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很多人都有所瞭解,大部分的胃病及消化道腫瘤,都與它脫不了干係。所以這個“網紅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40%—60%,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被感染。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引起胃腸道相關性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潰瘍和消化性潰瘍等。幽門螺桿菌是第一類致癌因子,感染者中大約有1%的人最終會演變成胃癌,我國有7億人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有700萬人罹患胃癌,這個數字是非常令人恐怖的。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於是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孩子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01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是:不需要對兒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常規檢測。

因為用藥之前需要權衡利弊,最後研究發現對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進行根除治療,弊大於利:

1、部分兒童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不治而愈;

2、兒童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會造成潰瘍及腸化的局面,影響不大;

3、檢測出感染,可選擇的治療藥物種類比較少;

4、就算治療、根除細菌了,後期再被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相當於讓孩子白受罪。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這兩類孩子需要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02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必檢查幽門螺桿菌呢?也不是,以下兩類兒童仍然需要注意。

1、兒童家族直系親屬父母等是胃腸腫瘤的,需要查幽門螺旋桿菌;

2、反覆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的兒童,確實找不到其他原因,需要查幽門螺旋桿菌。

這些情況下,讓孩子去做檢查,不是單純為了檢測孩子是否存在幽門螺旋桿菌,而是為了尋找孩子患病的潛在病因。而且常規的篩查,也能為家庭內注意衛生防範及兒童衛生習慣的養成提出警示。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什麼方式最適合孩子檢查?

03

市面上有許多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比如胃鏡、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抗體測定法、抗原測定法……到底哪一種適合孩子呢?

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測,是一種非侵入式檢測,適合所有年齡段人群檢測。

優點:無創無痛、準確性高、價格低、無放射性、操作便捷、適合所有人群。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04

我們前面說,能供孩子選擇的藥物比較少,治療後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許多比較緊張的家長就想了解,到底要不要治療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晶桐主任醫師建議持續感染的孩子成年後再治療,一般是18歲之後,按照成人的方式選擇根除與否。

如果孩子出現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噯氣、反酸、黑便等症狀,或者沒有症狀,但體檢時顯示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兩種情況都建議家長不要擅自判斷,應該和兒科消化醫師進行溝通,權衡過治療的利弊之後,再決定要不要根治。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所有情況下,預防都很重要

05

孩子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沒有治療但身體自發清除了,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後進行根治了……任何一種情況,預防都很重要。

1、讓孩子單獨就餐

重中之重:不要把東西嚼爛後再給孩子吃,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最好讓孩子使用獨立的筷子、勺子、碗,以免口-口傳播。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2、不摟著孩子睡覺

自己家孩子,多喜歡都忍一忍,別抱著孩子睡,夜裡不知不覺口對口,就相當於為幽門螺旋桿菌大開方便之門。

3、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吸吮手指要加以控制,玩過的玩具要勤消毒,飯前便後勤洗手,儘量不吃生食,蔬菜瓜果可以生吃,但必須洗乾淨。

孩子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家長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及時治療,從根本上切斷傳染源,是預防孩子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