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一戰曹操是怎樣反敗為勝的,曹操如何血戰白狼山?

小朱不懶惰


白狼山之戰,是一場令人熱血沸騰的萬騎大碰撞!

在這場壯懷激烈的騎兵大會戰中,曹軍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撒手鐧:斬首,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贏得會戰!

必須打的烏桓

206年,曹操奪取青、幽、並、冀四州。

就是否繼續北進,眾將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多數認為:烏桓太遠了,難以征討,而一旦深入北方,南方劉表極有可能前來襲擊!

唯郭嘉提出了烏桓必打的理由:

1、曹操以極短的時間平定四州,人心未服。而袁紹很得四州漢、夷民心,如袁尚利用父親的威望,將對四州的穩定造成巨大的隱患!

蹋頓在烏桓已經坐大,被當地人與當年匈奴的冒頓單于相比。一旦四州不穩,蹋頓必生野心!如此,形勢就複雜了。

2、蹋頓不就仰仗自己住得偏嗎?我們現在出其不意去打,一定出乎他意外,一定能贏!

3、劉表駕馭不了劉表。重用劉備,控制不住;不重用劉備,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說得好!曹操決心北征!

千里奇襲:速度、速度!

207年3月,曹操開始北征。走到易縣,路程近半,郭嘉表示:太慢了!搞奇襲,就是要兵貴神速!

於是,曹軍留下輜重,輕兵猛進!

計劃沒有變化快!

曹軍走到無終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加之烏桓小股部隊的騷擾,大軍前進困難!

將計就計,隱秘行軍

就在曹操鬱悶時,附近的豪強田疇前來投奔:無終這條路,不要走了!有一條已經廢棄了200年的路可以走,走不走?

眾將都很謹慎:田疇畢竟是剛來入夥的呀!他究竟幫誰還不知道呢!怎麼能聽他的?

曹操如是個沒主見的人,當年在官渡就不會相信同樣剛剛來投奔的許攸,去火燒烏巢了!

曹操一面公開退兵,在路旁立上牌子:雨季,走不通,我們等秋天再來!

暗地,田疇帶路,取道盧龍,繼續奔襲!曹軍一路行軍。塞外道路不通,他就鑿山填谷,拓寬了500多里路面!

直指柳城!

強敵在前,後無退路

烏桓原以為曹軍已經退兵了,正準備好好休息,秋冬再戰時,聽說:曹操已經只有200裡遠了!

蹋頓吃了一驚,但他並不害怕!咱們都是騎兵,跑得快!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一口氣帶了萬餘騎!

強敵在前,後無退路!

斬首行動,曹軍的殺手鐧!

白狼山,兩軍遭遇了!

此時的曹軍,正是行軍隊列,披甲者少。

而烏桓,密密麻麻,在前方虎視眈眈!

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

張遼摩拳擦掌,亢奮地向曹操請戰!

曹操登高一望,冷靜下令:張遼,準備出擊!

“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正是曹軍騎兵的撒手鐧!

白馬,面對囂張的顏良,張遼、關羽,一次突襲,直接把顏良弄死了!

延津,面對文丑的五、六千騎兵,曹軍五百多人一波猛衝,文丑撲街!

烏巢,前有淳于瓊萬于軍馬,後有緊急來援的袁紹軍,五千曹軍騎兵一夜破營,生擒淳于瓊!

此時的烏桓,人馬雖多,但隊列不整,不正是利於騎兵突擊嗎?

出擊!漢家騎兵!

電光火石之間,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對於白狼山激戰的描述,史書十分簡單。

《三國志.武帝紀》的描寫:

公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

《三國志.張遼傳》對此戰的描寫更少:

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我對這次激戰有以下看法:

1、單兵作戰能力,雙方應該相當。

後來三郡烏桓為天下名騎,我們有理由認為,此戰對手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

2、曹軍斬殺蹋頓、名王的手法與斬殺顏良、文丑基本相同:目標明確的斬首行動!

蹋頓這個大領導,靠的是聯合、收納,把隊伍拉這麼大的!他還缺乏戰功來威服各軍!由於草原民族對英雄的崇拜,蹋頓等人在混戰中很可能選擇靠前指揮!

善於指揮斬首行動的張遼(後來的合肥之戰,還差點把孫權弄死了),善於斬首行動的曹軍騎兵,遇上了隊列不整,指揮部靠前的蹋頓···結局,不言而喻!

3、曹軍通過斬首,造成了烏桓的崩潰。

戰後,二十餘萬部投降,可見,蹋頓死後,烏桓已經沒有替代蹋頓組織大軍的人物了!

從此戰來看,曹操之所以擊敗烏桓,主要是看出了烏桓的致命弱點:組織力差。

一方面,曹操一路加速行軍,彷彿“到了就是勝利”,對於擊敗烏桓完全不擔心!

另一方面,戰後,曹操又緊急整理烏桓騎兵,以為天下名騎!

顯然,曹操對烏桓騎兵的作戰特點是有了解的,他心中早已經有了取勝之策!


自東漢時,朝廷就經常征伐烏桓騎兵作戰;漢末爭雄時,袁紹、公孫瓚軍中,都有烏桓騎兵。曹操對烏桓騎兵的作戰特點是有了解的。

當曹操登高一望,見敵軍陣容不整時,他就知道:他沒有猜錯,他勝利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操消滅北方袁紹殘餘勢力和烏桓勢力最後一場戰役。張遼部擊破烏桓軍隊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此戰使得曹操基本統一北方,烏桓境地被摧毀,烏桓民族逐漸削弱,後期融入漢族和鮮卑,淡出歷史舞臺。

前期策劃


當時大部分智囊團認為袁氏集團已成流寇,夷狄貪婪無親,豈能為袁尚所用!一旦我們深入征伐,劉備必定說服劉表從荊州襲擊許都。而謀臣郭嘉則表示“烏桓恃其邊遠,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即使孤軍深入定能取勝。況袁氏與烏桓關係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對袁家仍有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烏桓聯手,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將丟失。而劉表不會聽從劉備襲擊許都,劉表除了坐談以外無所作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並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則擔心不能制住劉備,如僅予以輕任,則劉備不願為之所用。”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決定北征烏桓。

為運糧北上,曹操讓董昭修建了兩條漕運:一是“平虜渠”,一是“泉州渠”。當時的將領分別是張遼、徐晃、張郃、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清一色的都是會帶騎兵的,也就是此戰想用大規模騎兵速戰速決。然而,當時天氣不好,大雨連綿,大戰時間一拖再拖,直到烏桓方面有了準備!但是,為了安定後方,以後不被後方勢力侵擾,曹操還是不會放棄這次機會!

暗度陳倉


天公不作美,也是一次機會。曹操找到當地嚮導田疇,田疇提供一條西漢廢棄的道路,可以經過無人防禦境地直插烏桓大後方。隨後曹操從大路撤兵,命人在路邊寫上: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使得烏桓信以為真,不做準備。曹操採納郭嘉建議丟棄輜重,輕裝前行,兵貴神速,以免敵軍有所警醒有所準備。

在田疇的帶領下,曹軍越過徐無山,經盧龍塞退出東漢邊境進入灤河上谷,艱難行軍五百里,在平岡轉而東向,穿越鮮卑地區,再次進入東漢邊境的山脈。此時的曹軍已經包抄到了烏桓的大後方,正沿到海的方向直線前進,即將把敵軍一分為二,決戰蓄勢待發。

白狼山之戰


曹軍急行軍至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與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才倉皇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雖然烏桓軍以逸待勞,但是畢竟準備倉促頂不住曹軍精銳騎兵。張遼臨時獲得了曹操用來指揮部眾的麾旗,於是,指揮先鋒部隊衝向敵陣,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一場血戰。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那是相當慘烈。混戰中,蹋頓單于當陣為張遼斬殺,烏桓群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四散奔逃,烏桓的主力騎兵開始全面崩潰。曹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曹操收烏桓精銳,之後率其征討四方,號稱“天下名騎”,自此北方既定。


可惜,謀臣郭嘉水土不服英年早逝!班師途徑碣石,曹操志得意滿,遙望渤海寫下千古名篇《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禾川化學汪工


白狼山一戰,曹操並不存在反敗為勝,最多勉強算是以弱勝強!

01.《武帝紀》記載: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丸過程中白狼山之戰的展開:

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這一次曹操突如其來的遠征,給了袁尚和烏丸很大的“驚喜”,在白狼山曹操和敵人主力相遇,登高遠望時看到了敵陣的瑕疵,張遼奉命出擊,一舉擊敗敵人大軍。最終這次遠征俘虜敵人二十餘萬。

02.《張遼傳》記載:

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裡,也記載了這一次戰役經歷:

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這裡重點突出了張遼的豪氣,在勸戰曹操後,張遼得到了曹操的指揮旗,於是他指揮曹軍大勝烏丸,斬了單于蹋頓。

03.《烏丸列傳》記載:

在《三國志•魏書•烏丸傳》裡,記載了曹操出奇制勝的過程:

太祖自徵蹋頓於柳城,潛軍詭道,未至百餘裡,虜乃覺。尚與蹋頓將眾逆戰於凡城,兵馬甚盛。太祖登高望虜陳,抑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

可以看出,在白狼山之戰前,敵人完全沒有料到曹操的到來。而在戰爭中,曹操臨場應變,抓住戰機,獲得了大勝!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三國志•魏書•張遼傳》、《三國志•魏書•烏丸傳》裡,所有的三條記載,都是曹操出奇制勝,一舉擊潰敵軍,完全不是反敗為勝。


歷史迷猴神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