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首阳山义井村的来历

在偃师市首阳山镇,古代有一口义井。义井所在的村庄,现为义井村。该村位于首阳山镇寺里碑村南,南靠洛河,村北有平等寺遗址,北齐4通造像碑原立于义井村平等寺,后不知何故移至寺里碑村南,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义井村旧称义井里、义井铺(为官道上的驿站,故称为“铺”),民国时期曾一度称义井乡,乡公所设在大冢头村的吕不韦冢,辖今首阳山镇(时称南蔡庄乡)区域。全村辖义井、宋湾、小湾3个自然村。

义井村之义井,开凿于北魏,“北魏甘泉在城东,石槽铁罐,以济道途渴者,故至今成为义井里焉。”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昔义井一带,位于官道之上,虽然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但那一带几乎所有的井水都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商贾因此不愿在此停留。驿站附近的住户,有门路的纷纷外迁,留下来的穷苦百姓,只好饮这苦涩的井水度日。后来,一姓孙商人发迹后,决心改变村民饮水环境,遂在该村头置买一块土地,凿了一口深井。井打到一定深度后,井水果然甘甜清洌。孙氏为了方便全村人共用及往来行人饮水小憩,不但在井上建亭遮阳避雨,而且还备有汲水的器具,村子也由此逐渐发展了起来,这口井也被人称为义井。

据明代弘治《偃师县志》载,义井村之义井,“昔日孙氏所凿,与众共之,故名焉”。相传在清初这里还曾驻扎过旗人,清末光绪、慈禧西逃时,曾在义井铺东门外歇脚,官府为此特花费银两上万两,在村西大官道北,修建一处占地4亩的义井行宫,供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驻驾,后成为偃师县洛河西北分县的办公地(今已不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开通,跨偃师县境内32公里,设有偃师站和义井铺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