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文 ▏木舒

閒來無事翻到了一部電視劇,名叫《陪讀媽媽》。可沒想到,出乎意料的有趣!

或許是因為眾多老戲骨和小戲骨的精彩演繹,或許也是因為它足夠的真實,揭露了各類家庭的現有模樣。

而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家庭鄙視鏈,也不是家長們對於工作還是家庭上的糾結。而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了孩子的普通媽媽陳莉莉和她的兒子羅盼。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就像羅盼的名字一樣,他的身上承擔著整個家庭的期盼。

和其他留學生不同,他不是出生於有錢的家庭,他是因為優異的成績,被選為交換生,才得到出國的機會。

他的父母在國內靠著一家包子鋪為生,父親還時常去給人送水賺點外快,甚至為了省電話費,在沒有Wi-Fi的地方都不肯接語音。

而他的媽媽為了能讓孩子留在溫哥華,上常春藤名校,留在溫哥華打黑工,給羅盼的有錢同學家做保姆,到最後甚至是幾乎動用了全部積蓄,想要投資移民。

羅盼性格內向靦腆,成績優異,懂事聽話,是眾多有錢家長心中的“好孩子”。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人人眼中優秀的好孩子,卻陷入了無限的自卑、焦慮之中,他開始逃避上學,甚至還差點患上了抑鬱症。

而壓垮他的,正是父母不斷在他耳邊重複的“貧窮論”。

故事一開頭,羅盼為了幫唯一的朋友丁一一回國,假裝被打,控訴他校園暴力,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最後騙局被識破,事情塵埃落定。而那時,羅盼的媽媽在得知事情真相後,直接扇了兒子一巴掌,大罵兒子跟著別人瞎胡鬧。

那時她苦口婆心的對兒子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咱們家和別人家是不一樣的!人家孩子的爸媽是大老闆,咱們家只是個賣包子的!”

“我和你爸爸,就是希望你能夠出人頭地,這樣我們家就不會矮人一頭了!”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而這兩句話的所提及的內容基本上貫穿了整部劇。

陳莉莉不斷的在對兒子說著類似的句子:


“你要好好學習,咱家就指望你了!”

“爸媽沒本事,你一定要給爸媽爭口氣!”

“咱們是交換生,比不上別人。”

“媽媽是為了你好,你不要再讓我失望了!”

“別人出事還有爸爸媽媽,咱家出事就完蛋了!”


除了學習,陳莉莉基本不讓羅盼做任何事,就連課外活動都不希望他參加,還干涉他交朋友,每天就在一旁看著他讀書、背單詞。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而除了言語上的“教育”之外,她無時無刻不在用行動提醒著兒子“我們很窮”。

主人家要清理一些不要的廢品,她將裡面還能用的東西撿出來要帶回家。

看到主人兒子書架上有《哈利波特》,得知他不怎麼看書後,就把書偷回了家,還告訴兒子這是自己買的。

她去給人做保姆,可總是做羅盼喜歡吃的菜,因為她知道吃不完,當著兒子的面把所有菜打包帶回家……

因為她的偷盜行為,總愛佔便宜,羅盼被別人看不起。因為自己只會讀書,不會任何才藝,在多才多藝的同學中,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敗感和自卑。

可是羅盼媽媽卻並不覺得自己偷書、佔便宜是多麼嚴重的錯誤,也不覺得會給兒子帶來壞的影響,她把這一切都歸結到“因為我們窮”上。

她以這些例子告誡兒子:“那你就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找份好工作,努力做一個不像媽媽這樣的人!”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一邊是父母滿心期盼的重壓,一邊又是同學們對他和他家庭的嘲笑,再加上自己課業上的失敗、壓力......他最終被壓垮。他開始焦慮恐懼自卑,他開始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拒絕上學。

可即使到了那個時候,他的媽媽也並沒有看出他到底怎麼了,仍不停的在他耳邊嘮叨:“壓力大也不能不讀書啊!快考試了成績拉下了怎麼辦!”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點開彈幕,你就能發現,滿是對羅盼媽媽的厭惡。

可是大家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羅盼爸媽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自己的所有人生希望都強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絕對不是少數!

羅盼媽媽說出來的那些話,正是現今太多的父母,整天在子女耳邊叨叨的內容。

在中國,有多少的父母,正在因為自己的“不成功”而焦慮著?又有多少的父母,正在把這份焦慮源源不斷的轉嫁到子女身上呢?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早前有一個剛參加完第二次高考的學生,跳樓自殺了。

留下的遺書中只寫了一句話:“下輩子,我再也不要做你們的兒子了!”

他的父親在看到他遺體的那一刻也沒能明白,好好的一個孩子,怎麼就突然自殺了呢?

他更加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讓兒子這麼的討厭他?

那時他激動的說:“我為了他付出了那麼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我就是希望他以後能出人頭地,可他怎麼就不懂呢?”

但其實呢?他口中的“付出”“一切都為他好”其實就是無止境的負能量和打罵。

他從小就一直在告訴兒子“我們家很窮”“爸媽很辛苦”“錢很難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爸媽就靠你了”“爸媽只有你這一個希望”......

他還不停的對他說:爸爸這麼努力工作,還讓媽媽辭職專門照顧你,你不能對不起我們!

原本是想要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可沒想到,這些期盼卻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他整個人充滿著負能量,連氣都喘不過來。

他也很努力,可是在父母的心中,他一直不夠好。

考進前三?那為什麼不能考第一?

為什麼比不過別人?還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所以每次他滿懷希望的拿著成績單回去尋求稱讚時,父母總會略過讚賞,再次開始鞭撻他。

因為這,他開始抑鬱,第一年高考考出了一個不理想的成績。他不願再讀,可被父親逼去復讀,而第二年高考後,他覺得自己即使考得再好也不會讓父母滿意,最終選擇跳下了去。

無疑,這是一個悲劇。

可是在這背後,除了那個抑鬱的孩子外,我看到的還有一對焦慮的父母。

你會發現,中國最焦慮的人,其實是中國家長。

他們中有太多的人,把孩子就看做了生活的全部。


坐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學習,生怕浪費時間;

對成績、排名尤其的關注、在意;

整天提心吊膽,一旦沒考好就忍不住想發脾氣;

善變,一會嚴厲,一會親切;

在孩子考試的時候,比孩子還緊張;

擔心孩子身體、精神狀態,可又忍不住的逼他學習......

從行為到心理,他們的生活基本全被孩子佔據。

他們把嚴厲給了孩子,把寬鬆給了自己。他們渴望用孩子的成功來掩蓋自己的失敗。

我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父母總是喜歡靠著“賣慘”來激勵孩子?為什麼他們覺得,讓子女看到自己過得不好,就會激勵他們努力?

你的不成功外加抱怨和放棄,只會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的人。

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你總是要拿一些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來要求我?當你都做不到時,憑什麼又來要求我做到?你們都失敗了,為什麼我就一定得成功?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其實不僅僅是物質和教育條件的差距,更多的是父母的格局和言傳身教。

優秀的父母,永遠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來給孩子做榜樣,只有失敗的父母,才會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家長,中國最焦慮的人,害了無數孩子!


父母的過度焦慮導致孩子的頹廢或逆反,正讓許多家庭陷入了死局之中。

而父母口中的“為你好”,也正在毀滅許多原本正常的家庭關係。

現在有太多的父母,以所謂過來人的經驗,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事無鉅細的安排著孩子的生活。

其實這根本不像是在幫忙,而更像是控制。

他們不相信子女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他們不願意給子女試錯、成長的空間。在他們心中,其實早已規定好了孩子的路,他們是在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附屬品,肆意的將他們擺弄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可其實,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所謂“過來人”的經驗。

每個人都不一樣,你認為對的活法,不一定是對的,不一定是適合他的,更不是唯一的那一個。

當你從小就告訴孩子,你別無選擇,毫無退路之時,只會將他禁錮在一個狹隘的箱子裡,讓他成長為一個畏手畏腳,自卑懦弱的人。

一對成功的父母,應該把精力更著重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成為那個可以給孩子託底的父母。

培養他正確的三觀之後,在合理的範圍內放他去飛、去試,讓他找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成功了,為他鼓掌,失敗了,為他託底。

這或許才是親子關係,最好的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