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11月初,长安汽车正式公布了2019年10月品牌全系销量。从官方资料获悉,其中长安CS35品系销量13338台,环比增长25.8%,同比增长62.8%。这其中CS35PLUS贡献了绝大部分数额,13153辆的成绩斐然,此时正值长安CS35PLUS上市一周年之际,可以看出,这款小型SUV绝对称得上是撑起长安汽车的重要台柱。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销量压舱石 逆势上扬大有原因

这个数据,也许平铺直叙显得淡淡无奇,但放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全景下看,就能看出自主一线厂商的实力。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狭义乘用车1-9月累计销量1478.2万辆,同比下降8.6%。大潮勇退之势似乎不可抵挡,恶劣的市场环境正随着11月的寒风凛冽而至。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寒流袭来,必有炬火。早在2012年,长安SUV首开重臣——CS35便拉开了小型SUV市场繁荣的序幕。此后,由长安引起的这股风潮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16年,小型SUV市场达到巅峰,市场份额更是高达10.2%,一度迫近紧凑级轿车与紧凑级SUV。此后小型SUV市场进入重塑调整期,但长安CS35却老而弥坚,并在2018年10月份完成了换代。CS35PLUS手持接力棒,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完成了13万余台的销量,月均超一万的水平,无论是在小型SUV的细分市场中,还是上述大环境中,无疑都是一个压舱石般的存在。

但越是话题,就越会招来质疑:车子越做越大,配置越来越高,毕竟长安CS35PLUS作为“小型SUV”尺寸也不再“小”,小型SUV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解释这件事,也许需要变换一下视角,镜头拉远才能看懂。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价格有跨度 配置丰富区分度高

长安CS35PLUS对于小型SUV市场的覆盖之齐全,涵盖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各个价位。动力总成涵盖1.4T+7DCT、1.6L+6AT、1.6L+5MT,价格横跨6.99万元-10.99万元,配置细分之丰富,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驾驶需求。这其中,搭载1.4T蓝鲸发动机的自动蓝鲸智联版,以及自动悦联升级版和手动悦联升级版,三款车型堪称上中下三个区间价位的代表车型。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长安CS35PLUS自动智联蓝鲸版,是整个产品谱系中的集大成者。作为精品化小型SUV的代表,它代表着品质的更高追求。1.4T+7DCT动力总成的调教堪称一流。尤其是出自NE平台的1.4T蓝鲸发动机,荣膺“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作为长安动力3.0时代的首款产品,它历经4年研发和不断调试,搭载包括全球首发量产应用技术在内的10余项先进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性能水平。其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的数据,与大众EA211系列发动机相比,数据表现略胜一筹。使得长安CS35PLUS在动力体验上获得了跨越级别的驾驶质感。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长安CS35PLUS作为一款主打社交的智能化SUV,目标直指年轻化消费群体。腾讯车联智能生态系统,提供了智能导航,智能听服务,智能社交和智能语音四大板块内容。无论是实时更新数据的智能导航,还是社交利器好友集结,这套车载互联系统都堪称前卫。尤其是车载智能语音系统,能够与你心领神会,无需多言。同时,腾讯生态也带来了十分丰富的音频内容,QQ 音乐1700万首的正版曲库和喜马拉雅FM、NBA电台等内容,这也是长安CS35PLUS年轻化路线带来的独特用车体验。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在CS35PLUS上市一周年之际,长安CS35PLUS自动悦联升级版的到来也非常亮眼。作为一款8.59万元车型,它是一个连接着高低市场的定星盘。久经考验的1.6自吸+6AT,充分得到了长期的市场验证,成熟可靠的品质带来了优异的稳定性。在市场方面,自动悦联升级版采用了“增配不增价”的方法,对老款车型进行了升级,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这些贴心配置充分解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痛点。而循轨式倒车影像和Nappa座椅的加入,让原车本就实惠的性价比更为超值。

长安CS35PLUS一周年销量破13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发布不久的手动悦联升级版,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一方面,作为小型SUV的入门版本,6.99万元的价格,对小型SUV的冲击下探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SUV车型的渴求,还在市场层面对其他品牌形成了降维打击。手动悦联升级版同样是对老款车型进行了升级。全景影像和皮质座椅的加入,实现了一笔价值2000多元的配置升级,采用增配不增价的策略,无疑使6.99万车型获得了超前的性价比优势。

长安CS35PLUS作为长安首部SUV的继任者,诸多先进技术的搭载,这些表现无不展露着CS35PLUS,作为长安汽车深耕市场重要的存在。长安汽车在技术方面的突破,不光引领了潮流,也必将与中国自主品牌一同形成向上之势,得到市场的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