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有人說,食物是有靈魂的,而賦予食物靈魂的,是做這些食物的人。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記得剛來學校時,我每天都要跟Z君炫耀學校的伙食,每天對吃飯充滿了期待。那時候學校食堂煮飯的是個70多歲阿姨,年紀雖大,但整個人看起來很乾練,炒的菜也是與時俱進,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即使是一樣的肉,也會留出一點加在晚上的菜裡。幾個同事總在感慨,不知是因為工作太累了,在學校吃的飯都會比家裡多,深以為然,可是細想想,這個阿姨炒的菜是有靈魂的,每當大家吃飯時對她豎起大拇指時,她臉上那份欣喜溢於言表。

說起美食,我感覺可以說個把小時,但是細數這一樁樁美食的背後串起的都是愛的故事。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01 地瓜,扁食,滷麵——家的味道

婆婆知道我愛吃地瓜,只要煮粥必蒸地瓜,即便在學校不太方便購買,也能想方設法弄到,然後我對地瓜卻也是極其挑剔的,事實上也很難吃到兒時那種地瓜了。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記得以前在家上學的時候,午間煮粥,父親總會用高壓鍋蒸一大鍋地瓜和芋頭,在蒸汽剛剛褪盡的時候,端上桌,冒著熱氣,挑一個皮薄餡酥的地瓜,咬一口,配一口粥,整個胃就感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大概因為吃得多了,對地瓜的要求就越發高了,第一要求吃起來不能水,吃在嘴裡不能感覺煮不熟,有點硬硬的,有經驗的時候,只要掰開就懂了,帶有水且餡不綿潤,立馬扔回去;第二要糯,咬到嘴裡有入口即化感;第三如果又有點甜就更好了,又不能特甜,基於這點地瓜做成地瓜幹我是不愛的。

但往往後兩點不能同時滿足,要麼白薯不甜,紅薯又不夠糯。個人覺得紫薯極大滿足了這幾個要求,父親也因為好奇種過一次,卻因為煮粥覺得粥顏色太醜,於是對紫薯無感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應該是紫薯不符合父親童年地瓜的記憶。

在外的日子,我總是懷念父親包的扁食湯和滷麵,餡大皮薄。那時候,父親總是忙著打工,我一個人的午飯就是煮粥配炸豆腐。父親就會在早點回來的空閒,從街上帶十塊錢左右的瘦肉,兩塊錢的扁食皮,兩塊錢的麵條。每當看到灶臺上擺著扁食皮,我就對晚餐充滿了期待,意味著又可以吃到我心愛的扁食了。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一頓晚飯在父親手裡顯得那麼輕而易舉,剁碎的肉加上幾朵香菇,蔥,三五下,就包好了。蔥花爆香,水燒開,扁食下鍋,幾分鐘後一鍋熱氣騰騰的扁食湯就做好了,再撒上一把蔥花,我就已經迫不及待拿著碗在鍋邊等候了。記憶裡父親做的食物永遠是餡大料足,讓人吃到心滿意足。自己家炸海蠣餅,一個海蠣餅能吃到兩條海蠣,兩三塊瘦肉,父親總是戲說,你這個去街上吃,至少得花三四塊,那時候街上的海蠣餅還是一塊錢的價位。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在外面到處可見的滷麵是帶有湯的,包括婆婆說到要煮滷麵,待到煮上來時也是麵湯時,我就掩飾不住的失落,也與Z君爭論過一番。因為我與父親默契的滷麵是不帶湯的那種:蔥頭爆香,五花肉下鍋,放菜翻炒一番,涼水煮開,下面,煮到面熟,水也所剩無幾,關火。既不是炒麵,也不是麵湯,就是家鄉人們習慣的滷麵,一鍋麵融合了肉菜的香味,又保留了麵粉的味道,如果再多加點海蠣就更棒了。這道面也是過年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Z君說那是炒麵,我說炒麵是很乾很油的,就是不一樣,這是我記憶裡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大概是因為父親會做很多美食,填補了一個家庭女主人的缺失,也讓我不曾缺失關於家的味道,是地瓜的香糯,是扁食的可口,是滷麵的滿足。

02 大腸熗,海蠣餅——友情的見證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初中畢業,我和另一個同學進入高中,兒時那些一起長大的玩伴,有的輟學了,有的選擇了職校。大家都知道職校的學生通常比高中生擁有更多的自由,這邊不單是學習上的自由,還有金錢上的自由。

有一次朋友放假回來,特別豪氣地對我說:“走,我們去街上吃大腸熗,我請客。”現在我們都很習慣動不動下個館子解決一頓飯,在鄉村,大家覺得街上那些店都不應該存在的,沒有幾個人無緣無故會去街上吃,一日三餐吃飽就好了,還點心,太奢侈了。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我和朋友進了店,朋友輕車熟路地點單要兩碗大腸熗,她說小時候她爺爺帶她來這邊吃這個,她特別嫌棄,覺得大腸好惡心,怎麼能吃呢。可現在卻也是迷這個。我提議應該再搭配個海蠣餅,於是兩個人去路邊又買了三個海蠣餅。兩個人坐在那邊,聊童年,聊生活。

幾年後,她已成家,我在大學放假時候,兩個人也去過一兩次。在感慨時光荏苒之餘,也在感謝這家老店的存在,它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記憶啊。青蔥歲月裡,多少人在課間翻圍牆出來,為的是吃上一碗大腸熗,再加一個海蠣餅。

後來,回家的日子也寥寥無幾,也一個人去吃過一兩次,味道終究不太一樣。中秋節帶Z君去吃,他選擇一個沒喝過的豆腐湯,也嚐了大腸熗,評論了句,沒有你說的那麼神,我悠悠地回了句,我吃的不是食物,是回憶。

03 大骨肉,九層粿——愛情的味道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Z君的家鄉不如我想象的繁華,可有了這兩樣美食,我也不止一次提過,實在不行我們就回你家去,至少經常有大骨肉吃,人生追求僅此而已。

大骨肉是Z君家鄉的特色,可據他說,也是跟我第一次吃。大骨肉看起來也沒什麼稀奇,好像兩三塊大骨肉過水撈熟,僅僅加了鹽,保留了肉的原味,吃起來卻不腥。要手抓著吃,若是兩個人不夠相熟,是不適合一起吃這個的,因為一大個抓在手裡,吃的時候嘴要張得老大,吃得滿嘴油光,再一不小心滑落下來,就可能一身油膩了。

可即便這樣,吃得過癮啊,我是一塊接一塊,一塊吃膩了,配碗蘿蔔湯,蘿蔔湯是白蘿蔔切成碎條,看起來沒有半點油水,可配大骨肉,卻是清甜爽口。喝完一碗湯,馬上就能再來塊肉。一塊肉,一碗湯,真是饕餮盛宴啊。

關於九層粿,我記得那天我們加上前晚的夜宵,連續吃了三次,對比一番還是車站旁的那家最好吃。我不知道九層粿是怎麼做的,但是吃起來不甜不膩,有一股草的清香,再配一碗小腸豆腐湯,在沒睡醒的早晨,會喚起你對於這一天的鬥志滿滿。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這兩樣東西,距離上一次吃已經四五年了,我總和Z君唸叨著,可是附近的店面總擔心不正宗,也害怕破壞了記憶裡那份味道,就一直回味著,也一直期待著……

很多時候我們吃的不只是食物,同時品味的是記憶裡一份份珍藏的故事與愛。今天,你吃了嗎?你品到那份愛了嗎?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