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发布:易德猎头(yidelietou)


2020年,很艰难的一年。


在疫情爆发前,很多中小微企业其实已经很难了。过去两年,很多家庭更是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P2P暴雷,米缸早已见底。

疫情海内外全蔓延,伴随着全球经济低迷,这场困局的另一面就是企业停摆,减薪裁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和疫情同步到来的是货币贬值和裁员潮,房地产、房屋中介、车企、互联网企业、餐饮、中小微企业、出口企业、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企业都在裁员或有裁员苗头。


全球的蝴蝶都在唿扇翅膀,除了风口浪尖的少数行业,没有谁能幸免。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推搡在裁员潮里,宛如链条传导一般,失业潮已来袭。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企业的命运

决定了普通人的命运


疫情影响下,继电子制造业、汽车业大裁员事件后,家电行业似乎也未能幸免。


前段时间就有网友爆料称海信、海尔都正进行裁员降薪等经济手段“自救”,其中,海信被指将大裁员约1万名员工。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海信集团在说明中表示,家电行业国内外市场均出现较大规模下滑。海信海外业务收入超40%,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海信集团某前员工也曾向记者透露过,“2019年底正常休假后,因疫情原因,2月10日复工上班,结果刚上班就接到HR的通知,说是因为2019年绩效不达标,我就被裁了,公司赔偿了N+1的工资。其他部门裁员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12日,海信集团官方发话声明关于海信定量裁员的信息并不属实,此为公司优胜劣汰。


也就是公司采取高管带头降薪、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优胜劣汰”等措施,激发全体员工斗志,层层传递压力、提高系统效率,以稳住业绩,且通过逆境锻造更加健康的企业肌体。


家电行业,也不过是在逆境里苦撑。


大型企业裁员舆论漩涡中,还有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南都记者曾在碧桂园年报看到,该集团在职员工数从2018年底的131387人,减少到了2019年底的101784人,下降29603人。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因集团2019年员工数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人,也就引发了外界市场对碧桂园“裁员3万人”的猜测。


后来,碧桂园内部人士回应,集团2019年员工数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人。其中集团将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服务,这部分相当于转岗,大约2.5万人。


现下,大部分人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很多人入账无限趋近于0,企业没钱赚了就只能从人力资源下手,很显然现在可能压榨劳动力都不好使了,只能大规模裁员,今年丢工作的人不要太多。

疫情困局下,企业的命运决定了经济的命运,也决定了我们普通人的命运。


体质弱的人会先倒下,体质差的企业会先倒闭。


时代的变数没有痕迹可循,企业的明日今天难以预测,职场的沉浮不存在下集预告,而那些被裁的员工,生计自然成了愁事。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企业不珍惜羽翼

很容易物极必反


说实话,经济困局之下,裁员是企业的权利,开源节流,无可厚非。


在车市环境恶劣的环境下,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汽车市场滑坡仍在持续,而本土品牌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但吉利汽车的各种降薪处理方式和其他企业相比,却引发了网上不少人的不满。


近几日,一张吉利汽车员工自愿降薪申请书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请书内容显示:


“在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本人自愿申请下调工资及年终奖金xx元作为经营共担金。


具体申请如下:


1、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工资中,每月工资下调xx元,如果当月工资低于应下调额度的,则差额部分顺延;


2、剩余部分于2019年年终奖金中调整,如2019年年终奖金低于应调整额度的,则差额部分于本人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月度工资中调整,直至完成全部调整金额。”


而后,知乎也有匿名网友爆料,吉利原先的2521机制变为2422,即是20%先进,50%中游,20%后进,10%淘汰。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双休变单休不给加班费,有消息说要全部重新定岗级(社招之初是按工作年限定岗,现在重新评定)。


说白了,这就是名义上不裁员,实际上一定比例的员工没绩效只发底薪,也就是变相逼人走。


15日时,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对“降薪风波”进行了回应:


“所谓‘自愿降薪’是一个激励机制,此外,此次降薪并非针对全体,范围为 8 岗以上员工。”


而这个所谓的8岗,就是吉利内部的等级划分以及薪资待遇标准,其中 8 岗乃高级经理级别。


很明显,吉利一直在努力试图淡化这件事的负面影响,吉利宣称的不裁员不降薪,是为了“渡过车企寒冬”所采取的措施。


吉利遭到口诛笔伐最大的原因,无非就是说辞过于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依法裁员并不一定会成为企业负面,有的裁员甚至可以在财报上立竿见影起到正面效果。


互联网企业此前在效益好的时候用工也存在大量冗员情况,这一轮裁员潮只是回归正常管理规律。


可明明就是0成本的立牌坊,倒不如坦荡一些作为一种管理经营常态的选择存在。


如果反过来还想借机羞辱自己员工一顿,对底层员工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物极必反,企业不懂得珍惜员工的羽翼,很容易在寒冬中把自己继续前进的双腿砍断了。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失业潮里

业绩和技能才能自保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如果对经济活动的限制措施延伸至今年三季度,且财政刺激举措无法支撑收入和消费开支,经济下跌会进一步加深。


经过这场疫情下企业裁员的洗礼,也更意味着,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将越来越难进。


当然,高福利在高失业的情况下同样意味着高负担,这世上很多事物也没有绝对的靠谱性。


但往往生活的残酷,更加针对普通人。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对于企业高管来说,裁员或降薪只是拿多拿少的问题,但对于一般员工,裁员或降薪直接关联到生活乃至生计,甚至是一次命运的转折。


底层裁员叫裁员,高层裁员叫不耽误发财。


有个读者和我聊过,早在2月刚通知延迟复工的时候,就觉得苗头不对了。


在他感受到裁员潮的时候,是从工资少了2000块开始。


实际上,公司这两年来一直有在变相裁员,今年大环境迎来了“裁员潮”, 公司也开始大动干戈了,省公司不断给地市分公司施加压力,或者由省公司直接动手。


他从进公司没多久就一直负责管理出单员这块,去年年底陆续有收到消息说要精简出单员,可能是以前虚张声势造成的影响,每次发通知跟经营单位说要重视 得到的答复都是“这些工作都是表面功夫而已”“名义上这样做,实际上人还是没少”等等之类的话。


结果今年第一批被拿来开刀的就是出单员,后来收到省公司的最新邮件通知,不在名单内的人由人资负责转岗调整,这意味着转岗降薪或者直接赔钱解除劳动合同,因为选项就摆在那里了。


很不幸,他自己也在那200多个人里面。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吧,好像是小时候你被告知要好好念书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在中游晃荡,为什么那个学霸一直能运筹帷幄榜上有名?


又好像是你长大后你为教导要努力工作,自觉已经很拼命了,可还是倒在裁员潮,为什么隔壁部门的就能稳如泰山?


生活仿佛和你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人生好像总是一团糟。


可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个山脚下的人能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时代。数字化科技化发展下,这批人注定要被替代,或许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这次的失业潮里,就是在提醒我们,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不管是裁员潮,还是其他危机关键时刻,最后都是业绩和技能保命。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那么,裁员潮里,被裁的更容易是哪类人?


先裁没背景的毕业生,再裁无优秀绩效的普通员工,最后留下不是有实力的就是有背景的。


那些没有任何热爱、奋进心态的人,不会学习的人,在职场里面是很难长期生存的。很多人职业生涯最大的问题,是不热爱,是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反,在工作上,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往往不容易是被裁掉的那一个。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想要赚钱先要值钱

想要升职先要增值


不进则退,这个时代更是如此。


有句话说的好,若抽不出时间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最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面对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19年时,招商银行曾发布了一份《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12%(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而有钱人之中的有钱人(投资资产超过5千万),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


看完特别扎心吧,这个社会就是这么又俗又功利,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一年到头赚来的钱还不如有钱人的零头。


而且成功是有倍增效应的,马太效应的推动,就是在告诉我们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


社会规律现实得让人特别沮丧,可这难道就注定咸鱼一辈子翻不了身不成?


我看未必。


想要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得先找到成功的起点和突破口,进入成功的良性循环。整合自己有限的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巩固突破的成果,慢慢积累优势。


这就如同创业者有了第一桶金,才会有接二连三的好事不断发生。


当然,也需要契机,跳出某个牢笼我们需要积蓄力量也需要一个契机,如此才能以更大的几率跳出去。


在职场中,马太效应理论也经常发生,老板和领导,往往更愿意把信任和锻炼的机会留给他们。


这些人,做好一件事情的成功率会更高。这些人,更具有职场上的不可替代性。


做一个自我驱动型的员工,别把自己的眼光仅放在那8小时之内,你就能顺利上岸。


海信被曝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人生有的时候不一定是一场马拉松赛事,而是在丛林里行走,循着前人的经验摸索,时不时走一些弯路,道路并不会因为走得多而顺畅,而危险却会随时而来。


时代的进步注定会淘汰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盒饭,如果你不有所作为,尸位素餐,也会被淘汰出队伍。


要想改变,就得在没有能力打破的时候去适应规则,把规则弄透,从规则中找到机会,建立新的规则,那时你就是强者。


知乎有个答主的话说的深入人心:


世界上没有永不陷落的临东城,我能做的只有在寒冬来临之际尽一切可能储备好过冬的粮食。


在该奋斗的年纪一定要努力,越奋斗,你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