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國字號”蠶豆越種越漂亮

在富源,說起走出省門邁入“國字號”殿堂的產業,人們通常會想到魔芋、煤炭、大河烏豬這“一綠二黑”三大產業。其實,富源還有一個“國字號”產業,那就是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發展,暢銷省內外的10萬畝山地大粒蠶豆。這一高原特色產業已經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讓他們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

富源“国字号”蚕豆越种越漂亮

小蠶豆成為強縣大產業

富源縣域內立體氣候突出,光、熱、水、土等條件較好,具有山地蠶豆種植優越的自然資源優勢。近年來,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的指導和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曲靖綜合試驗站的技術支撐下,富源山地蠶豆種植取得了較大發展。2020年,全縣完成山地蠶豆種植10萬畝,預計可實現產量2萬噸、產值9000萬元。富源山地蠶豆產業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程須珍研究員和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宗緒曉研究員等專家的高度肯定。

“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支撐下,我們在富源縣做了一系列新品種的研發、推廣和示範工作,現在看起來效果非常好,因為從2016年到現在,富源蠶豆種植面積已經有了將近百分之百的增長。2016年,蠶豆種植面積在6萬畝左右,而2020年已經達到10萬畝,產量將近2萬噸。蠶豆種植對富源縣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帶動促進作用。”另一位國內知名的食用豆領軍人才、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何玉華研究員如是說。

小蠶豆成為富民倍增器

富源縣作為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曲靖綜合試驗站示範縣,在蠶豆種植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集成,改過去的蠶豆撒播為小墒點播、開溝起壟後點播等規範化種植,降低了蠶豆種植的畝用種量,增加了畝產量,全縣蠶豆種植水平得到了提高。近年來,富源縣藉助曲靖綜合試驗站平臺,加速蠶豆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力度,先後從雲南省農科院、大理州等地引進了大批大粒型蠶豆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推廣種植,現在蠶豆新品種已佔播種面積的90%以上。通過新品種的推廣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蠶豆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收益逐年攀升,產業漸成規模。

營上鎮都格村委會副主任耿紅良介紹:“我們都格村從2017年開始,在富源縣農業農村局的牽頭下種植山地蠶豆,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免費得到了蠶豆種。蠶豆的種植成本低,收成算下來比豌豆和小麥高一些。蠶豆葉、蠶豆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養殖飼料不足的問題。而我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達到1000元,對於這樣的富民產業,我們要把它繼續發展好。”

小蠶豆成為產業新航標

富源縣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把山地蠶豆產業列入富源九大高原特色農業來發展。重點推廣鮮食蠶豆種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冷鏈物流和深加工,提高蠶豆產品附加值。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將進行重點扶持,擴大種植覆蓋區域。

富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君鴻信心十足地說:“富源山地蠶豆這個產業十分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雲南綠色食品品牌這一戰略,縣委、政府著力加大對這一產業的投入支持力度,積極招商,引進企業進行產品深加工,拉長山地蠶豆的價值鏈。”

“我相信在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撐下,富源縣相關的政府機構的支持下,咱們富源縣的蠶豆將來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何玉華研究員的這番話說出了該縣黨委、政府發展高原特色產業的願景和廣大百姓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