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則斷,做生意要先懂得“死”才懂“求生”

前不久見了一些企業朋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抱怨2018商業變化太快,2019新趨勢越來越難把控,2018身邊做互聯網創業的小夥伴動不動就拿到不菲的融資,可自己卻在一個土掉渣的傳統行業度日如年,把企業關掉不忍,可不關又看不到希望。

愁容滿面的他們紛紛向筆者求解,2019我們的小生意還有出路嗎?

我給了他們一點小建議,但心中有個疑問沒敢問:你們的小生意真的做好了嗎?

這似乎不是一個關於生意大小的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馬雲,創業也大多是從小生意起家,但為什麼別人的小生意能做大,而你卻還在苦苦支撐?

今天我們不妨聊聊這個話題。

一、不是生意不行了,是你的生意不行了

區塊鏈、共享經濟、新零售,當前商界充斥著太多概念。無數創業者被這些虛無縹緲抽象概念搞得失焦、彷徨,怕一不小心錯過商機,怕一不小心被時代淘汰,最後沒找到出路,還對自己的生意產生了懷疑。

可這些高大上的概念對你有影響嗎?你一個賣豆腐腦的操這些心幹嘛,新零售這個新概念不也沒人能解釋清楚?

能確定的是,不管線上還是線下,不管大生意還是小生意,圍著大眾消費需求做文章就有市場。

東門有一家10平米的網紅棗糕店,不論早晚高峰永遠能排10米長隊,東西賣完為止。後來有媒體紛紛找那位老闆,讓他講講商業理念,就倆詞:“好吃”、“不漲價”。

據說那位“棗糕哥”頻繁接到投資人電話,還開了培訓班,一個10平米的棗糕店,多小的生意,卻讓他生生做成了商業現象。

同樣的,瓦罐湯、奶茶店等等都是小生意,有的因為不願讓顧客繼續在街邊喝湯,於是做了新式湯品店,一年時間估值數億;有的因為創始忍受不了香精、添加劑勾兌的奶茶,於是做了綠色健康的茶飲,生意非常火爆。

這些都是小生意,也沒搞那麼多新鮮概念,但都通過各自的方法做大了市場。

所以,消費市場哀鴻遍野,真的是生意不行了嗎?套用馬老師的一句話,不是生意不行了,而是你的生意不行了。

二、不論商業如何變化,需求永遠存在

你的生意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想首先取決於你的發心。這聽上去有些玄學,可仔細想想,有哪個做得好的品牌創始人不熱愛自己的事業?

即便是小生意,對行業沒有專注度,敏感度,也無法發現市場需求,改進產品。

前幾天跟一位做滷味品微商的年輕創業者聊天,他同樣遇到企業走不下去的問題,但老實講他的產品口味一般,起碼毫無特點。

我問他為什麼選擇滷味這個行業,回答是很多人都在做。理由沒錯,但似乎忽略了一點,為什麼別人能把產品口味做得很好?怎樣能讓自己產品的口味更好一些?

跟風習慣在創業者中應該不在少數,但人們往往看到光鮮的一面,棗糕小店確實賺錢,可真要讓你起早貪黑採購、製作、售賣,有多少人吃得了這個苦?

所以不用抱怨生意不好做,因為你根本沒有做到相應的付出,想賺快錢最好去炒比特幣,但如果真想做消費品,就得做好吃苦的準備。

當然前提是用心,如果你真的用心鑽研,分析消費需求、改善產品,還愁市場打不開?商業有時並不需要高深的理論,把一個正確的基本動作重複堅持下來,利潤就是一個必然結果,因為市場需求始終存在。

只是現在的市場需求有所改變,我們經過了商業快速發展的30年,這30年中誕生了一大批成功企業,無論第一波創業浪潮還是第二波創業浪潮,起初階段都可以說一片藍海,遍地商機。

但當大量後來者隨風而至,市場越變越紅,不僅撈快錢、“撿黃金”的機會越來越少少,企業生存都變成問題。

在早年市場極度飢渴的情況下,產品只要滿足基本需求就能賺錢,當市場被“量”填滿後,產品應該在“質”上下功夫,因為同樣的需求,消費者一定會選品質更好的。

好比在日本,不論是豐田還是711便利店,優秀的企業要麼把效率玩到極致,或是在產品、服務端獲得了最優解。應對市場競爭也是在平常不過的事,不好做的生意或許更應該是常態。

今天中國消費市場,原來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大夥早早吃光了樹上的棗,接下來只好彎腰去搶掉在地上的。在這種環境下,首先所有生意都需要被重新定義,怎麼跟別人搶?此時才看真功夫。

三、給消費市場加新料:品質、服務改善一小點,就有巨大市場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脫穎而出?

要麼像華為一樣,建立絕對的產品和技術優勢,要麼在維持一定產品品質基礎上,在產品、價格、消費體驗、品牌形象上為顧客提供那多“一點點”的東西。

可擁有產品、製造絕對實力的頭部大公司畢竟是少數,多數創業企業面對的都是紅海,想在頭部競爭中脫穎而出太難,唯有向內求,把需求下沉,抓住長尾細分市場。

那麼如何加給消費者這“一點點”驚喜?筆者梳理了當前消費市場破局的五大法門:

1.專注產品,實現單點突破

管理學家德魯克說,只有鞋子才是最真實的。

現在消費市場,我們都低估了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一家包子鋪為什麼總是排隊,棗糕店為什麼總是供不應求?無非就是好吃。對於大多數的消費品,產品品質才是那條紅線。

同樣都是洗髮水,無硅油就是健康;同樣一把菜刀,質量好不好用過就知道,品質是最無法騙人的。小米的成功具有歷史意義,淘寶的成功滿足了低價需求,而小米則給整個“中國製造”發出了一個信號,真材實料造好東西,市場一定會買賬。

我們都認為小米是互聯網企業,但鮮有人知道,雷軍的第一個目標是在學誰?同仁堂,真材實料不欺客,捨得用好東西做好產品。

中國價格戰打了太多年,盲目的價格戰普遍折損了產品質量,接下來反著走或許有可能殺出一條路來。

但下定決心做好產品品質也是很大的挑戰,不僅是成本的問題,你的隊伍、員工、產品標準、生產流程、企業文化,都要相應調整。對於做慣了廉價品的企業,想扳過來並非易事,有時需要一些“斷臂求生”的勇氣。

華為有一句廣告語:“0.01秒是一生心血的厚積薄發”。品質是需要慢工出細活的,需要經營者具備一些匠人精神,背後一定是辛苦的付出。

但如果你把炒鍋做得更耐用一些,把日用品做得更人性化一些,你就一定能在同類競爭中脫穎而出。

2.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勝者一定是便宜的那一方

物美價廉始終是消費者的追求,如果商家能做到物美價廉,做大市場就不是問題。

美國著名超市Costco(好事多)每天思考如何“少賺錢”,所有商品毛利不得超過14%;“西瓜不甜”能退貨;因為“物美價廉”,每次結賬排隊太久,老闆經常出面道歉。

這樣一家近乎“微利”的奇葩超市,在《財富》2017美國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6,而它在全球僅有600多家實體店,單店流量遠遠超過沃爾瑪。

同樣“物美價廉”的還有德國最大連鎖超市ALDI(阿爾迪),阿爾迪省錢到不用貨架,只有簡單的分隔式貨架。所以他陳列簡單、服務簡單、結賬簡單、用人簡單,減少了一切可以減去的環節,把省下的成本返還給顧客。

儘管“簡陋”,但阿爾迪全球開店超過10000家,風靡全球20多個國家,阿爾迪的模式充分反映了抓大放小的理念,如果你能提供絕對的性價比,那麼其他一切環節都可以減掉。

所以在全世界,物美價廉都是消費者的共同追求,那麼如何做到物美價廉?

中國商品多年以來能夠做到價廉,卻是以折損品質為代價,真正能做到物美價廉,一定是通過更加科學的管控方式,優化供應鏈,對於這一點,中國所有消費品企業都應該學學。

3.打造全新購物場景就能拉來消費者

前兩年瘋狂開店2000家的名創優品賺足了關注度,其實它的模式並不複雜:以低價的商品與相對高品質的購物環境製造強烈的心理反差,於是顧客花極少的錢就能獲得較好的購物體驗。

所以換個馬甲,把原本的10元店重新包裝一下,相對較好的產品性價比和購物體驗就是其商業模式的增量價值,消費者還很買賬。

當然創造這種購物體驗,名創優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產品好、價格好、環境好、服務好。

就像海底撈、外婆家,都開在黃金旺鋪,裝修有情調,服務到位,菜品精緻,還是大眾價格,如果一家餐廳做到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產品和五流的價格,門口沒有不排隊的。

其實這些“好”都是相對狀態,它們或許產品並未研發到極致,但通過資源整合,為顧客營造出一種愉悅的購物氛圍,顧客購物開心,就會常來光顧。

水果連鎖果多美也是這樣的思路,通過店內堆滿如山的水果營造視覺衝擊力和量感;敞開式售賣,將店外空間納入門店,增加購物體驗。

水果的毛利並不高,比拼的是商品週轉率,所以水果商超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勾起進店顧客購買慾望。果多美通過這些思考,讓一個平均250平方的小店,一年製造出2000萬的營業額。

參考711的經營策略,就是時刻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嚴格做好細節。

消費本質上是一場心理戰,必須在各個細節嚴格把控,比如超市的整潔度,貨品擺放是否用心,甚至延展至店員的著裝和儀表。

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東西,站在顧客的立場來看,就是他們購物選擇的砝碼。

4.聚集精準人群,為品牌賦能

伴隨新興市場的崛起,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也深刻影響著消費市場。

以牙膏市場舉例,傳統牙膏為什麼不行了?曾經的中藥牙膏第一品牌兩面針,創造過連續15年產銷量第一的國產牙膏銷量紀錄,可近十年卻累計虧損超過11億元。與此同時,佔中國主要市場的龍頭品牌佳潔士、高露潔,近年銷量也是逐年下滑。

它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是消費需求產生了變化,年輕一代則認為它們太過“老土”,而在更有個性、更具活力、更張揚的新興品牌面前,這些傳統品牌鮮有招架之力。

所以品牌在切入市場前,首先需要確定好定位,最好直擊細分領域。而你只需要為其品牌賦予更多性格特徵,比如某新興牙膏品牌,其牙膏雖然賣得貴,但花樣頻出的產品款款擊中年輕人,於是做到了年營收10億。

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滿足基本需求已經不再重要,年輕群體更願意為自己的消費尋找理由,說白了,誰更“懂他”他就選誰。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市場大一統式的品牌戰略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細分市場,商業正在變得多元,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很多產品品類技術壁壘並不高,很容易就能滿足基本功能。此時比拼的就是品牌價值,要為品牌賦能,製造足夠的話題性,併為消費者提供購買理由,甚至會與品牌形成深度綁定。

所以你看江小白賣得那麼貴,卻能快速搶佔市場,難道是因為好喝?關鍵就是對品牌的賦能,不要低估年輕人的消費能力,他們需要的是更加豐富的市場選擇,你只需要為他們的消費提供一個理由,比如像江小白這樣做情懷。

我們現在講新零售,什麼是新零售,無非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把原有的產品重新包裝,再賣出去。產品並沒有太多改變,但體驗感增強。所以現在的消費,更多是在消費品牌認知。

可口可樂僅僅靠賣糖水一度佔據世界第一品牌寶座,中國擁有巨量消費市場,但缺的是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

5.當斷則斷:放棄舊地圖尋找新大陸

任正非說,小公司別講複雜的價值觀,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做到踏踏實實磨豆腐需要定力,做企業需要執著,特別是在今天覆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下,不能心存僥倖。可如果你明顯感覺到你的企業生命週期朝下衰落時,別硬撐著,當斷則斷。

筆者有一位朋友,早年創業做辦公傢俱,辦公傢俱的依附性很強,政府採購帶來大量訂單,但政策不確定性也非常明顯。於是自己一狠心,把自己的品牌直接關掉,重新做了一個品牌。

現在看來,幸虧他當初下了狠心轉型,不然現在也會死得很慘。

很多時候創業者要先懂得“死”才懂“求生”。創業往往伴有隨機性,很多隨便撿到的機會並不能適應當前環境,如果行業確實沒有發展空間,索性當斷則斷,只有放棄舊地圖才能找到新大陸。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小故事,臺塑集團王永慶年輕時候賣過米,當時一整條街的米商,只有王永慶肯用心幫每位客戶一粒粒挑出米里摻雜的小石頭,這是個很小的舉動,卻解決了顧客很大的顧慮。

他把這個小舉動堅持了10年,完成了原始積累,於是有了後來的塑料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