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智慧城市未來發展思考

摘要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工作生活都帶來了重大影響,也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和機遇。本文針對疫情對智慧城市建設產生的挑戰進行深度分析,研究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服務,提出疫情防控形勢下對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 :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化轉型;城市微單元;疫情防控

Considera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under the "Examination of Epidemic Situation"

Guo Zhongmei ,Zhu Changbo ,Xia Junjie, Sun Liang

(China Unicom 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is fierce, which has brought major impacts on urban management, social governance, work and life, and also brough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epidemic pos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research the typical services of smart citie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n the next step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ituation.

Keywords:Smart City; Next-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gital transformation;City Micro-unit;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 前言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隨著春運期間人員流動高峰,疫情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蔓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樣這次疫情也是對“智慧城市”建設水平評估的試金石。短期來看,疫情對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帶來了較大沖擊,尤其是2C的旅遊、餐飲、零售、影視等線下服務行業以及2B的銷售以及交付服務環節,但也看到“雲經濟”“非接觸經濟”“大數據防疫”等新業態顯現。從長期來看,疫情為我們提供了將智慧城市建設推入“深水區”的機遇,引導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建設更加貼合實際,並向細分領域滲透。

1 “數字化抗疫”在疫情阻擊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突發的疫情,為社會各界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為響應疫情防控的需求,智慧城市各相關廠商主動擁抱新技術,立足自身優勢,不同程度參與到疫情防控,及時有效地服務於疫情防控決策、實施和公眾參與。而在此過程中,以電信運營商為代表的智慧城市運營商,充分發揮其在新基礎設施、數據運營與服務保障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圍繞“數字抗疫”,加強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抗擊疫情中的應用,為基礎通信、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疫情防控提供了高效服務,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應急通信保障及免費通信服務

疫情發生以來,電信運營商多措並舉,全力以赴保障信息服務暢通。通過暫緩停機、減免話費等特殊業務政策,滿足民眾正常通信需求,對各地醫療機構及疫情防控指揮部門等進行通信保障,配合疫情防控推出了公益短信等免費通信服務,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基礎通信保障工作。例如中國聯通啟動了一系列應急通信與網絡保障服務工作,對重點疫情地區19個省2.5億用戶實施暫緩停機,並對赴湖北醫護人員中的中國聯通用戶每人贈送520元話費;迅速完成湖北省疾控中心至所有地(市)專線電路擴容任務,為235所定點防控醫院進行網絡擴容,特別是在36 h內,完成了火神山醫院的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為向民眾及時傳遞疫情防控動態,聯通在線還積極聯合人民網,向全網用戶免費發送疫情防控相關內容的人民日報手機報。多地聯通配合當地政府發送疫情防控公益短信。

1.2 雲產品及服務

在全力做好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同時,電信運營商發揮其雲網融合的優勢,快速佈局雲經濟,提供優質免費的雲產品及服務,打破地域、時間限制,滿足廣大用戶應急指揮調度、在線協同辦公、遠程教育、遠程問診會診、疫情防控等需求。中國聯通攜手合作夥伴推出沃雲系列行動計劃,提供雲視頻、雲課堂、文宣助手、多彩雲信、企業雲盤等多款雲合作產品。河北聯通為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提供雲視頻會議系統免費安裝、免費調測、免費培訓、免費使用的“四免”服務。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中國聯通推出智享雲課堂、知行雲課堂、聯通-釘釘未來校園三種智慧教育服務,有效聯通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家長,實現校園管理、家校互動、線上直播。中國電信天翼雲聯合央視,開啟24 h不間斷的4K高清、360°全景VR直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在線觀看的雲監工突破1.1億人。

1.3 5G、AI等新技術應用

疫情導致短時間產生大量防疫抗疫方面的突發性業務需求,電信運營商運用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賦能各種應用場景,重點圍繞無接觸快速篩查體溫異常人員、溯源人員行動軌跡、政府監管及社區、園區防控等方面,助力抗擊疫情。中國聯通5G+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已在地鐵、火車站、商務樓宇等場景得到廣泛應用,系統通過遠距離、非接觸方式,實現了多目標、高精度體溫篩查;中國聯通推出疫情回訪AI機器人服務,實現自動疫情通知、批量電話調研、愈後回訪等外呼服務,能夠快速準確收集信息生成報告,有效減少了醫患之間面對面接觸。中國電信打造天翼看家防疫平臺和防疫監管助手——智能門磁,利用天翼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對重點區域、重點人員進行實時監控。中國移動5G智能醫療機器人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上崗”,承擔導診服務、宣傳防疫知識、消毒清潔、運送藥品等工作,助力提升病區智能管控水平,幫助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

1.4 電信大數據分析應用

電信運營商充分發揮大數據能力,將電信大數據分析應用在疫情的溯源、監測、態勢研判分析、防控部署等領域,及時提供各類數據分析結果,助力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基於電信大數據分析,向用戶提供本人“14天內到訪地查詢”服務,幫助有關部門提高對流動人員行程查驗的效率,實施精準防控。中國聯通充分發揮特有的大數據多源、海量、融合優勢,基於運營商數據通過傳播風險分析、時空分析等模型開發人員流動圖,幫助疫情防控部門針對特定區域人群的擴散軌跡、已確診人群接觸者範圍等進行定位和分析。中國電信為甘肅省衛健委打造了“甘肅省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監控系統”,以大數據支撐疫情監控,針對上百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門診發熱病人、疑似感染人群、確診病人、出院病人以及院內物資每日情況的彙總、分析、監管。

2 疫情背景下的智慧城市面臨嚴峻挑戰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尚不能完全滿足城市應急管理需求,此次大規模疫情給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帶來了嚴峻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大數據管理挑戰:數據融合共享程度不夠

數據融合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內容,很多城市開展了數據融合工作。但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我們會發現數據互通還是那個癥結所在,離理想中的城市數據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目前對人員位置、流動軌跡最有效的監控方式就是利用運營商的數據,但3家運營商數據分散,尚未有全國層面的集成應用。此外,尚未與城市視頻數據、交通數據、金融數據、社區/園區數據等形成有效結合,難以實現人員全時空行動軌跡溯源,未充分發揮出數據在疫情監測、追蹤、隔離管理、復工復產等環節的作用。與人員數據類似,其他疫情相關數據也分散在城市各個領域之中,要釋放出真正的大數據價值,就需要各方通過一定的數據共享機制打破壁壘,推動數據真正融合,助力疫情聯防聯控。

2.2 城市微單元治理挑戰:基層治理信息化支撐不足

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隔離、復工復產防護等要求使得基層社區、園區、樓宇成為疫情管控的關鍵區域。但在各基層社區、企業園區、辦公樓宇等微單元防控工作中,大多仍然是採用人員拉網式摸排、人員登記、測溫等傳統人防策略。同時,對特定隔離人員(在家、隔離點等)、居家老人的監控,也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持。這些方式容易導致信息收集不全面、動向掌握不準確、隱患發現不及時,甚至有可能出現居民故意隱瞞行程和病情的情況。總體來看,基層微單元基礎信息自動實時採集分析(人員信息、防控信息等)、日常綜合監管(隔離人員、復工人員、居家老人等管理)、配套服務能力(健康醫療、商品採購、物流配送等)等方面都需要信息化提供更深度、更定製化的支撐。

2.3 資源協同管理挑戰:數字化管理能力存在短板

自疫情發生以來,醫療人員、醫療和生活物資成為防疫抗疫工作的關鍵,各種物資的捐贈、各省醫護人員的馳援都向湖北傾斜,但諸如物資運輸與倉儲信息不透明、物資分配不合理、人員上班運力不足等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從宏觀上看,由於缺少專業化統一的應急物資管理平臺,無法掌握全部資源信息,跨域的物資採購、運輸、流通等無法實現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從微觀上,與應急物資相關的醫療機構、藥店、物資生產商、商業零售等尚未全部納入信息管理範圍,無法徹底掌握物資供給信息,不能更好地對接公眾對應急資源的需求。這些都需要對應急資源管理進行深度數字化變革,加速推動相關生產、物流、交通、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支撐能力,並實現以資源為核心的多維信息和數據互通。

2.4 政府公共服務挑戰:公共服務線上化尚存差距

在國家“放管服”改革下,各地政府大力推行“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掌上辦”等政務服務。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線政務服務成為切斷疫情線下傳播的重要方式,確保疫情期間工作“不打烊”,服務“不斷檔”。但也應該看到,全國範圍內政務服務仍然存在數字鴻溝,像是廣東、浙江、江蘇這些政務信息化建設比較好省份,在線政務服務仍然以高頻需求服務為主,即使在線服務比例在不斷提高,但仍存在一部分線下辦事的要求,而其他政務服務信息化能力弱的省份,尚不能滿足高頻服務在線化需求,容易造成線下辦事,從而導致感染風險。此次疫情或將加快“放管服”改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進一步轉型,倒逼“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加速佈局。

3 對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設的策略建議

在疫情大考下,智慧城市承擔起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關鍵角色,對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從長期來看,此次疫情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升級,也給智慧城市下一步如何更好建設帶來更多啟示,今後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應圍繞以下4方面推進。

3.1 全力打造高質量“數字政府”,提升城市應急管理能力

新型冠狀病毒突發事件對政府應急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面對政務服務便捷化、信息公開透明化、基層治理精細化等需求,打造高質量的“數字政府”成為根本途徑。政府應當進一步強化治理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結合,深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效率,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前沿技術在應對突發事件工作中的創新應用,推動衛健、公安、交通等政府數據以及運營商數據、互聯網數據等融合協同,建立基於多維數據的城市綜合應急管理系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應急物資管理、捐款管理等方面;加快推動政務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的覆蓋廣度和深度,力爭實現全部政務服務線上化、零接觸,建立統一的市民政府互動入口(如城市級APP等),做到應對突發事件時真正的“不打烊”,推動政府服務高效協同、信息資源流轉通暢、決策支撐科學智慧、公共服務便捷高效。

3.2 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重構企業運營服務模式

疫情導致諸多行業遭遇衝擊,但同時也給很多行業迎來全新機遇,我們可以看到,擁有在線服務平臺、數字化能力更強的企業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打造“智慧企業”成為企業應對突發風險的硬核措施。企業應當積極運用5G、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內部運營與外部服務,通過業務上雲、數據整合、應用創新等舉措,構建數字化企業大腦,全面整合生產運營數據、產業數據、互聯網數據等,形成企業大數據,通過智能分析後為企業提供從研發設計到智能服務的各類應用,輔助高層決策支撐,最終實現業務數字化、運營平臺化與服務在線化。

3.3 積極推進5G+ABCDEI融合發展,探索智慧城市多元創新場景

基於5G+ABCDEI(A指人工智能,B指區塊鏈,C指雲計算,D指大數據,E指邊緣計算,I指物聯網)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引領全社會的數字化變革,此次疫情將加速新技術與治理的有效結合,催生更多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場景。積極開展5G+AI、5G+MEC等融合技術與城市治理的有效結合,賦能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無人安防、無人物流、線上數字化生活等場景;推動5G+IoT技術在智慧家居、智慧養老、網格化監管等領域應用,實現採集、監控、預警、管理等流程遠程化、自動化,打造安全高效的監測手段;加快全面打通醫療、電信、交通、互聯網平臺等多方面數據系統,建立精準的分析模型,發揮5G+大數據技術在城市精細化治理中的支撐和服務作用;深入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應急物資流通、金融監控(捐款、撥款等)領域的具體應用,增強社會互信。

3.4 構建數字孿生城市,以數據融合助力城市管控

此次疫情為國內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數字孿生城市可基於三維模型,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高效協同的可視化城市管理模式,助力城市快速、高效、精準地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城市應抓緊構建數字孿生平臺(CIM),打造立體虛擬城市,與實體城市交互映射,開展數字化治理,作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重塑城市管理模式的一種新思路。依託城市數字孿生平臺,圍繞應急事件數據分析、人員監控、資源保障等方面,集成融合城市公安、交通、城管、衛健、園區/社區等城市全量大數據,推動城市數據資源的共享、共用、處理和分析,在數字空間刻畫城市突發應急事件體徵、推演未來趨勢,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輔助支撐城市應急智能化決策,能夠有效提升城市應急響應和處理能力。

3.5 聚焦智慧城市微單元,提升基層精細治理能力

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隔離、復工防護等要求使得基層社區、園區等城市微單元成為疫情防控的關鍵區域,藉助信息化手段加強基層精細化治理成為阻止疫情蔓延的重要舉措。聚焦社區、園區、街區等微單元,基於數字孿生+網格化管理理念,打造城市微單元智能運營管理平臺(IOC),打破基層部門煙囪式運營和調度,匯聚融合社區人員數據、重點人員跟蹤數據、安防數據、門禁系統數據等,及時、全面、準確掌握所管轄區域內的疫情基本態勢,實現跨職能、跨業務的聯動。同時配置健康打卡、AI監測(如體溫檢測、口罩檢測、聚集檢測等)等特色防控應用,有效提升城市微單元應對諸如疫情等突發事件的管控能力,增強微單元數字化治理能力。

4 未來展望

當前,戰“疫”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期,無論是著眼現有疫情防控,還是提升未來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智慧城市都將發揮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中國聯通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致力於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者和運營服務商,積極打造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AI、安全、定位等6大創新基礎平臺能力,賦能城市微單元管理,積極佈局5G創新應用、數字孿生平臺、雲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業務,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下沉,實現新技術、新應用與治理現代化融合,助力全面提升全社會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應對能力。相信經歷本次防疫阻擊戰後,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會有一個質的躍升和蛻變,城市治理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朱常波,程新洲,葉海納. 5G+大數據賦能智慧城市[J]. 郵電設計技術,2019(9).

[2] 夏俊傑,郭中梅,孫亮. 中國聯通助力智慧城市業務 打造智慧城市應用示範[J]. 通信世界,2019(25).

[3] 李中文,竇瀚洋. 浙江大數據助力精準分析疫情 智能高效防控[N]. 人民日報,2020-02-11(4).

[4] 張永猛. 河北省廊坊開發區: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EB/OL].[2020-02-15]. http://m.hebnews.cn/hebei/2020-02/01/content_7679285.htm.


郭中梅,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智慧城市規劃諮詢、技術創新、平臺研發等工作;

朱常波,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院長,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經濟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智慧城市、大視頻、大數據、網絡安全、技術創新等相關領域;

夏俊傑,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互聯網、國際國內標準化研究、技術研發以及諮詢設計等工作;

孫亮,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及規劃諮詢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