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上一篇說到當時王位傳承中所謂的“禪讓制”,雖然表面和平,但是還是一場場不流血的戰爭,若說相對和平的皇位傳承製度那就只有世襲制,但是這個世襲制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一、兄弟相承

其實所謂的兄弟相承最早出現在夏朝時期,就是最後一位禪讓者大禹的後系子孫們。當時的夏朝比較注重親源,所以這樣傳承。

但是在王位傳承的時候也挺不容易的,因為當時的一夫多妻的制度已經成立了,而且普遍一位王有多位嫡妻,當然嫡子也有很多,因此,當王位傳承到第一個兄弟的時候,小兄弟可能年紀比較輕,但是因為是兄死弟承,所以,要輪到小兄弟的時候那就太遙遠了,自然心有不甘,想要提早獲得權位。

因此,當時夏朝的傳承是相對較亂的,內部戰爭頻發。

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但是在唐朝時期,由於先皇帝無子,因此只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雖然皇位得以傳承,但是先皇帝的妻子也就是現在皇帝的嫂子們就顯得十分尷尬,基本上都是年輕寡居,而皇帝也相對年輕,這也為後世流傳出許許多多的皇家緋聞。

二、父子相承

商朝時期,王位的傳承製度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父子相承,但是隻能傳給嫡長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但是如果沒有嫡子,那麼就由長子繼承王位,因此在商朝以後,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成為上至王室下至平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了。


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因此,哪怕司馬衷是傻子,司馬炎都要立他為太子,就是因為是嫡長子,有沒有其他兒子,有,但是因為制度的存在,所以只能是他,當然,除非司馬衷出現意外死亡。但是就是因為司馬衷為帝,最終導致了晉朝的“八王之亂”的存在。當然,大多數的父子傳承是相對較好的,也算得上是和平的,當然這裡只是說傳承的過程,並不表示在其他情況下的爭鬥。

當然除了嫡子和長子繼承外,在清朝也出現了“立賢”之說,因此,清朝的皇帝大多數都是非嫡非長,所以在清朝身為滿洲人入關竟能統治中華長達兩百年的時間,也算的上是奇蹟了。

三、叔侄相承

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叔侄相承就十分好理解了,其實就是皇帝沒有孩子,還不想立弟弟,那隻能把弟弟的孩子養在自己這裡,成為自己的孩子,然後再讓他繼承皇位。

這種叔侄相承的皇位繼承最有名的就能數得上是宋朝了,尤其是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中的皇帝趙禎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全部夭折了,所以才將自己的侄兒抱進宮中,繼承皇位。

而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這樣繼承的皇位,反而大潮流的父子相繼在宋朝實現的概率相當小,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當時宋朝的醫療水平了。

但是除了叔侄相承外,還有侄叔相承,當然,這樣的繼承方式看起來也是十分不合理的,但是他還是依然存在。

比如人稱小太宗的唐宣宗李怡,就是直接從自己侄子的手中繼承了皇位,但是這是當時唐朝中期宦官弄權的結果。

當然還有最著名的就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將建文帝拉下皇位,自己成為皇帝,雖然有永樂盛世的存在,但是還是難以避免殺侄的罵名。

四、異姓相承

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異姓相承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存在還是相對較少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周太祖郭威將自己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外甥柴榮,這也是因為郭威的孩子全部被殺,而且柴榮也是自小在自己身邊長大,因此也就放心的把皇位傳給了柴榮。


王朝的更迭——世襲制

雖然柴榮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但是他實在是過於短命了,最後國家也被別人拿走了。

總結

雖然世襲制的存在使得政權得到平穩的過渡,但是“家天下”的理念也使得國家民眾的思想越來越固化,所以也導致封建王朝的存在時間無限拉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