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比啃老更讓父母寒心的不孝,是責怪老人"沒照顧好孩子",可能這句話會讓很多年輕媽媽心中不適,但請多一點耐心,先看看接下來要講的故事再做定奪: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實例,是每一位寶媽都會遇到的"帶孩子"問題,我們都知道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作為孩子的母親實際上是特別糾結的一個身份存在。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為了家庭生活條件更好一些,有些媽媽不得不拋下幼子幼女背井離鄉打工,有些無人或"老人不願意"帶孩子的媽媽,就不得不待在家裡面過著斤斤計較的家庭主婦生活。不論是前者媽媽、還是後者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為了生活無奈而硬扛著。


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禮儀美德就是以仁孝聞名,其中百事孝為先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不斷。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享受會讓人逐漸迷失本性,很多父母寧願自己捱餓也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這種無私付出雖說是父母養育裡的職責,但在孩子們的眼裡卻逐漸成為了理所當然。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正是因為孩子們享受的太多,所以才會索取得更多,以至於啃老族的孩子越來越多。在新時代的不孝裡,很多人都把"啃老族"說成大不孝,殊不知比啃老族還不孝的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擴大,很多子女身在其中去渾然不知。


鄭曉和她的丈夫都是80後的打拼者,他們沒有多高的學歷,也沒有過硬的後臺生存,在現實社會里掙扎的也只有拼苦力氣活了。不過鄭曉夫婦可是一對好強夫妻,兩個人在城裡開了一個面積適中的早點鋪,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鄭曉迎來了和丈夫的愛情結晶。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之後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提上了日程,當鄭曉生下兒子之後,便和丈夫商量把農村的公婆留下來照顧孩子,如果孩子有人照顧的話,那麼他們二人就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撲在事業上。從表面上來看,鄭曉不僅擁有了自己的事業,還可以不錯過孩子的童年,這可是無數媽媽期盼的"事業家庭雙豐收"。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但,現實的生活卻往往不按照正常軌道去跑,剛開始的時候日子過得倒是有滋有味,孩子有人帶、家務活有人幹,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和公婆之間就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出現分歧。鄭曉和丈夫也總是責怪老人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心裡委屈憋悶的婆婆付出了精力,換來得不是子女的感謝,反而是"沒照顧好"的抱怨。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鄭曉婆婆難受之際,便要求兒子兒媳請保姆照顧,這下就惹得兒子兒媳的不滿了,他們理直氣壯地對老人說"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不管,那以後你們老了,也別指望我們養老……",這句話也讓鄭曉婆婆感到異常委屈,一個人偷偷地躲到一旁抹眼淚。


這種新型的不孝也正汙染著很多家庭,但很少有子女可以明白"孩子是自己生的,照顧孩子公婆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老人幫忙帶孩子那是幫助子女減輕負擔,倘若老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那也是他們的本分。很多子女總是說老人喜好"道德綁架",而作為子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那些總是說"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的子女,難道說這句話的時候都不覺得內疚不妥嗎?這句話說得是理直氣壯,卻是凸顯了內心的自私和黑暗。

年輕的時候婆婆不幫忙照顧孩子,老了我就不給她養老,對嗎?

雖然婆媳關係自古以來糾纏不休也難以理清,但是我倒更相信"人心換人心",即便是鐵石心腸也會有被觸動的時刻,更何況還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守護著同樣一個家的兩位女主人呢?婆媳關係需要彼此尊重、愛戴,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的相處方式,是維繫婆媳關係最基礎的能量賦予,希望全天下每一對婆媳都可以和睦相處,家和才能萬事興。


婆婆需要記住"媳婦也是閨女"

媳婦需要記住"婆婆也是媽"

希望大家都以人心換人心的感動、尊重,去譜寫屬於你的家庭幸福、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