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改新基建、資本市場兩箭齊發,缺關鍵一箭——經濟新常態(一)

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再次就任日本首相,由此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安倍內閣的經濟振興對策的主要內容常被形容為三支箭,即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積極靈活的財政政策、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其具體內容分別如下。

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為了一掃長年來消費低迷、物價下降的通縮頹勢,在安倍內閣的強烈推動下,2013年4月日本銀行設定了2年內實現消費者物價每年上漲2%的通脹目標。同時迅速推出了世界注目的量、質雙管齊下的貨幣寬鬆政策,將基礎貨幣發行總量將從2012年12月的138萬億日元增加到2014年12月的270萬億日元(大約相當於14萬億元人民幣),兩年內幾乎倍增!如此大膽的金融政策實際上也是一種變相的刺激出口的日元貶值政策。結果,兩年內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90左右跌至120左右,貶值幅度高達30%以上。

積極靈活的財政政策。利用公共投資的擴大刺激內需是日本多年來常用的老手法,常受非議。但2011年日本發生東北大地震、巨大海嘯、核洩漏後,日本社會的防災意識和相關需求普遍增強。安倍政權順勢打出國土強韌化旗號,擴大公共建設支出並顯著地擴大了建設國債的長期保有額。意圖通過改善全國基礎設施,提高全國各地防災能力、應對老齡化社會的變化、滿足“觀光立國”戰略和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需要,同時也可名正言順地為執政黨的重要支持力量土木建設業界送溫暖。

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被視為解決日本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的治本之策。該戰略分設了四大戰略領域:

投資促進領域:通過設立國家戰略特區,放寬長期以來束縛企業發展的各種規制,鼓勵國內外企業集聚日本,在更加自由的競爭環境中投資、創業,從而促進日本經濟增長。

創造利於各種人才發揮才能的環境:為女性提供更多發揮才能的機會、鼓勵年青人以世界為舞臺、吸引留學生和外國高級專業人才來日、創造能更加自由選擇職業的勞動市場。

創造新市場:順應人口結構、經濟環境的變化,在能源、醫療、健康、老年護理、農業領域創造新市場。

推動國際經濟融合:推進觀光立國戰略、歡迎外國遊客訪問日本;擴大自由貿易區協定、推進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締結,強化國際經濟協作;以安全、信賴為品牌特色,促進日本的電力、交通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出口;推進“酷日本”的宣傳和關聯產業(動漫、時裝、美食等)的成長。

安倍經濟學施行以來,日本企業的利潤明顯增長。根據財務省的法人企業統計,企業“經常利潤”在2012年度約為48兆4000億日元,2018年度擴大到約83兆9000億日元,增加35.5兆日元。

隨著企業經營狀況向好改變,僱傭形勢也得到持續改善。根據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有效求人倍率(找工作的人與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件數的比例)在2012年12月為0.83倍,即想找工作也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而到了2018年8月上升至1.63倍,為4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根據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就業人數從2012年的平均6280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6664萬人,增加了384萬人左右。

安倍晉三因此成為“二戰”後日本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特朗普上任後的三支箭

“史上最大”稅改計劃:2017年12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特朗普的減稅方案,未來10年將減免稅收大約1.4萬億美元,對美國經濟將產生顯著的刺激作用。這是美國31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公司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0%,稅改還鼓勵美國公司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在為中產階級減負方面,個稅標準扣除額幾乎翻倍。個稅從七檔減至四檔,分別為12%、25%、35%和39.6%。

貿易戰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醞釀已久的對華“貿易戰”正式打響,決定從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美聯儲降息:特朗普在2019年多次攻擊美聯儲,稱美聯儲在降息方面做得還不夠,認為高利率對美國經濟的傷害大於對中國的所謂貿易逆差。2019年8月1日,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00%-2.25%,符合市場預期,為2008年底以來首次降息。美聯儲FOMC聲明稱,8月1日結束縮表計劃。

特朗普上任後實施的三支箭政策,在疫情之前取得明顯效果。

2019年12月7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美國11月非農新增就業人口26.6萬,好於預期的18.5萬;失業率下降至3.5%的50年低位,薪資增速加快至3.1%。

美股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黃金十年”。從2009年開始,道指一路飆漲。期間只在2015年和2018年稍微做調整,年跌幅為2.23%、6.03%,其餘年份都保持上漲。從2008年末8776點漲至2月中旬高點的29659點,漲幅為238%。

疫情發生之後,特朗普也立即實施新的三支箭政策

貨幣政策:3月23日,美聯儲宣佈了開放式的資產購買計劃,即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是一種無限量、無限續杯式的量化寬鬆,直到達到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

財政政策: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這項規模和範圍空前的法案將向大多數美國成年人發放1200美元現金,向大多數兒童發放500美元,為企業、州和城市創建一個500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以及撥款3500億美元以幫助小企業處理工資問題。還將擴大失業保險制度,並向美國醫院系統注入逾1000億美元。

基建投資:4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新增2萬億美元的基建支出或將成為下一階段刺激計劃的重點。特朗普在推特上說:“鑑於美國的利率為零,這是制定我們數十年來期待已久的基礎設施法案的時候了。這應該是非常大膽的,兩萬億美元,並且應該只專注於工作崗位和重建我們曾經偉大的基礎設施!”

從日本安倍經濟學開始,媒體喜歡用三支箭來簡單概括各國的政策措施。從日本和美國的經驗來看,貨幣政策寬鬆、財政政策積極,附加結構化改革都是不二的法門,兩國的股市都因此迎來了一波超級牛市,所不同的只是美日根據自己特點採取的措施略有不同。日本是以出國導向的國家,央行印鈔目的是為了大幅貶值,促進出口,內需不足通過基礎設施樓投資和舉辦奧運會等來拉動經濟。美國是內需為主的國家,通過稅改、降息來帶動經濟。日本結構化改革的特點是促進民間投資。美國結構化改革的特點是通過貿易戰來改變貿易失衡,製造業外流的問題。疫情發生之後,特朗普還順勢推出了基建投資,目標長遠,是為了保證美國未來的競爭實力。

順著這條主脈絡,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供給側改革的特點,也分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後。

疫情之前,

第一支箭匯率改革:2015.8.11 調整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主要內容是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也即參考收盤價決定第二天的中間價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納入SDR對IMF、中國以及國際貨幣體系來說都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里程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網站公佈SDR籃子新權重,人民幣10.92%;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權重分別為41.73%、30.93%、8.33%、8.09%。

匯率從6.2一路貶值到7.18,因外匯儲備流失萬億以上和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國際化改革目前暫時停滯。

舊改新基建、資本市場兩箭齊發,缺關鍵一箭——經濟新常態(一)

從2015年8月11日的6.2一直貶值到2019年9月3日的7.18,貶值14%左右


第二支箭稅制改革:

增值稅連續兩年改革,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2019年4月1日起,將適用16%稅率的項目改按13%稅率徵稅,主要涉及製造業等行業;將適用10%稅率的項目改按9%稅率徵稅,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建築業、房地產業、基礎電信服務和農產品等貨物;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主要涉及現代服務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和增值電信服務,減稅降負規模預計超過1萬億元。

個人所得稅改革: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合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三是優化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以現行工薪所得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3%、10%、20%三檔較低稅率的級距,25%稅率級距相應縮小,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保持不變。

增值稅改革和個人所得稅改革,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效果如何,本人暫不做評價。

第三支箭棚改貨幣化安置:從2015年開始,住建部實施了棚改三年計劃,2015年全國棚改開工601萬套,2016年開工606萬套,2017年計劃開工600萬套,三年完成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1800萬套。

2014年至2016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分別為10%、29.9%和48.5%。2017年棚改貨幣化總投資額為1.84萬億元,較2016年增加24.3%。2017年完成棚改貨幣化609萬套,通過這一數據推算,2017年貨幣化安置比例為53.9%。如果按2016年每套85平方米的數據計算,2017年棚改貨幣化增加的商品房需求面積為2.823億平方米。如果2018年實際完成量為600萬套,根據部分地區2018年棚改貨幣化計劃保守估計2018年貨幣化安置比例為60%,在三四線城市房價不發生大幅波動的情況下,2018年全國棚改貨幣化總投資額度將增加20%-25%,預計為2.2-2.3萬億元。棚改貨幣化房屋銷售對三四線城市住宅銷售的邊際貢獻率為40%-50%左右。


舊改新基建、資本市場兩箭齊發,缺關鍵一箭——經濟新常態(一)

棚改貨幣化預計到2020年基本完成


三年棚改化安置帶來了全國房地產市場一波大牛市。全年商品房銷售額從2015年8.7萬億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萬億,增長了接近一倍。

經濟新常態改革的措施還有不少,選這三項,一是這三個比較重大,影響面比較廣,二是便於比較。去槓桿、補短板等等措施,網上各種評價比較多,本人暫不做評價。

疫情之後,目前採取的兩個措施如下:

堅持房住不炒,推進舊改和新基建建設: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全國460億平方米建築中,老舊小區存量達100億平方米。如果按照1000元/平方米的補助標準,分5年補助完成,將拉動投資10萬億元,“平均每年投2萬億的真金白銀,它的好處是當年即可投出去,對經濟帶動很大,可以有效對沖投資下滑”

傳統基建,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業互聯網、特高壓、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領域。新基建佔到整個基建的比例大概是10%到15%這樣一個比例,2020年新基建的規模大概是2到3萬億這樣一個規模。

堅持資本市場改革,推進註冊制: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新《證券法》的工作安排,證監會和發改委分別發佈通知,明確公司債公開發行以及企業債發行實行註冊制。4月17日,證監會於近日印發了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對全年的立法工作做了總體部署。其中提出,做好創業板註冊制試點改革配套規則制定工作。

舊改新基建是從投資的方向出發,資本市場是從改變銀行融資佔比過重的方向出發,以上都是供給側改革。但缺了一個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的作者在書中強調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也是引起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這個確實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會加劇收入分配的失衡,這也是堅持“房住不炒”的初衷。希望通過舊改、新基建、資本市場能出現增量,通過增量來化解存量分配改革的難題,估計也是此書作者的意願,只是是否可行,尚待觀察。

每個國家體制不同,確實沒辦法直接對比,改革本身就是試水的過程,效果如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本人先起個頭,下次再試著分析經濟新常態改革具體措施的效果,預測一下未來的可能走向,為讀者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