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落寞貴族,猖階天才,鬼才想成山水派詩人!

謝靈運:落寞貴族,猖階天才,鬼才想成山水派詩人!


古人寫文章詩賦,總免不了在文中發一番“懷才不遇”的牢騷。縱觀歷史,除了北宋,很少見到既是大文豪又同為大官僚的例子,甚至有不少文士汲汲一生,最後也只落得個八九品的小吏,在不得志的抑鬱中含恨而終。


面對這麼多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君王們竟然不能重用,實在是令人無法理解,難道說千百年來的統治者們全都有眼無珠、愚笨透頂的昏君嗎?


關於這一現象,中國古代山水詩派的開山祖師謝靈運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從對他生命軌跡的探尋和解讀上,我們或許得以一窺這個困擾了讀書人幾千年的問題的答案。



公元385年,謝靈運出生於江南陳郡謝氏,他的祖父謝玄曾經指揮了被譽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的“淝水之戰”,因功受封為康樂公,世襲罔替,這也是謝靈運被後世稱為“謝康樂”的由來。


謝氏一族為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頂級門閥,百年間家族成員大量活躍於政治和文化領域,創造出了驚人的成就。作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即便和皇族相比也不遑多讓,後世常以“王謝”並稱,作為大家族的代名詞,在南京秦淮河畔的烏衣巷中,至今仍保留著他們的光輝歷史。


謝靈運就是這個家族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在18歲那年便襲承了祖父的爵位,開始進入政壇。相比之下,即使在門閥林立,貴族子弟數不勝數的東晉,謝靈運的起點也算是最高的了。更加令人羨慕的是,謝靈運的文才在十幾歲時就被稱為江南之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得幾乎無人可以比擬。


財富地位,才華名聲,老天爺幾乎把凡人夢寐以求的一切都給了謝靈運。但是,他卻似乎並沒能好好利用起來……



在三十歲之前,謝靈運已經將紈絝子弟的習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衣食住行都將究奢華綺麗。不過他到底是世家出身,審美品味極高,一度引領了時尚潮流的走向,引得天下人爭相模仿。


相比之下,他的仕途就顯得平淡無奇了。


在祖父謝玄去世,謝靈運襲承爵位之後,朝廷依照慣例授予他員外散騎侍郎的職位。這個職位在當時為一虛職,通常由世家子弟擔任,作為日後升遷的履歷。說白了,就是給二世祖們鍍鍍金,以防日後升官的時候遭人過分指責。


謝靈運也許是自視甚高,覺得以自己的才華應當得到一個手握實權,可以一展政治才能的職位,而不是一個虛銜,因此他拒職不受。


在往後幾年中,他一直擔任參軍幕僚之類的小官,先後跟隨過晉恭帝司馬德文、將軍劉毅等人。後來劉毅起兵造反失敗自殺,謝靈運就在大將劉裕手下任職,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在此期間,他曾兩次因處事極端而被免職。


和許多極具才華且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一樣,謝靈運認為青年是應當大展宏圖的時期,如果不能在此時博取功名和榮耀,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恥辱。


但是,熟悉歷史的人會發現,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在步入中年之後才嶄露頭角,有所成就。無論是魏祖曹操,還是後來“氣吞萬里如虎”的武帝劉裕,其真正的光輝歲月,也都在四十歲之後才開始。在此之前,他們都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卒而已。


不懂得花費時間去蟄伏、沉澱、磨鍊自己,是許多天才的通病,而這類人最終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成就,謝靈運就是這樣的典型。


謝靈運:落寞貴族,猖階天才,鬼才想成山水派詩人!



公元420年,大將劉裕逼迫晉帝禪讓,建立宋國取代東晉,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時期。


劉裕稱帝后,立即採取措施打壓士族門閥,轉而重用寒門子弟,謝靈運因此由康樂公降為康樂侯,食邑也由兩千戶降為五百戶。


在此後一段時期內,他仍不改偏激孤傲的性格,視禮法律令如無物。這也許是因長期不得重用,導致內心情緒得不到發洩的結果,因為朝中從上到下都只將他看作富有文采的學者,而不是具有非凡才乾的政治家。


中國古代以文才取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科舉制度還沒有建立,但考察任用官員的重要環節仍是對政治能力的評估。不論詞賦寫得多麼美好,詩篇寫得如何脫俗,只要是不能對治理國家做出實際貢獻的,就決不能任由此一類人掌握政治權力,否則,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出賣。


公元422年,武帝劉裕駕崩,年幼的太子劉義符繼位,是為宋少帝。由於皇帝年幼,這一時期的朝政掌握在幾位託孤大臣手中。年輕的皇帝只知道遊戲無度,從不把朝政放在心上,在遭到大臣們的批評後,自然就對這幾個糟老頭子產生厭惡之感。


少帝與權臣的矛盾,正好給一直謀求上位的謝靈運提供了可乘之機。他憑藉著家族的勢力和自己文名的影響,拉攏起一派原先就反對託孤大臣的人,開始在朝中散佈流言,宣稱託孤大臣們有謀反之意,藉機製造少帝和大臣們的衝突,打算來個漁翁得利。


自古以來,無論功勳多麼高的臣子,都十分忌憚自己有謀反之心的流言,當這樣的流言還出自一個極具話語權的文人之口時,就更加令人畏懼。謝靈運的做法自然是跟幾位託孤大臣結下了仇恨,而且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鬥爭能力,不久之後,他的計劃就被輕鬆瓦解,本人也被這幾隻老狐狸排擠出京城,貶為永嘉太守。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人言“一入官場深似海”,這一次,謝靈運輸在了幼稚上,這些宦海浮沉幾十年的老手,又哪裡是他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能輕易扳倒的?



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創作靈感大多來源於對山川景色的遊歷。永嘉在今浙江省東南,甌江自此處流過,境內不乏名山秀水,在今日為一旅遊勝地。


在這樣的環境裡,謝靈運的旅遊嗜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他的全部時間都用於外出遊玩,經常十天半個月不返回官署處理政事,百姓的訴訟他一概不管,亟待處理的要務全推在一邊,只顧享受自然風光的滋潤,寫下優美的詩篇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謝靈運的詩作能在今日仍極具藝術價值,背後重要的原因是職責的逃避和百姓利益的犧牲。


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


僅僅是擔任一方太守,謝靈運就任性地把一切弄得亂七八糟,如果讓他擔任更高的官職,還不知道會惹出多大的亂子來。


一年之後,謝太守玩得差不多過癮了,打算換個地方折騰,乾脆上一封奏章稱自己得病,打算辭官退隱。家族裡的叔伯兄弟見他這般胡來,紛紛寫信規勸,奈何大才子自視甚高,一句話也沒聽進去,徑直打道回鄉隱居去了。


祖塋所在的伯寧縣,有謝家的老屋和別墅,但謝靈運又專門修建了新的莊園和住宅。那裡面環碧水背靠青山,

謝靈運每天和附近的隱士一起叱酒當歌,逍遙放縱,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在這樣激情飽滿的狀態下,他的創作也隨之進入高峰,並且佳作頻出,每當一首新詩寫就,很快就會傳到京城裡引起轟動,引得時人爭相抄寫。


新繼位的文帝劉義隆仰慕他的文名,兩次徵召他入宮擔任文職,但因為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他接連兩次拒職不受。直到文帝請學者範泰給他寫了一封滿是讚譽的信,他才慢悠悠地接受任命。


謝靈運接受任命的原因也許是他認為自己的時運已經到來,於是在被召見時頻頻自詡為政治能人,理當參與朝政。


然而,文帝只當他是一流的文人,而非高明的政治家,每當在宴上飲酒時,和謝靈運討論的內容也僅限詩文而已。


相比之下,一些名聲和爵位在他之下的人反而步步高昇。謝靈運的內心出現劇烈反差,於是再次稱病拒不上朝。


謝靈運:落寞貴族,猖階天才,鬼才想成山水派詩人!


在閒暇的日子裡,謝靈運仍然像曾經那樣悠遊自得,沉浸在園藝、花鳥、詩畫中不願自拔。


如果僅此而已,他倒也不算過分,充其量只算是耽於逸樂而已,但他真正為人所不齒的是,他對於民脂民膏和勞動力的揮霍濫用。他仍然保有出遊的習慣,而且身為官員既不請假也不上奏,常常半個多月音信全無,在朝中出現了不少批評的聲音,宋文帝顧於禮法也不得不暗示他自行辭官。


在公元428年,謝靈運受到御史言官的彈劾,被免去所有職務,自此退居會稽,整天和一幫世家子弟廝混在一起,飲酒作樂,談論詩詞歌賦以自娛。


憑藉著祖先積累下來的巨大財富,謝靈運得以更加痛快地遊歷名山大川、幽林秘境。但他的遊玩方式,在當時是令人畏懼且遭人詬病的。

他每次出行,都要帶上家中的門生食客,好幾百人浩浩蕩蕩地向山中進發,遇到擋住去路的障礙就毫無保留地進行摧毀。


一次為了開路,竟然將會稽郡到臨海郡道路上的樹木全部砍倒。當地太守原先以為是山民暴動,驚懼不已,知道是謝靈運出行後才安下心來。依據職責,他理應對這種荒唐行為加以禁止,但由於謝靈運的侯爵身份以及其家族勢力,太守也無可奈何,只能避而遠之。


元嘉八年(431年),謝靈運為了私佔會稽郡內的一處湖泊,與太守孟顗發生爭執,並對孟太守進行言語上的中傷。據說孟顗信仰佛教,謝靈運便諷刺他說:“成仙得道的應該是有靈氣的文人,你昇天一定在我之前,成佛一定在我之後。”


這樣的話語出自一個素有盛名的詩人之口,與詩文中的優雅截然相反,自此,兩人便結下仇恨。


孟顗為了報一箭之仇,就在謝靈運猖獗擾民一事上借題發揮,上奏疏稱謝靈運有謀反之意,同時在會稽郡中佈下軍隊防衛。謝靈運害怕孟顗對自己下毒手,於是迅速趕到京城,向皇帝上了一封極其委屈的奏章。


這封奏章在今天仍能找到,內容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平日裡目空一切的謝靈運此時一改常態,儼然是一個遭到家暴的委屈婦人。


皇帝當然知道謝靈運平日的過分行徑,也明白謀反一事是出於孟顗義憤填膺的捏造,於是判定謝靈運無罪。


為了避免再生事端,宋文帝任命謝靈運為江西臨川內史,並且恢復了他原先的兩千戶食邑,希望他此後能安分一些。


謝靈運不僅沒有受到處分,還因此受封官職,這背後的原因包含了他的名聲影響和家族勢力,同時也是皇帝對他異於常人的寬容。


但是,謝靈運卻再次浪費這一寬容,硬生生地將自己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悠哉優遊的習慣已經根植與謝靈運的骨髓之中,在臨川內史任上,他仍舊是昔日的作風,將一切事物拋擲於腦後,只顧自己遊山玩水,因此很快就遭到彈劾。


朝中政要下達了對他的逮捕命令,當使者到來時,他卻反過來抓住了使者,決定起兵叛逃,而且作詩一首自誇為推翻暴政的義士。


一個連小官都做不好的人,現在居然想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國家,最終結果是毫無疑問的失敗。很快,逃亡中的謝靈運就被官兵抓獲,送到京城接受問罪。


到了這個時候,謝靈運造反的證據已經確鑿無疑,朝中大臣紛紛要求判處他死刑,甚至有親王都站出來要將他殺之而後快。但看在他先祖謝玄的功勳上,宋文帝最終還是頂住壓力留了他一命,將死刑改判為流放廣州。


然而不久之後,有官員在謝靈運的流放路上抓住一群持械鬥毆的人,經過審問,原來他們曾經受人指使,要前來劫走謝靈運。其背後主謀則是謝靈運的部下。有關部門據此上奏,要求依律懲治,隨著朝中大臣和輿論壓力不斷增大,宋文帝再也無法保全謝靈運,只好在詔書中下達了處死他的命令。


公元443年,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山水詩人謝靈運在廣州被處以死刑,享年49歲。


謝靈運的一生已經畫上句號,但與他相似的命運仍在後世的許多人身上重現。這一類人的共同標籤是:天才、狂客、自相矛盾者。


我們常為了李白、杜甫、杜牧這一類人終生不得志感到惋惜,認為他們的才華不被賞識是當時為政者昏庸無能的表現。但通過對謝靈運人生經歷的審視,我們會突然發現,文才並不等於政才,能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未必就能處理好紛繁複雜的政事。


這些抑鬱不得志者,也未必盡是無端受人排擠。天才們與生俱來的稜角給予了他們某一方面的天賦,但也往往造成孤高狂傲的性格,在本人不經意間就傷害到他人,從而結下仇怨,招致日後的禍端。


總之,謝靈運已經成為歷史中的塵煙,消失在遙遠的過去,但他身上顯露出的人性漏洞仍延續至今日,而且毫無疑問也會延續至遙遠的未來,成為人世間永恆的矛盾。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此為警醒,盡力去彌補這一人性的弱點,或許有機會避免覆轍的重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