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位于奥德河畔的弗罗茨瓦夫,是波兰西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作为波兰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弗罗茨瓦夫由于便利的交通,历史上就是多元文化聚集的一座名城。城中大量的普鲁士、奥地利和波西米亚风格的建筑,使它成为了波兰境内的一座特别的城市。

而75年前,这座还归属于德国的城市,曾有着一个十分德语化的名字——布列斯劳(Breslau)。二战结束前,这里就曾经爆发过一场惨烈的大战,这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布列斯劳围城战。


一、 垂死挣扎的德军

1944年,二战的硝烟已经接近尾声之时,德国名城布列斯劳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复杂的气氛。当希特勒在8月宣布该城为"要塞之城"之后,驻守城中的德军便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这座城市。

不久之后,德军指挥官卡尔·汉克被任命为布列斯劳的战地指挥官,负责该市的一切作战任务。为了将城市打造成无坚不摧的"超级堡垒",汉克要求当地居民无条件参加城市防御和要塞工程的建筑,如有违反者一律就地处决。在此期间,纳粹将一块时髦的住宅区夷为平地,为的是建造一个供给要塞的军用机场,在此期间,大量平民和战俘劳工死于机场建设中。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对于城中即将遭受的打击,卡尔·汉克觉得不以为然,他甚至声称:"俄国人永远也不会得到布雷斯劳,我宁可把它给烧了。"由于布列斯劳特殊的地理位置,德军的防御工作便依托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施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建,布列斯劳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物、广场和街道都被建成了独立的防御支撑点;建筑物的窗户和入口处都被堵了起来;为了扫清射界,十字路口附近的建筑物都被拆毁。街道上挖了很多反坦克壕沟,到处都布满了带刺的铁丝网。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1945年2月2日,布列斯劳的要塞正式建造完毕。卡尔·汉克命令汉斯·冯·阿尔芬为要塞的指挥官。纳粹士兵根据要求部署在各个防御阵地之中,等待着苏军的到来,布列斯劳全城此时已经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苏军方面,随着著名的巴格拉季昂行动的成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将战线向西推进到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一带沿线。而位于奥德河附近的布列斯劳自然而然就成了苏军前进路线上必须得到的一座枢纽。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麾下的第6装甲集团军在弗拉基米尔·格鲁佐夫斯基中将指挥下,开始对布列斯劳的德军进行包围和分割。根据伊万·科涅夫元帅的命令,第6装甲集团军必须保证布列斯劳后方的安全情况下,攻占这座通往柏林的必经之城,而且还要保证后续支援部队的供给不会被德军所切断。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接到任务后的第6装甲集团军,开始在城郊集结兵力的重型装备,到1945年2月8日,自行火炮和迫击炮部队已经备足了可供2-5个单位所需的弹药,步兵也备足了1-5单位的弹药量。为了保证先头部队的火力支援充足,由伊万·科恰金中将率领的一支装甲部队承担起了该任务,共计186辆T-34/85型坦克,63辆各类突击炮参与了此次围城战,而参战的士兵则达到了8.7万人。


二、决战布列斯劳

1945年2月8日,为了配合第6装甲集团军的进攻,苏军的炮兵对布列斯劳的城郊发动了约1个小时的炮火攻击。随后在坦克等重型武器的保护下,苏军士兵开始向德军的阵地展开进攻。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先头的苏军部队遭到了德军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的猛烈攻击,苏军出现了进攻受阻的情况。但在后续部队和炮火的支援下,苏军依然成功撕开了一个缺口,第6装甲集团军及下属的第22、第74和第77步兵团向布列斯劳的城中进发。

2月13日晚8点,第6装甲集团军下属的第25机械化师的一支前线巡逻队与苏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一支突击炮团胜利会合。

随即苏军和其他兄弟部队开始向防守城市外围的德军展开进攻,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2月14日中午,苏军部队抵达预定的集结地点,开始对城中的德军展开最后的进攻。在此期间,由于德军封锁包围圈出现了暂时的缺口,一小部分城中居民和德军士兵借此机会逃离城市,但大部分城中居民被德军利用起来,负责防御工事的加固和清理废墟,有不少人死于炮火或德军的处决。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2月14日,经过几天的战斗,苏军装甲部队剩余的作战车辆在科恰金中将的指挥下,开始逐步向城中推进。同时第294步兵师、第273步兵师和预备役部队开始分批部署在奥得河北岸、城市东南角。而负责攻城主要部队则是第22、第74和第77步兵团,而等待他们的是城中的5万名德军士兵(一说8万-10万人不等)。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根据要求,苏军指挥官希望部队在15日进入城中,但在德军的顽强抵抗下,苏军部队被严密压制在铁路线一带,苏军曾短暂占领了一座公园,但不久便被德军抢回。为了能及时攻入城中,苏军决定改变策略,从城市南部的防线进行突击,并向突击的第218和309步兵团增加人数,同时将500余门各口径火炮集结在奥得河两岸,准备开始第二次突击。

1945年2月16日,经过一天的激战,苏军前线部队已经抵达旧城护城河一带。一天后布列斯劳的中央岛和大学、邮局及电报大楼也被攻占,此时苏军准备开始对城中的要塞和防御工事展开最后的进攻。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为了保证进攻的成功,苏军每个步兵团都专门组成了一个突击营,每一个突击营都由10个突击组组成。主要包括1个步兵组,3个配备了突击炮的炮兵组,2个工兵组,1个火焰喷射器组,1个反坦克步枪组,1个狙击组和1个装甲组。在实际战斗中,这些小组还会根据需要自行拆分成多个小部队,与其他部队一起向德军守卫的要塞进行进攻。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2月22日,重组后的第6装甲集团军在做好了全部准备后,正式下达了进攻要塞的命令。早上8点,苏军对城中主要目标和要塞防御阵地发动了近3小时的炮火覆盖,火炮攻击后,苏军的突击营开始进入城内与德军展开战斗,而苏联空军下属的2支部队也为突击营士兵提供了空中火力支援。德军也纷纷从所藏身的掩体和工事中钻出,与苏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自2月15日起,德国空军开始向布列斯劳的守军投放物资与弹药,直到战斗结束。这期间德军共进行了多达2000余次的补给行动,累计交付了1486吨的各类物资。1945年3月2日,由于指挥不力,原要塞指挥官汉斯·冯·阿尔芬被解职,赫尔曼·尼尔霍夫接替了他的职务。虽然在尼尔霍夫的指挥下,德军进行了几次反攻,但在苏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德军的抵抗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3月初,德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开始允许城内的妇女儿童进行撤离,但在严寒天气中,约有1.8万名平民在撤离时因为低温而不幸遇难。此时的城中仅剩下了不到20万名居民,数量不到原有人口的三分之一。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经过几日的战斗,苏军成功将主力部队推进到市中心,德军只能被迫进行毫无效果的抵抗。1945年5月6日,在经过82天的围困和进攻后,德军指挥官尼尔霍夫通过士兵向苏军投降。

而布列斯劳也成了德国最后一个投降的城市,布列斯劳解放后两天,德军就签署了停战协议,二战欧洲战场正式宣告结束。而德军总指挥官卡尔·汉克在逃亡途中,被捷克游击队击毙,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三、满目疮痍的城市

根据战后统计,布列斯劳围城战共造成当地居民8万余人丧生,城市中80%到90%的建筑物被完全摧毁。战后当地的新任市长上任履职时,城中几乎已成为了一片废墟,所有的基础设施已经不复存在。

交战双方在此次战斗中也付出了极大伤亡,苏军约有1.3万名士兵阵亡,4.7万人负伤或失踪,数十辆装甲车辆被摧毁,而德军有6000余人死亡,2.3万名士兵受伤,其余士兵向苏军投降。

纳粹穷途末路的抵抗终不敌苏军的狂攻,百年老城历经战火重见天日

根据《波茨坦公告》,布列斯劳重新回到波兰领土中,城中的德国居民开始陆续撤离回归德国本土。1948年,重建之后的布列斯劳被改名为弗罗茨瓦夫,并一直延续至今。1999年,弗罗茨瓦夫成为波兰下西里西亚省的省会,现在已经成为一座重要的经济重镇,也是如今波兰的第四大城市。


结语

布列斯劳围城战,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结尾的一场大规模城市围困战,无论在战斗过程还是战后结果都深深影响了战后的欧洲局势,也让世人见证了苏军的英勇无畏和纳粹的残暴凶狠。布列斯劳这座城市也永远留在了浩瀚恢弘的历史长河中,并永远被后人所熟知与铭记。


1. 《帝国的红色风暴》

2.《希特勒最后挣扎:1945布列斯劳之战》

3.《大决战:1944-1945》

4.《弗罗茨瓦夫百年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