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傳統企業中,“放羊式管理”大行其道。這種管理思想認為:企業就好比一個大的羊群,企業管理者就好比牧羊人。牧羊人只要管好領頭羊,再找幾隻“牧羊犬”幫忙,整個羊群就可以被有序管理。


這種思想在很多個方面都落伍了。你想想,今天的市場環境競爭有多殘酷?企業必須在創新上找到突破口,才有可能生存得下去,這就需要培養自己的創新型人才。但是你把創新人才當成頭腦簡單的羊,就會極大限制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終讓企業在創新競賽中落敗。


創新團隊中的人才,不是羊。如果非要類比,他們更像老虎。那麼當你有一群老虎的時候,你要怎麼“放養”他們呢?老虎可沒有羊那麼聽話啊。這是擺在創新型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放養老虎》這本書,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這本書的中譯名叫做《終身學習:領導力篇》,比較標題黨,但是不耽誤這是一本非常有洞見的好書。放養老虎這個概念,也生動地概括了創新型企業的日常工作。如果你是一家創新型企業的管理者,這本書就是專門為你定製的。


本書作者託德·亨利,就是創新型產業的大師級作家。他也是美國“即時創意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致力於幫助個人和組織激發創新能力。託德還出版了《即時創意》、《努力就是為了不苟且地活著》等書。他發現,創新型人才普遍被公眾誤解了。


公眾對創新型人才有5個刻板印象


  1. 創新型人才想要完全的自由
  2. 創新型人才只在乎創意有多“酷”
  3. 創新型人才缺乏分析能力或商業智慧
  4. 創新型人才要麼極度自我,要麼極度缺乏安全感
  5. 創新型人才通常輕佻或古怪


有沒有發現,這些對創新型人才的“刻板印象”,你自己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我們平常應該都接觸過美術師、程序員、樂手這類創新型人才,他們好像確實有點像託德列舉的那樣,有點刻板,比較自我。


託德認為,創新型人才之所以給人這幾種印象,既不是他們天性如此,也不是他們故意特立獨行,而是他們的兩個核心工作需求沒有被滿足導致的。這兩個核心需求是:穩定和挑戰。


那在《放養老虎》這本書的思想體系中,想要帶領好創新人才,你首先需要提供給他們穩定和挑戰,然後做出4個思維轉變,再結合一些必要的行動準則,就可以和這些創新型人才達成一致,讓他們變成既充滿激情,又具備團隊意識的老虎。你自己呢,作為創新型團隊的管理者,就變成一個放養老虎的人。


創新人才需要2個要素:穩定和挑戰


你可能要問了,創新型人才不是搞創新嗎?他們的工作性質是開拓新疆界啊,怎麼會要求穩定,還把穩定當做核心需求呢?


簡單說,這是因為創新工作最討厭變化。不管是找出合適的創意,還是在細節上打磨創意,都需要沉澱大量的心血。如果一個創意工作者經過辛苦工作,拿出凝結自己心血的作品時,被告知需要改變方向,或者改變主要內容,這就好比你參加1500米比賽,馬上要到終點的時候,裁判跟你說剛才有人搶跑了,需要重新比賽一樣。


在創新人才的眼中,穩定,是指可預知的工作環境。這個環境可以讓他們專注於解決問題,不用耗費精力應對突然的變化。如果這種突然變化太多,創新人才就難免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被尊重,在言行中表現出“極度自我”、“極度缺乏安全感”、“輕佻或古怪”等表象,這就是公眾對他們刻板印象的根源。


那為什麼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挑戰呢?這其實不是創新人才獨有的需求。現代新型員工,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包含一定的挑戰,這樣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成就感。這其中創新型人才,尤其討厭單調、乏味、重複的工作。


那從創新型人才的兩個核心需求出發,作者託德提出了“挑戰和穩定模型”。他把穩定和挑戰作為橫軸和縱軸,形成一個類似“重要和緊急模型”那樣的四象限分析圖。


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第一個象限:高挑戰+高穩定。這種組合帶來了創新型公司最喜歡的繁榮。管理者和人才都能從中獲得很好的成長空間。


第二個象限:高挑戰+低穩定。這帶來什麼?是憤怒。因為高挑戰代表著高投入,但是低穩定代表著經常變動,前面說了,那是對創新型人才辛勤工作的不尊重,所以時間長了他們就會憤怒。


第三個象限:低挑戰+高穩定。你可以想象,這種組合不會帶來憤怒,但是會帶來停滯。因為創新型人才都從骨子裡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單純的穩定並不能讓他們滿意。


第四個象限:低挑戰+低穩定

。這就不用說了,帶來的一定是迷茫。有追求的創新型人才,在這種環境中很難待得久。


有了核心的兩個要素,加上四種排列組合的形式,我們作為創新型企業的管理者,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現在公司里正在發生什麼,哪些做對了,哪些需要改進。


最終,我們要向高挑戰和高穩定代表的第一象限靠近,放養老虎,讓創新型人才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接受挑戰,釋放天性,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勞動成果。


那要打造一個適合老虎狩獵的牧場,除了要做到高挑戰和高穩定,還需要什麼呢?作為“牧虎人”,我們先要完成4個思維轉變。


第1個思維轉變:從完成工作到管理工作


作為牧虎人,你不能親自下場幫著老虎捕獵。你不能插手具體業務,那是老虎們擅長的。你現在要發揮出自己擅長的部分——管理。


對創新型人才來說,你能提供穩定的工作環境,就是好的管理者。但是穩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有上司的意見需要照顧、客戶的需要需要考慮、輕重緩急的事項需要權衡。你得扛得起這些壓力,並且在壓力中保持平衡。如果你讓大家感覺到,你已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維持穩定了,他們不會責怪你的,他們能理解你身上的各種壓力,會跟儘量配合你的工作規劃。


託德指出,想要讓你的創新型團隊保持工作順暢,只需要做三件事:聚焦精力、保障運作和有效激勵。


“聚焦精力”是指,合理分配團隊成員的精力,確保他們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創新有點像在白紙上作畫,你需要為團隊成員指出明確的方向,以免他們被一些聽起來炫酷但其實華而不實的想法帶偏。


我早期做程序員的時候,有一次做完一個項目,覺得項目寫的很差勁,整體構架尤其不好。交活以後,我就建議領導,能不能多給我兩三週的時間,讓我把整個項目重構一遍,採用更好的架構。這樣的話,將來也有利於接手的人去維護。但是領導拒絕了,我要求了兩三次,他拒絕了兩三次。


現在想來,領導是對的,他不但知道團隊需要“做什麼”,更知道“不做什麼”,需要做的也知道“什麼時候做”。這是保持創新型團隊工作順暢的3個秘訣。


當然,能夠明白“做什麼”、“不做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做”,你必須精通業務。所以作為一個忠告,創新型企業的領導,最好不要完全脫離業務,以免自己越來越不瞭解實際情況。


那麼第二件事“保障運作”,指的是確保團隊所需的資源到位,配置合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也有兩個好問題可以問自己。一個是“我們打算怎麼做?”,另一個是“我們還需要什麼?”。前一個問題是有關策略規劃的,後一個是有關資源調配的。這兩方面做好了,團隊的工作穩定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件事“有效激勵”,指的是讓團隊始終保持工作熱情。同樣有兩個好問題問自己。一個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另一個是“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大部分傳統企業只會用錢來激勵員工,但這對創新型人才是不夠的,他們更看重自己工作的意義。你的責任,是和他們一起找到這些意義。這不是操控他們的思想,這是喚起他們內心的熱情。


把聚焦精力、保障運作、有效激勵這三件事都做好,你和團隊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第2個思維轉變:從控制力到影響力


面對一群老虎,你這個牧虎人要為一切責任負責,不要覺得委屈。把握大方向是你的責任,協調各級關係是你的責任,保障團隊穩定是你的責任,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是你的責任。你脫產做管理,就是為了負責任的。


傳統企業喜歡用控制力來管理團隊。他們用眼睛領導,看到哪裡做的“不好”就馬上說出來。他們行事沒有原則,一事一議,隨心所欲。他們很多管理行為源於私慾。所以,他們也很喜歡把團隊的責任推卸出去,把成績歸功於自己。這樣的管理者,放羊可能還行,但他一定放不了虎,因為虎壓根不吃這一套。


創新型企業的管理者,會用影響力來管理團隊。他用願景領導,用原則領導。他的出發點源於關愛。團隊做出了成績,他會歸功於眾人;團隊任務失敗,他來承擔責任。


這就給老虎們提供了穩定和挑戰,讓他們有自由度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最終,一個能戰鬥的虎群,帶來的將是團隊一系列亮眼的成績。


第3個思維轉變:從平等到不平衡


創新型人才很難管理,有些管理者傾向於跟他們交朋友,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意願。但是這樣做可能就過了——大家並不是平等的關係,存在權利和責任的不平衡。作為管理者,你不要懼怕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但與此同時,也不能隨意揮舞大棒。


保持適當距離的有必要的,哪怕你是從他們中間平穩提拔上來的,你們之間的關係,也已經回不到從前。你拿他們中的有些人當老朋友,他們也不一定再當你是老朋友。


這種心理上的轉變可能很難,但是必須要轉變。不做老好人,也不要隨時舉著槍對他們說話。畢竟,他們最看重的,是工作上的舒心,而能夠帶來舒心的,就是穩定和挑戰。把你手上的權力,轉變成為他們提供穩定和挑戰,大家就能夠達成最高程度的和諧。


第4個思維轉變:從隊員到教練


領導創新型團隊,最困難的恐怕是激勵他們了。有了穩定和挑戰,他們可能還會有懈怠,還會有思想行動上的不一致。這時候需要你來當這個團隊的教練,從更高的工作層面上,發現團隊中的問題,統一大家的前進方向。


假想自己是一個教練,可以非常好地跟你的“隊員”們在方向上形成一致,在方法上形成共識,在精神上形成亢進。


當然你也並不孤單,在你的創新團隊中,存在三種類型的員工:建造者、修繕者和優化者。他們各自的工作方式不盡相同,如果你能發現他們的類型,充分調動他們的優勢,就可以讓這個團隊的戰鬥力變得非常可怕。


有關激勵,最重要的一個建議是:讓他們不僅明白要做什麼,還知道為什麼去做。這就提供了他們渴望的另一重動力:挑戰。


從理論到實踐,相隔的不只是一句話


理論再有新意,它也只是理論,和實際行動之間差著很遠。作者託德在開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看的時候忍不住邊看邊笑,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太形象了,它把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給荒誕化了。


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說託德有一次在一家禮品店閒逛,忽然看到店裡展示的一件T恤衫。T恤上方有個大標題,寫著“怎樣畫達斯·維德”,這是《星球大戰》裡面的一個人物。在T恤下方,有四副畫,每幅畫都有一行小字做註解,大概是這樣的:


  1. 先畫頭和身體
  2. 再畫一件披風
  3. 畫上臉、手套和靴子
  4. 加上一些細節和陰影,畫好啦!


前面三幅畫都是簡單的線條畫,但是第四幅畫風突變,不再是線條,而是跟照片一樣逼真的達斯·維德畫像,它的複雜程度比前三幅大了幾個數量級。


託德說,這像極了很多有關培養創新領導力的建議:


  1. 建立清晰的願景!
  2. 廣納賢才!
  3. 少說多聽!
  4. 你瞧,大功告成啦!


真正做事的人都懂,有時候一句話的背後,是數週的不休不眠。一個理論的背後,是無數折磨人的具體步驟。我們有大量的細節需要去完成,有大量的優化工作去調整。並不是理論工作完成了,我們的工作就自動完成了。所以書中有一半的篇幅,都是介紹如何具體行動的,託德稱之為7個行動指南。


想要完整了解作者的“牧虎”思想,建議你購買這本書,放在案頭時常研究,直到這些理論和行動建議都得到你的檢驗,成為你工作習慣的一部分。


放養老虎:如何帶領一個創新型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