝努力。

又比如最近拼多多因為假貨問題而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但同時也有一些為它辯解的聲音,其核心論點是中國目前有三億多活在我們視線之外的貧困人口,這些人買不起大牌,所以只能買拼多多上的假冒產品,因此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這一論點其實犯了“不恰當結論”的邏輯謬誤。貧困人口可能買不起大牌,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需要去買假冒產品。

如果一個人買不起299塊Adidas球鞋,他可能會花29.9去買其他牌的鞋子,而不是花29.9去買Abidas牌球鞋。 購買力低與買假貨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

再比如對人不對事,這是指在與他人辯論時,辯論一方通過向公眾傳達與論證無關的信息,比如對手在生活中的負面信息,以此來轉移觀眾注意力,達到擊敗對手的目的。

隨手翻開網上各種爭論和罵戰, 你會發現這種邏輯謬誤特別普遍。 爭論雙方大多數時間和精力並不是放在如何擺事實,講道理上,而是對另一方進行人身攻擊,試圖通過挖掘對方在道德品行上的不足來獲取圍觀群眾的支持。如果所有人都能學會用邏輯而不是用情緒來討論問題,那麼整個世界會平和得多。


邏輯是有效思考的前提條件,也是日常生活的行動起點。書中介紹的大量邏輯思維原則可以幫助你學會獨立思考,不輕易受情緒控制,同時也能讓你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在讀完之後重新審視自己並重塑三觀的書。推薦每一個人都去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