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在 鄉 下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是好多在外拼搏的人的自嘲。城市裡人說城外的就是鄉下,而我們當地俗稱縣以下的地方才是鄉下。

活 在 鄉 下

鄉下也是有街上和鄉村之分的。鄉鎮街上是行政駐地,是農村的集市,是農村資源分配和集合的另一種形式。

它依託著鄉村,勾連著縣市。

老人們常說,“街上百家姓,關門互不欠”。這也是說街上的人沒有村莊裡的族群小團體意識。其實,街道上的人大部分也是從鄉村移居過來的。

哪一家辦紅白喜事,還是要與來自的村莊或宗族相關聯,都會宴請全村的族親,哪怕你現住在鄉鎮街上,也是要請的人之一,但你遠住城裡(縣城)就不一定了,要不然會失了禮數。街上的人辦大事,全村人要請,還得請左右街坊。

活 在 鄉 下

這次探親回家,正好一族親的小孩結婚,媽叫我封上30元紅包。我想會是這麼少呀,媽說農村就這樣的,家家一樣,禮尚往來,收禮也是適可而止。

大家只是個心意,現村裡好多人家都不收禮,只要人來,意思到了就行;但親戚朋友就不這樣,還得有請柬,至親輩分大的還要上門迎接,到自家門口要點炮以示尊重,要不然會讓人笑話,留下詬罵,這是習俗。

早先的鄉鎮街道都不大,你想要去找個人,問一下年紀大的,基本上就知道你找的是誰了。

改革開放和城鎮化後,村莊里人富了起來,也會在鄉鎮街道上買房或自己建房,成為一個街上人,主要是緣由中小學教育資源集中在鄉鎮街上,小孩讀書方便;另一方面,也有著人往高處走的心態,農村嚮往城市,城市裡的嚮往更大的都市。

活 在 鄉 下

鄉下是個人情社會。

誰都有著族親或是熟人,辦起事來也大家會互助,各家做點什麼大事情,都會過來幫忙做事的;就是去鄉鎮政府辦事找人也是方便得多。

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找的人能力文憑官位有多大,而是你是不是認識辦事的人,能不能給你辦、速度快不快得看你和他的交情,這是鄉下處理事情最簡單的規則。

活 在 鄉 下

在很長的時間,鄉下就和“窮”聯想在一起。

吃,這一維持人生命的主要行為,在鄉下現也由吃飽變成了吃好。鄉鎮的街道上飲食店大都是以麵食及小吃為主。不過現在還是有好多人早餐會是在街上吃,口味好又方便。

飯館和農家樂,是在外務工回家聚會的場所,也是城裡人和朋友相會的一個好地方。

村民大部分離家不遠,也捨不得浪費這種錢。外出的回家的人,真正想吃的還是地道的媽媽菜和田地裡新種的蔬菜。

活 在 鄉 下

在外的人認為家裡人好多東西沒有嘗吃過,盡力地買點貴的及平常也吃不上的東西讓家人嘗 。而家人也是費盡心思把飯菜做得有特色,血鴨等等的都會讓你嚐個夠,會讓你幾天後吃得無味了。

我想,這種心態是不是縣域經濟每逢節假日商品市場價大漲的誘因。其實,我最喜好吃的還是當地村民自己種的經濟作物,新鮮又原味,還沒有市場上購買的商品裡的添加物。

妹妹聽說我回來了,還去市場上買了豬腳,說這是你的最愛。我苦笑了,怕吃,身體受不了,說提倡養生。妹說,人談到養生,就意味著年紀大了。

活 在 鄉 下

活在鄉下,沒有城裡的高樓大廈,但你會看到日出和夕陽,可聽到小鳥的歌唱。

你只要願意,還能有一個在城市裡難以想像的綠地做小庭園。

我家裡有點自留地,變成了小菜園,沒事的時候也去侍弄著。這也是家父的習慣。原先家裡窮,家父每天下班後就會去菜園種菜。

菜地裡種出的東西能給家裡省下一比不小的開支,有時還能去街道的墟場換回點零用錢。在農村,有糧有菜心不慌,這是沒經過一定時代的人體會不到的。

活 在 鄉 下

老媽這幾年直唸叨,現在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漂亮新屋。

前幾年,鄉下興起一股建房之風,幾乎每家都修建或改建自己的房屋,讓農村換了個新面貌。一幢幢新建成的房子,幾層樓高,各有特色,屋內的設計和裝潢不亞於城裡的標準。

鄉村生活和城裡就是有不一樣。打開門窗,一眼望去,那田地和山水,讓人增添幾分藝術的想象。

活 在 鄉 下

漫步在田埂上,吸著那夾雜著泥土清香的空氣,那清香沁人心脾,給人以爽朗。要不是有農田山嶺及偶爾竄出的雞狗,你會以為你或是在哪個休閒的農莊。

一個親戚告訴我,他倆兒和自己,建了三棟房,兒子兒媳都在外打工,他和老伴給他們帶著小孩。兒子和兒媳也只是過年時回來一趟,平常房子都是沒人住。他們倆老還要不定期地去新屋打掃衛生,開窗透氣。

“家家都是這樣的,沒辦法,有兒不建房,讓人都瞧不起。”他說道。

攀比之風,在鄉下體現得更明顯。

活 在 鄉 下

一個家族,村莊,鄰居,相住一起,大家都是知根底的。相互的比拼,比面子,也是炫耀,也是虛榮,這在鄉下是常見的。

鄉村人在外自主創業的人群較少,絕大部分還是以打工為主,收入也不是很高。有些人,回到了鄉下,為了面子和虛榮,喜歡高調做事,原本沒什麼錢的為讓另人多瞧一眼,打腫臉充胖子。

就說農村現流行放煙花,一家比一家放的多,就是沒錢的也是要買兩筒湊個熱鬧。辛苦一年,過家過年,走親訪友,豪放無邊,返城之前,卡上無錢,期待來年,這是很多打工年青人的寫照。

但也有一種怪現象,很多人家哪怕是有點錢也會掖著藏著不故意炫富。你如果說他很有錢,就好像你是問他工資一樣,會推辭不認。一方面他是怕別人問他借錢,二方面是怕人妒嫉,讓大家去體會他們含蓄的富有。

活 在 鄉 下

在鄉下,常有“一人賺錢,全村眼饞,一人致富,全村攔路”的說法,過去大家一樣的窮,貧富差距不大,現你有錢了別人心裡就是不舒服。

在城市裡,你可以品嚐到各種的美食,你可以有更多的文化活動,你可盡情地享受,但在鄉下是會讓人背後議論,“高死興”(土話,貶義詞,就是高興的過了)。不過有些生活過的好的開個車或租個車回家,是倍有面子和方便。

有車有房,對鄉下來說,這是好生活。新農村建設和村村通水泥路,也為汽車進到家門口提供了極大的交通便利,改變了人居的生活節湊。

外出的人也不必擔心晚了沒車回不到家。路口的小摩的和小三輪,連通了行人走動的最後一程。原先愛走路去親戚家的老媽也變了,喜歡在路邊上揮一下手,打個小三輪。

活 在 鄉 下

鄉下人的時間是富餘的,生活也是愜意的。

城裡,你可能還在為自己工作變得沮喪和慌亂,為自己的生活而擔憂。

在鄉下,好多的村民上午去街上的圩場趕個集,把家中的有些貨物去交易,換回自己需要的東西。(圩場裡的東西相對是便宜的,有時還有點野生的農產品。)

空餘時間去做農活或是打牌跳舞等休閒活動;或坐一起,家長裡短,七姑八婆,講點葷素的小故事,全是鄉土文化。

超市是很多人喜愛去的地方。它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品種繁多,有時還能買到點打折的便宜貨。這也是村民樸素內瀲喜歡去超市的一個原因。超市和電商的興起,改變了村民對商品的理解。

活 在 鄉 下

晚上九點在鄉下來說已經是很晚了,外面基本上沒有了人。早睡早起,是鄉下人良好的作息習慣。

鄉下沒有城裡的喧譁和繁華,但卻有著別一種的寧靜和熱鬧,有一種獨特的自在與悠然。廣場舞,地方戲,亦或是老年人反覆聽的健康講座,讓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樂趣。

然而鄉村生活也不盡如人意,事物發展緩慢,有時你會覺得自己身在世界的一個偏遠的角落,有點落伍了。返鄉的人員帶回的新思維新方式,和傳統文化相碰撞,形成了無形的代溝。老人們還常格守著自己是一個鄉下人,“鄉下鑼鼓鄉下打”的格言。

活 在 鄉 下

走在鄉下明淨的村道上,兩邊是田地裡的莊稼,或是大片桑樹林。

路旁的垃圾桶,改變了過去大家廢物亂扔的陋習。

但沒有了繚繚的炊煙、沒有了童趣、沒有了夏天割稻的壯觀場面,只有那雄雞的鳴叫和清清的空氣、那粗獷的鄉音、那無垠的田壠和山景,使得我記起這是在鄉下。

我看著嬉笑忙活的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感受到他們生活是多麼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