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父母是一種職業,雖然沒有崗前培訓,但要毅然上崗;

雖然沒有專業教育,但是可以在職進修;

雖然不能辭職,但是可以退休。

孩子就像行駛的綠皮車,雖然家長一直小心翼翼,但是脫軌現象還是時有發生。

如何從容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是需要我們與孩子一起研習的必修課。

在此,我與大家分享三個小故事。故事的主題分別是“關於成績”、“關於犯錯”和“關於說話”。

希望這三個小故事,可以在我們和孩子心裡種下精神和情感的種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01

關於成績:

人生很長,不必慌張

我女兒高中以前的學習雖然也有起伏,但大體上不太讓人擔心和操心。

進了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竟是全班倒數第一。

這個成績讓我和娃爸難過了很久,有很長時間都不敢去教工食堂吃飯。

這之後,女兒明顯比以前更加用功:

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上課時儘量跟隨老師的講解;

下課後也積極主動地去老師辦公室釋疑解惑;

週末抓緊時間刷題;

週六晚上的乒乓球課停上了,只保留了週日上午的舞蹈課。

有一次我聽女兒說:“有時候我冥思苦想5分鐘都不得其解的物理題,我的同桌五秒鐘就給出了答案。媽媽,你知道那是什麼感受嗎?”

作為一名理化生一塌糊塗的學渣,我完全懂得她的無助和無奈。

除了理解和愛,我給不了她更多。

怕女兒壓力大,我和娃爸把期末考試目標定為班上倒數第五。

但現實情況卻是:女兒由班上的倒數第一進步到倒數第二。

比起女兒糟糕的理科成績,我們更心疼她的努力打了水漂。

我不顧其他人的反對,淡定地勸女兒轉讀文科。

娃爸憂心忡忡地說:“萬一她文科也讀不好呢?”我淡定地回答:“萬一文科也讀不好,降低目標就好了。”

其實,誰家生娃兒的時候跟她商量說,“你將來上學能考第一不?考不了哇?那我不想生了。”

必須認識到: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

親子關係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是無怨的愛,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在和孩子相處的這一路,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學會修行和改變自己,默默守護,靜待花開。

當我們本身充滿了智慧和力量,孩子也自然受到我們的影響。

女兒現在的學習成績在她的努力中漸行漸漲,考試總分逐漸進步到班上前四名。

不過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

要對成績優秀的孩子好,因為大多數優秀的孩子都走得很遠,你現在跟她的每一天相處就都值得珍惜。

要對成績一般的孩子好,因為他們將來多半就在我們身邊,會陪我們過節,會陪我們過年;請我們吃火鍋,請我們泡溫泉。

華中師大一附中周鵬程校長說:“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追求快樂、幸福的人生,而學業只是該過程的一部分。”

與其給孩子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不如鼓勵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02

關於犯錯:

你未長大,我要擔當

今年暑假,想到女兒馬上升入緊張的高三,我和她約定:高三一年的學習之餘,可以看書,也可以看電視,但要遠離手機。

剛開始的半個月,女兒的確做得很好,每天都看書。半個月以後,她開始看電視。

之後,她說晚上回家吃飯浪費時間,不如留在學校刷題。

這個想法讓我和孩子爸欣慰不已。為了體現對她的愛與支持,孩子爸自告奮勇每天下午回家取飯,按時送到學校。

一方面幫女兒節約時間,另一方面保證她的營養。

這樣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半個月。

一次,孩子爸有事,匆忙把晚飯帶到辦公室,離開前交代女兒吃完了抓緊時間刷數學題。女兒乖巧地答應了。

大約一個小時後,孩子爸提前回到了辦公室。

女兒趴在桌上做題,一切看起來似乎很正常。可是孩子爸去倒水的時候,訝然發現插座上插了一個他沒有用過的手機充電器。

心裡發毛,質問女兒,並在女兒口袋裡發現了之前放在家裡的手機……

這不是女兒第一次利用我們對她的信任跟我們躲貓貓了。

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女兒小的時候喜歡看書,常趁我不注意,不寫作業偷偷看書,快睡覺了她才慌慌張張趕作業。

後來喜歡玩電腦,又趁我不在家或忙於工作或家務時,偷偷開機玩電腦。

再後來,有了手機,她又玩出各種花樣。

我們一直遊走在“信任——被辜負——批評教育——收斂一段時間”的死循環裡。

雖然我和孩子爸一直努力地重建對女兒的信任,一直告誡她失去信任是一場災難,但總因為她認錯態度好而不忍心處罰她。

這一次,我和孩子爸痛定思痛,決定不管女兒怎麼懺悔,怎麼表現,都要處罰她,絕不心慈手軟。

於是我給女兒寫了一封長信,告訴她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以及違反規則必受處罰的原則。

在信中,我說:

人品,就像銀行裡的存款,每用一次,就少一點。

甚至有時候,就像沒有保質期的食品,只要打開破壞過,就再也不能封存保留。

你對於信任,對於人品,都缺乏最基本的珍惜和愛惜。你不懂“愛惜羽毛”的意義。

你隨意任意踐踏自己在我們心裡眼裡的形象。因為你知道:我們愛你,最終會原諒你。

我們的確非常非常愛你。哪怕你一無是處,哪怕你十惡不赦,都無法停止讓我們愛你。

可是女兒,我們的愛只能護你到高三畢業。

上了大學,或走上工作崗位,你如果隨意踐踏規則,失去了別人的信任,你將沒有朋友,沒有愛人,沒有飯碗,只有垂垂老矣的我們。

別人不用告訴你錯在哪裡,只需用自己的方式懲罰你或處罰你。

如果有那一天,爸爸媽媽會難過今天的失職:沒有在家裡教育你要遵守規則,並且告訴你“規則在心裡,不在牆上也不在紙上”。

我和孩子爸鄭重決定:

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未來的一個月,取消早上爸爸騎自行車送她上學的便利;

取消中午媽媽開車送她上學的便利;

取消晚上爸爸送飯到學校的便利。

除此之外,還必須給我們寫一份3000字的檢查。

女兒雖然有些難受,但心存僥倖,以為只要在接下來的高三開學考中考出優異的成績,我們就會原諒她。

我和孩子爸猜到了她的心思,但不動聲色。

除了上述處罰,在家裡,我對她還是一如既往,既不冷暴力也不責罵。

三天後,女兒的開學考成績出來了,雖然數學只考了98分,但依然在班上排第五名。

說實話,我和孩子爸對這次成績沒太放在心上,因為無論好壞,都跟我們的處罰沒關係。

一天晚上,女兒委屈地對我說:“媽媽,我就數學沒考好,其他都還可以的。”

我嚴正地告訴她,這次考試,她就是考年級第一,考滿分,我們也不會提前結束對她的處罰,因為這是兩回事,成績絕對不能與品德進行交換。

處罰堅持了一個月。

好多次,看到女兒清晨出門前手忙腳亂,看到中午她在炎炎烈日下行走,我們也有些於心不忍,很艱難地跟自己做鬥爭。

但女兒自我跟她談話後,倒坦然接受著處罰。

在學習上,她比以前用功了;在生活中,她比以前懂事了。

最大的變化是,她願意跟我們開誠佈公坦誠相待。

終於,在期中考試中,女兒的總分、班級排名和年級排名都有了明顯進步。

慧智家庭教育:太著急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你想象不到

03

關於說話:

“有毒”的家長,“中毒”的孩子

我讀書的時候,我媽永遠覺得我不如鄰居家的妹妹:我沒有她會做家務,我沒有她乖巧懂事,我沒有她講衛生,我甚至沒有她長得好看。

本來我和鄰居妹妹關係挺好,可是我媽一直在我耳邊誇她嫌棄我,漸漸地我不能以平常心對她了,我開始有意減少跟她的來往。

無數次被比較,無數次犯錯被我媽痛罵或痛打時,我內心都無比懷疑我是不是我媽親生的。

最嚴重的時候,我整整一個月不跟我媽講話。有一次還站在池塘邊萬念俱灰。

直到考上大學後,我媽對我的態度才有了轉變。

很多年過去了,小時候的那種被比較和被責罵的惶恐還釘在心裡,常常在午夜夢迴時汗溼後背。

但是我跟我媽提起這段經歷,她老人家完全不記得了,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才是父母的“心頭肉”。

攀比讓父母變得無比焦灼,從而失去耐心,越來越喜歡發脾氣。

脾氣暴躁的家長常常把最親的人當做情緒的垃圾桶,日復一日傾倒自己的情緒垃圾。

愛發脾氣的人常常不肯承認自己的問題,認為都是別人犯錯才導致自己情緒失控。

一個人不能有效管理情緒,其實是因為欠缺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又害怕事情失去控制。

壞脾氣還很容易遺傳。

在壞脾氣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學會“發洩情緒,複製暴力”,卻很難學會有效溝通和積極面對。

我花了將近20年才懂得:我們做家長的,不是要阻止孩子犯錯誤,而是要學會不發脾氣。

好的家長,不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而是讓她學會在複雜的環境裡自我成長。

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千錘百煉反覆打磨。

好的孩子,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要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好的成績,不是試卷上的那個阿拉伯數字,而是“厚德博雅、篤學敏行”的綜合反映。

人生很長,不必慌張。你未長大,我要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