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自述:曾在QQ假扮美女在线陪聊

“没人聊天我就去当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

马化腾自述:曾在QQ假扮美女在线陪聊

互联网大佬性格特点各不同:马云擅演讲,张朝阳爱睡觉,雷军讲情怀,刘强东喜美女,只有马化腾,性情温和低调,但似乎莫名其妙挨骂最多......

但马化腾不在乎这个,常年躲避和媒体沟通。

在2010年前,他从来没有跟任何一家财经媒体的总编辑吃过一顿饭,对于全中国的财经记者来说,最难采访到的两位企业家都在深圳,以为是华为的任正非,另一位便是马化腾。

全几天,财经央视邀请马化腾做专访,马化腾答应了。

在采访中,马化腾谈及改革开放对腾讯公司的帮助,称自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之一。

1984年,还是学生的马化腾随家人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从一开始就感染了他。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3天修建1层楼的深圳速度,以及深圳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

1998年11月11日,在深圳华强北,工作了6年的马化腾和另外4位同学一起创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的是,在创业之初,腾讯公司只有2名全职员工,马化腾的创业历史可以说也是一段励志的故事。

马化腾自述:曾在QQ假扮美女在线陪聊

马化腾最痛苦的时刻:一直想卖掉QQ没卖掉

在吴晓波在《腾讯传》中写道:

马化腾自己根本没有料想到,他将创建一个“大企业”。

他与创业伙伴张志东曾规划,到第三年的时候,雇佣员工人数将达到18个。当O1CQ也就是日后的QQ上线时,他们要把用户的极限值设定为10万人。马化腾还几次三番想把公司卖掉,却没有人愿意接手。

现在听起来好像是个笑话,但当时谁苦谁知道,想起郭德纲开始办剧场底下就一个观众。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为了拉人头......还要线上陪聊”。

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腾讯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时至今日,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感触颇深,满心欢喜。

马化腾所处的“大行业”和“大时代”

中国互联网发生过三次“圈地运动”。

第一次是在1999年前后,以新闻门户为基本业态,出现了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巨头”。2007年之后,出现了以应用平台为基本业态的大洗牌,门户们陷入“模式困境” 出现了成长乏力的态势,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别从搜索、电子商务和即时通信工具三个方向出发,到2010年 前后完成了反向超越,成为“新三巨头”,它们被合称为BAT。

而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由此发生了第三次“圈地运动”。

腾讯是第二次“圈地运动”的最大获益者。在2010年的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比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和搜狐4家的总和还要多,它也因此成为“全行业的敌人”。

马化腾自述:曾在QQ假扮美女在线陪聊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描述铁路和电报的商业意义时说: “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经济显然是一个与铁路和电报同等重要的商业发明,它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的20年后,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班列车一如果美国是这列火车的车头,那么中国则是挂在后面的第节车厢。我们可以说,中国是在互联网运动中受益最大的国家。

马化腾自述:曾在QQ假扮美女在线陪聊

如今,腾讯,这个拥有4万多名员工的互联网巨头几乎和我们的生活都有关系。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的月活跃用户数都接近10亿,几乎是一个国民应用。

小编就想问问马总,当年的那个“空谷幽兰”和“快乐女孩”哪个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