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永恆的嗎 婚姻又是否靠譜呢

曾有過這樣一個經典問題:如果泰坦尼克號沒有沉沒,傑克和羅絲是否真的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帶著這個疑問,十年後,小李子再度搭檔凱特•溫絲萊特為大家奉獻出了《革命之路》。

這一次,人們希望成真,他們成為了一對夫妻。可是看完後,觀眾覺得被騙了,因為他們期待的俊男美女你濃我濃的甜蜜橋段沒有了,代之以夫妻間感情上的危機。兩人脆弱的感情就像大廈將傾,覆水難收。即使他們做出了巨大的嘗試想要去挽回這段感情,但結果卻沒有得償所願。或許這只是電影中的巧合吧。

然而歷史不容許被假設,電影中的感情其實也一樣。悲劇愛情的意義恰恰就在於它把足夠的美好展現給觀眾並給人們留下了足夠的想象與意淫的空間,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傑克與羅絲。

所以人們還是願意將最美好的祝願留給這些遺憾的愛情故事。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這些悲劇愛情故事都有著某種殘缺的美。如果你將其補充完整,答案或許並不如你所願,就像是《革命之路》。

但不得不否認的一個現實又恰恰是: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現代社會婚姻變得越來越脆弱。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逐年升高的的離婚率和越來越多的婚外情。經濟學談成本,當愛情與結婚的成本降低的同時,離婚現象就會增加。

有句話說的話,老一輩人婚姻中有了摩擦靠修補,現代人婚姻中有了摩擦靠換。兩口子過不到一起,那就離婚唄。老一代人堅守縫縫補補過日子的觀念,寧願受點委屈吃點苦來維持婚姻的繼續,這在現代社會已經變得越來越少見。觀念在不斷髮展,成本在降低,人們對婚姻的態度也越來越變得不一樣。

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歌頌最多的是愛情的美好,主旋律往往是忠貞不渝的愛情觀與相濡以沫的婚姻感情,這在國產電視劇中尤為多見,比如《金婚》,比如《父母愛情故事》等等。而隨著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微妙變化與感情婚姻中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電影將視角對準了婚姻中的脆弱關係這一主題,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內容來對當代人的婚姻進行討論,在題材類型上也是日益多元化。

電影《革命之路》用的是較為寫實的手法展現了婚後七年之癢的狀態——無聊成為夫妻間的主題,曾經柔情似水的日子不再,所有的美好都已成回憶,雙方相互間的包容越來越少。小小的一件事情都可能成為引爆爭吵和矛盾的導火線,怨憤終究會在積壓多年後爆發。即使他們想要靠著曾經搬家去巴黎這一行動來挽救行將就木的婚姻生活,卻不知這無非只是飲鴆止渴,將兩人的婚姻推向更大的深淵。這一切的一切無非都在證明一個論點,那就是當兩人的意識形態變得天各一方時候,同床異夢便成了導致兩人最終走向末路的常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分裂。

尤其是對於兩位有著較高知識和學歷的人而言,更多時候,意識上的求同還是存異往往對兩人能否堅持走下去共同生活有著決定性作用。試想,如果只是普通的家庭,夫妻都沒有接受過很高的教育,那很多時候,觀念和性需求會迫使雙方為了維持家庭而相互忍耐。尤其對處於弱勢的婦女而言要忍受更多。否則她們便會像摔門而出的娜拉一樣敢於追尋獨立的自我與人格自由。

而在此類電影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電影中的男女兩位主人公往往都是有著較高知識構成的人群,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對生活和婚姻愛情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認知。也因此,他們在面對婚姻中的一些問題時候會有很多的想法,也自然會引發出更多的問題。

就像是電影《遊客》展現的那樣,一次偶然的小概率的雪崩引發的是一對夫妻的信任危機,而這信任危機又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層層坍塌,成為夫妻兩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雪崩來臨,丈夫各顧各的逃離而忘了同處於危險中的妻子,這讓劫後餘生反射弧超級長的妻子很不爽,丈夫無意識的一種自救行為成為了她無時無刻攻擊他的武器。於是在任何場合,這件事都會被妻子念念不忘的提及,甚至是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妻子也忽視了丈夫作為一個男人所需要的面子與尊嚴。於是,橫亙在夫妻間的隔閡就這樣與日俱增。

最終矛盾爆發,一家人在房間裡嚎啕大哭。你看,當有了懷疑的時候,即使有了孩子,即使曾經多麼恩愛,婚姻也會脆弱的如一片樂事薯片,“咔嚓”就會被掰碎。好在,《遊客》的結局還算給人以希望。最後,丈夫靠著找尋在大雪中迷失的妻子,挽回了一點自尊和婚姻。

有人也許會問,一見鍾情的愛情會長久嗎?你看,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不早就有了答案。所謂的一見鍾情只是兩人在一定時間與空間裡的氣味相投,而隨著時間流逝,這種初見時的美好感覺能否持續長久,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像在大衛•芬奇的電影《消失的愛人》中,第一次見面時的尼克與艾米一樣:在春風沉醉的晚上,帥氣的他遇到了美麗的她,兩人一見鍾情,互相眼中有光,在伴著蜜粉飛起來的時候,恰好的時機接吻。

然後,他們開始戀愛,開始在各種地方瘋狂的做愛。然後,他們結婚。剛開始,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甜蜜。若干年後,雙方開始互相厭倦。終於在結婚紀念日上,妻子消失不見,成了“消失的愛人”,警察調查發現,一切線索都指向丈夫是妻子失蹤背後的兇手。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妻子設的一個局。而妻子,此刻正開著車拿著大把的鈔票在外面享受生活。而當一切紛繁落幕,妻子滿身血跡回到丈夫身邊。多麼讓人恐怖和驚悚的故事。

或許你還會問,如果兩個人的婚姻走過了四五十個年頭,從紙婚到銀婚再到金婚,那是不是就可以認定是和諧穩定的婚姻。這裡沒法給你答案,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電影《45週年》恰好可以解開你剛剛的疑問:結婚四十五年的一對老夫老妻,妻子在籌備婚禮紀念,而這時候丈夫卻收到了他50年前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因意外喪生的女友的遺體被找到的消息。於是,丈夫將自己封閉在回憶裡,而妻子卻要竭力壓抑自己的嫉妒和焦慮。這時候妻子才恍然大悟,自己這麼多年活在一個謊言中,丈夫對初戀女友的愛從沒有忘懷,四十多年的陪伴竟然比不上一個多年後得到的消息,多麼的無奈和悲傷。

外表看起來一如往常,但兩人誰到知道,他們多年婚姻的也面臨著危機。於是,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兩人多年的關係漸漸從穩定走向失衡,老夫老妻漸漸淪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說句題外話,電影《45週年》中,飾演妻子的那位演員夏洛特•蘭普林的演技簡直可謂是爐火純青,一絲一毫的小情緒在她不動聲色的表演中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或許就是人們說的角色與人物完美融為一體吧。

越來越多的導演將故事放置於婚姻生活的探討與批判的時候,如何用創意的想法來表達便成了關鍵。就像電影《完美陌生人》那樣,其實電影的母題還是關於現代人的婚姻與情感關係,但導演巧妙的將故事放置於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黑匣子——手機上面,通過信息與電話共享的創意來還原和展現當下人們脆弱的人與人之間、婚姻情感維繫。

七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吃晚餐,他們決定與對方分享當晚手機上的所有內容:短信、電話和郵件。於是許多秘密開始漸漸浮出水面,而他們之間原本和睦的關係開始發生波動。這部電影其實和多年前馮小剛導演的那部《手機》有異曲同工的妙處,但在主題上則走的更遠一步。

即使是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其實每個人心裡都藏著秘密、不能告訴別人的秘密,而且秘密永遠不能傾訴,即使是最好的最相信的朋友。你永遠相信,所有的秘密都是你自己出賣的。

在當下社會,不僅婚姻中夫妻間的關係是脆弱的,即使是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脆弱的,說白了,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的關係都是脆弱的,維繫起兩者關係的網絡單薄的可怕,就像陽光下的泡泡,一吹就破。而更多的時候,人性有很多弱點,人性經不起測試。所以,這部電影給人們的一個忠告或許就是,千萬不要好奇去測試人性,因為結果會很可怕。

除了冷酷細思極恐之外,其實電影《完美陌生人》還展現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比如那個胖子對同性伴侶的保護,那個醫生父親對女兒的一番尊尊教導。

當然,其實,最可憐也最讓人喜歡的角色還是那個醫生父親,即使他已經看出了妻子耳環上的貓膩,但他還是選擇包容。當然,他的情商也很高,那句“耳環不錯”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算是對妻子的一點提示。他知道婚姻維繫的關鍵就是靠雙方各自保留的隱私,包容並接納對方的不足。

愛情是一段時間內荷爾蒙的爆發,但婚姻不是,婚姻到了最後是激情褪去平淡如水的無聊生活,是一個女人的嘮叨不絕和一個男人的充耳不聞。說到底,婚姻能夠維持下去的根本主要還是是對理想生活的放棄和對現實生活的接受。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凡是真心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搭夥過日子的,最後都長久了。

愛情是永恆的嗎 婚姻又是否靠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