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你是不是也有下面這些困擾:

  • 每天都很忙碌,時間總是不夠用,但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慾望。
  • 每當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會感到迷茫,焦慮,面對選擇不知道如何決策。
  • 經常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卻總是不能付諸行動。
  • 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感覺不到一點點改變。
  • ...

實際上,我們的困擾遠遠不止上面這幾點。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成功人士都會遇到這些問題,它們看起來很普通,但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想要解決這些困擾,就必須搞清楚給我們造成這些困擾的根源所在,只有明白了底層邏輯,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這是一本提高認知類的書籍,光是書名就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感,催人上進。

作者採銅,公認的“知乎大神”,較真和理想主義是他的標籤,著有《深度學習的藝術》,《開放的智力》等。2016年進入亞馬遜中國年度新銳作家榜。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封面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全書總共有七個章節,打開了人生的七個側面。

作者分別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七個方面一點一點撬動我們大腦中僵化的思維,讓它們開始鬆動,併發生新的可能。

對於每一個問題,作者都從問題的本質層面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法論,並用大量的事實案例進行論證。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書中的一些觀點,當然,七個方面我們不可能都分析到,下面,選取對我們最有啟發的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對於時間,書中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在沙坑裡,我們總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來,但剛獲得一點快感,沙子就已從指尖滑下,我們不得不重新來過。即便這個過程重複再多次,我們還是得到相同的結果。”

時間對於任何人都是寶貴的資源,但很多人都把時間用來“抓沙子”,結果是時間浪費了,而自己什麼也沒有獲得。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它自然地流逝,而你卻不會自然變得厲害。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應該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那什麼樣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呢?

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半衰期。

“半衰期是物理學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短,衰變得越快;半衰期越長,衰變得越慢。”

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別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長的可達幾億年。

我們花時間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收益,而收益也是有半衰期的,叫做“收益半衰期”。

為了更好的理解半衰期,我們舉幾個例子。

我們在打遊戲的時候,會感到很開心,很刺激,會給我們帶來愉悅的感覺,但是一旦停止,這種愉悅感會立刻消失殆盡。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會被劇情吸引,大呼過癮,但劇情結束後,這種感覺也隨之消失,甚至產生失落的情緒。

除了上面這兩個例子之外,像刷微博,刷視頻,看球賽等都是短半衰期事件。

所謂短半衰期事件就是做完這件事帶來的收益持續時間很短,而長半衰期正好與之相反。

比如,兩個年輕人都找到了彼此的真愛,這一事件的收益能持續一輩子。

再比如背單詞,你今天背幾個單詞,過了幾天你可能會忘記,但幾天後你重新背這幾個單詞,就會簡單的多,因為你已經有了之前的記憶基礎。

上面這兩個例子都是長半衰期事件。

我們要把時間花在具有長半衰期的事件上。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短半衰期事件給我們帶來的收益是短暫的,沒有可持續性。

而長半衰期事件的收益是可以累積和疊加的,雖然開始的時候收益微乎其微,但只要半衰期足夠長,收益就會一直傳遞下去,它遵循“複利效應”。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說:

“若長期持續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的未來一定會很偉大!”

在長半衰期的事件上,我們要有長期主義的精神。

時間加上持續的行動,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很多人不願意立即行動的原因竟然是,他們覺得自己一上來會做得不好。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沒有任何人一上來就能做的很好,這是不可能的。

正確邏輯不應該是這樣麼:我現在做的不好,所以要儘快開始行動,開始練習。

如果現在不開始行動,一年後,你還是在原地踏步。

很多事情看起來很難,但是隻要開始行動,就會立刻變得簡單。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寫作這件事。

我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該寫什麼,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一篇文章憋了三天都寫不出來。

我的老師告訴我,不會寫就硬寫,先寫出來,從一個字,一句話開始寫,不管寫得多爛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你已經能夠寫出來了,只有寫出來,才能有機會把它改好

對於寫作來說,完成優先於完美,不管怎樣,先寫出來就對了。

即刻行動不僅能夠讓事情變得簡單,還能減輕心理負擔,給人帶來充盈感和滿足感。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每次吃完飯,都不想洗碗。

其實洗一次碗也就十分鐘,但為了逃避洗碗總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先看會電視吧”,“玩半個小時手機再洗”。

但這個未完成事件會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讓我們玩的也不盡興,因為你知道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完成,我們需要花精力來管理這些未完成事件。

拖延所帶來的心理成本比洗碗本身更累,吃完飯,立刻把碗洗掉是最好的選擇。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立即行動是消除焦慮的最好辦法,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一條行動法則。

專心做好一件事

“淺嘗輒止的人很可能將一無所獲,而專注投入走到最後的人將獲得超額收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同一時間內,我們不能將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

所以,我們要專注在一個領域,持續深耕,才能有所成就。

下圖是學習積累通常呈現出S形曲線的特徵。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自《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事業,愛好都是淺嘗輒止,他們永遠都處在緩慢的起步期。

處在起步期就意味著你要和大量同樣處在起步期的人競爭比較低級的工作。

只有少數人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經歷各種磨難最終達到高原期,收入也是呈指數上漲。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各種機會層出不窮,我們的選擇也會變得越來越多。很多人因為選擇太多而迷茫,始終無法對一件事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最終一事無成。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今天看別人做銷售賺錢,他也去做,結果一個月沒開單,就放棄了;明天看別人做電商賺錢,他也跟著去做,最後也沒能堅持下去。


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一個行業的精英都是長期專注於自己的領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個人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靜下心來,專注在一個領域持續投入,你一定能走到最後,笑傲江湖。

結語:成為一個持續精進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五年後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不妨給自己一個目標,從現在開始,與時間做朋友,用每一天的行動來為你的目標添磚加瓦,

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一個持續精進的人。

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