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凌雲縣朝裡瑤族鄉蘭臺村 “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408人。面對巨大的脫貧攻堅壓力,扶貧到底該怎麼扶?該村立足實際,率先在全縣採取“群眾點菜,村裡買單”方式,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戰略,創新扶貧模式,拓寬了脫貧攻堅道路。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我報名發展種桑養蠶後,駐村幹部和村‘兩委’多次入戶瞭解我家情況,併為我量身定製種桑養蠶發展途徑,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從2017年開始種桑養蠶,2019年養蠶6批,每批3張,最好一批產值有7500餘元,今年我擴大桑園面積,養蠶收入有望突破4萬元。”貧困戶梁正文高興地說。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2017年,蘭臺村得到深圳市對口幫扶凌雲縣集中大蠶房建設項目支持,在壩蘭屯新建集中大蠶房18間,1080平方米,解決18戶貧困戶無養蠶房的困難。該點每年可養蠶8批,蠶繭250餘張,產值46餘萬元,實現戶均收入在25000元以上。該村2014年開始發展種桑養蠶,截至目前桑園面積542畝,45戶參與種桑養蠶,其中貧困戶8戶38人。群眾在村“兩委”為他們“量身定製”的產業發展路上,成功摘掉貧困戶帽。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興辦產業、因地制宜落實產業扶貧項目,增加群眾收入,才能更好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村立足實際,採取“群眾點菜,村裡買單”方式,不斷創新扶貧模式,拓寬了脫貧攻堅道路。

在該村偉甲屯,2016年脫貧戶陸通金一大清早就起來餵養他在林下養殖1000餘隻土雞群。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在入戶走訪的時候,我們就尋思,結合當地實際,發展什麼產業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蘭臺村是土山地區且水資源豐富,我們要因戶施策,並做到宜桑則桑、宜煙則煙、宜雞則雞、宜豬則豬、宜姜則姜......堅決不搞一刀切,全力當好群眾的‘服務生’。”駐村第一書記蘭應秋介紹說。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受去年非洲豬瘟影響,養殖致富帶頭人、2016年脫貧戶岑正告在三臺屯轉行發展土鴨養殖,目前存欄500餘隻。在他的影響下,該村10餘戶貧困戶群眾參與土鴨養殖。

在巴蘭屯山林裡二代野豬養殖場,一群小野豬看見有陌生人的到來,狂奔四散往山上。發展才是硬道理,致富帶頭人梁正志2015年在巴蘭屯山林發展二代野豬養殖。“目前存欄100餘頭,一頭野豬就是一頭金豬,我在防疫方面下足功夫,非洲豬瘟沒有影響,去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今年的收入有望突破20萬元;此外,我們還通過吸納部分脫貧戶群眾到養殖場務工,來增加他們的收入。”梁正誌喜笑顏開說道。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我們這個扶貧車間主要生產裙子、襯衣、外套等,工人都是村裡群眾和貧困戶,貨多的時候車間裡有近30人做工;因受疫情影響,訂單少一些,現在車間裡還有15個人在做工。我們車間是計件支付工資,工人每月工資在2000到2500元左右。”扶貧車間負責人塗遠智告訴筆者。

“扶貧車間”的建立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實踐,也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性舉措,可以讓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實現了群眾“足不出村、就地增收”。駐村幹部急群眾之所急,主動出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做好協調服務工作,2018年12月廣西藝騰服飾有限責任公司(朝裡瑤族鄉蘭臺村扶貧車間)在該村巴蘭屯掛牌運營,成為凌雲縣第一個村級扶貧車間。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以來,該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夯實產業發展根基,深化產業共建模式,全力推進提效破局。強化產業“造血”功能,實現了扶貧工作由“扶生存”向“扶發展”轉變,呈現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態勢。

該村水資源豐富,地肥人勤,依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優越的自然條件,村民以發展種桑養蠶、烤煙生產、種八角、山油茶、杉木、生薑等為主要經濟來源,全村現有杉木面積8258畝、油茶麵積1460畝、八角面積5160畝、桑蠶面積542畝、烤煙面積210畝、生薑面積560畝,大型養豬場1個,二代野豬養殖場2個,麻鴨養殖合作社2個。該村產業多元化,助農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產業多元化,助脫貧攻堅。在黨和國家為民富民政策的激勵下,蘭臺村不等不靠,通過不懈努力2016年全村順利脫貧出列;截至2019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

給力!這個村率先在凌雲實現群眾“點菜”村裡“買單”

圖文丨黃元榮 韋 軒 羅國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