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傳新消息!沒有房的人或將迎來“利好”!央媒作出迴應


樓市再傳新消息!沒有房的人或將迎來“利好”!央媒作出回應


2019年12月已經過去一半,今年只剩下不到15天了。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房地產市場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房價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平穩、成交量進一步趨於理性成為了行業內普遍的共識,這也應該是大勢所趨。在房住不炒的指導下,各大城市的政策沒有鬆懈的跡象,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步實現。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就必然需要的住所。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總之都必須需要房子。因為衣食住行是每個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房地產的快速發展是很容易理解的,市場的需求會導致生產的擴張。

所以,樓市的發展不可能做到完全市場化,還需要受到政策管理和調節,在很多時候,樓市就是一個“政策市”。只有我們充分理解了國家對樓市的政策定調,才能準確地預知未來市場發展。

一:我國房子夠不夠住?

從經濟學角度看,當供過於求時,商品價格會下降,當供小於求時,商品價格會上升。近幾十年來,我國房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房價逐年上漲,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然而,到最後並沒有能夠抑制房價的上漲,這已經成為房價上漲的一個普遍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過去,中國的住房不夠居住,尤其是城市的住房數量應該遠遠少於需求的住房數量,不然房價為什麼會上漲?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現階段,如果將小產權房加到空置房上,我國將有近4億套住房,如果按每戶4人計算,就夠16億人居住。但是現在中國的總人口只有14億,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40年的房地產開發中已經買了房子。如果我們想在未來賣掉這4億套空置的房子,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炒房客,都不會面臨太大的壓力。畢竟,剩下的需求太多了。房價還處於高位,去庫存必然會相當棘手。

二:央媒的一條信息,有房人要“失眠”了嗎?

不久前,央媒人民網發佈了《機構預計2020年全國商品住宅將供大於求》一文。文章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降溫,許多城市的住房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據易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住房總供給小於需求,隨著全國市場進一步降溫,預計2020年全國商業供大於求。2019年,大部分供求關係較小的城市是東北和西部城市,或薄弱的二、三線、四線城市。供求關係大的城市多為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從整體上看,房地產正處於供需調整過程中。

央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認為,中國長期看漲的房價預期正在改變。目前,它正處於一個臨界點。隨著中國房價的持續不可動搖,對未來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將會逆轉,即使要付出一點代價。但我們不希望房價下跌太多。當然,中國的房地產實際上不可能大幅下跌。

三:房地產預期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購房選擇。為什麼人們有錢的時候更願意買房子,把錢投入房地產市場?

除了生活,在過去,投資屬性更強烈,這不是責怪買家。是投資者在市場中引導風向,然後影響需求。到目前為止,當一個小學生知道如何通過買房子賺錢的時候,相信任何一個普通人有錢的第一件事就是考慮買房子。隨著不看漲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不願意買房子,因為普通買家不能看到當前和未來的房地產趨勢,在以往並沒見到這麼長時間的房價平穩週期,所以一直在買與不買之間徘徊。

而且目前在城市土地開發後期,住房增量將會減少,二手房市場將成為主導市場。在劃定城市邊界和耕地紅線的前提下,大規模拆遷建設的時代確實過去了。正如最近召開的全國高級別會議所指出的,“我們將加強城市更新和現有住房改造,做好城市舊城區改造工作。”融創集團孫宏斌也曾表示,過去大家在搶增量,以後就是搶存量,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變化。

四:誰是房地產市場上最大的住房需求群體?是炒房客嗎?

其實不然,需求最大的是剛需群體,炒房客只是最大的投資帶動者,但他們不是支撐商品房市場的最堅實群體。剛需群體才是最真實的。無論以何種形式購房,最終的房子必須賣給有需要的人,才能實現居住屬性。然而,如果不進行交易,這座房子就不會產生價值。當剛需者猶豫不決時,市場中的供求關係會改變一段時間。

長期以來,在購房群體中,除了剛需者需要買房外,還有一部分人會把房子作為一種金融產品來進行增值保值,從中獲取了不少利潤。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和期望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積極入市到觀望,以前的炒房團已不見蹤影。原因很簡單。在國家提出房住不炒之後,加大了抑制購房投資的力度。例如限購限售限貸等措施,對剛需者影響不大,但對於炒房客來說無疑加大了資金風險,所以遠離樓市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五:今年不買房,明年買房是隨便挑還是買不起?

從2020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作為一個整體將進入供求關係,那麼是不是也意味著房價要下跌,買房就可以隨便挑了?從當前樓市來看,這個問題似乎不那麼簡單。中國的房地產業從根本上不是一個純粹的市場經濟產業,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供求關係對價格的影響不僅是表面的,而且是更深層次的調控手段,後者的影響不可低估。基本規律是:當房地產過熱、房價上漲過快時,通過政策手段澆一瓢水;當房地產市場過於低迷,房價出現大幅下跌跡象時,政策手段應該添把火。

近年來,房地產對經濟的重要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它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但是,任何一個產業如果發展得太大,必然會犧牲其他產業的發展。房地產就是這樣。從長遠來看,這顯然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迎來了一個轉折點,在今年的“730”中央會議上,首次提出“房地產不能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也正式宣告了房地產快速發展時代的結束。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大起大落,這意味著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將以“穩健”狀態發展。

而房住不炒的本質意義不僅在於讓房屋迴歸居住屬性,還在於防止樓市的大起大落。不久,安徽某城市的“禁跌令”就可以看出些東西。社科院指出未來三四線城市可能需求透支之後,不排除進入負增長區間,並有必要阻止市場下降太快。該調控不僅抑制了房地產市場過熱,也抑制了房地產市場過冷。所以已經買了房子的人不必擔心這些信息。

隨著部分城市開放限購,房地產市場自2019年2月以來再次復甦。在“金三銀四”到來後,監管力度再次加大,於是2019年就被打上了“平穩”的烙印。從4月到10月,無論是房地產開發和投資,還是房地產銷售區域、房價、當地拍賣市場等,無不平平淡淡走過。在房地產市場的期望中,穩定成為絕對存在。這正符合住建部“穩定預期”的目標。

一方面開發商準備打折促銷,另一方面出現禁跌令,這是地方政府與調控大局之間的一個循環。在這其中,好的一面是房價有下跌的空間,但下跌的幅度不應太大。未來房價應該會在確保房價平穩的基礎上平穩漲跌,所以沒買房的人可以趁著打折契機及時入手,說不定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房子。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