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導語:

寫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壞人難,寫讓人同情的壞人更難。這裡的“壞人”並非是指十惡不赦的人渣,而是指在道德或某方面上有可指摘的地方。“洗白”是指洗白劇本角色,並不適用於生活中。

人性複雜,立場不同、利益牽涉等因素都會左右我們對別人的看法。故事人物方面,大眾也早已脫離樣板戲的審美,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扁平人物沒有爭議性,沒有可信度,也就無法保持長久流傳的生命力。畢竟聖母白蓮花的代表白素貞也曾為了一己情愛而水淹金山寺,導致生靈塗炭。

把角色寫得高大全太假,適當地賦予缺點或缺陷可以使人物更加飽滿生動,可這樣一來又容易讓觀眾失去好感,一不小心人設就寫崩了,比如《還珠格格1》裡小燕子古靈精怪,到了第二部就瘋癲過火甚至有些腦殘了。怎樣寫不遭人恨的“壞人”是個難題。(不包括創作者存心想讓觀眾討厭的容嬤嬤類角色。)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以下分享11種劇作小技巧,或許有助於熱愛創作人士塑造較為複雜的角色。

一、先入為主

在角色出場時間讓做手腳,讓觀眾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覺。

“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適用於角色與角色間,也適用於觀眾和角色間。大熱網劇《靈魂擺渡2》裡有個單元叫《鬼妻》,標新立異地提出了“愛情沒有先來後到”的大膽主題,讓觀眾“原諒”男主角的見異思遷。故事真實順序是:

(上半部分,古代)白臉書生寄人籬下苦讀詩書,為了貫徹“戀愛學習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精神,跟人家的千金小姐嫣嫣兩情相悅,米已成炊。等他上京趕考科舉高中後,高官將女兒“硬塞”給他,他被(ban)逼(tui)無(ban)奈(jiu)停妻再娶,掀開了高官女兒文秀紅蓋頭的瞬間一見鍾情,從此恩愛一生。被負的嫣嫣就在群嘲中哀怨地上吊,死了好久都沒人收屍,化作厲鬼流連人間幾百年。(其實就是《鶯鶯傳》、《霍小玉傳》之類的故事。)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下半部分,現代)呂哲和秀秀是一對模範情侶(在前幾個單元就做了各種鋪墊,經常出來秀個醬油恩愛),到了《鬼妻》單元,他們結婚了,虐狗發糖“無惡不作”。寵妻狂魔呂哲被厲鬼纏上了,上廁所纏他,睡覺纏他,開車纏他……他像馬景濤的表情包一樣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他以為是老婆秀秀死去的前任作祟,夫妻嫌隙叢生。

結尾,扮演“黃衫客”的趙吏出現向他們解釋來龍去脈,給女鬼出頭。

如果故事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那麼想必呂哲已收到無數“給你寄刀片”的彈幕,秀秀也會躺槍“被小三”。但是編劇的機智之處在於,把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調換順序來講,嫣嫣的往事只用回憶殺來敘述,那觀眾的情緒就大不一樣了。有呂哲×秀秀的CP先入為主,出場晚的女鬼嫣嫣給人印象就像破壞別人家庭美滿幸福的壞小三。即便真相大白,觀眾內心也會為呂秀CP辯白:那些舊事早翻篇了。

現在到愛奇藝看這個單元,有些地方被剪掉了,嫣嫣和書生的那段浪漫悽美往事被刪減了不少,看這個版本的觀眾會更堅定地站呂秀CP。剪輯會影響劇情,而寫劇本時對素材的取捨、順序的調動,本身也是一種剪輯方式。

瓊瑤奶奶也精於此道,很多觀眾罵《還珠》第二部才出現的晴格格,覺得她是紫薇和爾康的第三者,其實晴兒早在第一部故事之前就和爾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我知道有些觀眾看到這肯定要說,爾康表示對晴兒毫無感覺,是晴兒單方面痴漢。嗯,這樣的一面之詞很多姑娘肯定也從男朋友那裡聽過。深諳瓊瑤三昧的編劇於正也使用了此核心技能,在《新笑傲江湖》裡讓任盈盈這個官配比東方不敗晚登場,現在你們可以去百度“任小三”這個關鍵詞。

出場晚是很吃虧的(敲黑板)。晴兒不哭,簫劍更蘇><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二、偷換概念

給某角色樹立一個參照系人物,對方與TA有著一樣的遭遇、痛苦、心態,極為相似,但是又有微妙的不同,觀眾會不自覺地就給二者劃等號,起到偷換概念的效果。

三觀頂天立地的現代觀眾怎麼會輕易被《鬼妻》這種洗白渣男的故事矇蔽呢。所以編劇肯定要使出一些組合技。比如渣男投胎轉世,把鍋甩給上輩子的自己。

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技巧當屬偷換概念。故事裡還有個鬼,叫方棋,是秀秀這輩子的青梅竹馬前男友,他死後過了很久,秀秀才和呂哲走在一起。而方棋的魂魄卻對秀秀死纏爛打,要好不容易走出陰霾的她陪葬。毫無爭議,方棋是五行欠罵的那類角色。編劇用方棋和秀秀的關係對應嫣嫣和呂哲的關係,不但雙重詮釋了“愛情沒有先來後到”的主題,而且會讓觀眾遷方棋的怒到嫣嫣頭上。

只要觀眾不細思,事情就算揭過去了。這個技能很取巧,適合作為輔助技能。

三、欲揚先抑

先寫人物的一大堆缺點,不要怕觀眾討厭,然後再寫人物的閃光點,給觀眾以“哎喲TA還不錯噢”的驚喜。

觀眾對反派的道德要求很低,所以編劇可以先寫壞一個角色,讓觀眾降低期待值,接下來再往好的一面寫,可加倍提升觀眾對其好感度。很多武俠劇裡男一號是用來推進劇情的,男二號是用來讓觀眾舔屏的,比如顧惜朝,比如楊康這類角色,原因除了演員顏值以外,就在於編劇用這種技巧寫男二號。

清朝名臣曾國藩多次率領湘軍與太平軍打仗,屢戰屢敗,向皇上上疏檢討自己。有人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果然皇上不但不怪他,還贊他勇氣可嘉百折不撓。對人先說壞的,再說好的,對方的心情波動曲線是上揚的。

大家對好人和壞人是有雙重標準的,就像白衣服沾了幾個泥點會顯得比黑衣服更髒。小時候我們看《還珠格格》,覺得令妃是好人,皇后是壞人。長大以後看過《如懿傳》,再回想一下《還珠格格》,也許會覺得皇后真性情不做作,跟令妃這個妖豔賤貨好不一樣。(雖然兩個作品講的是歷史上同樣的人物,但是主角不同,立場就不同。)其實平胸而論,《還珠》裡的令妃只是情商高,懂明哲保身,沒做什麼出格的事,皇后情商低還愛害人。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欲揚先抑能夠奏效是因為雙標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濫好人一旦拒絕了別人的要求,哪怕是拒絕不正當的請求,也會被罵“你變了”。口碑不大好的人拒絕人司空見慣,但是如果他突然幫了你一個小忙,你就會覺得這人挺好的,這也是一種欲揚先抑。

四、潑髒水

要想讓“加害者”被觀眾同情和喜愛,就得潑“受害者”一噸髒水。

日劇不是近幾年喜歡出軌、殺夫題材,是一直都很喜歡。常盤貴子在《美麗的人》裡演了一個受丈夫家暴幾次出逃都被捉回來的可憐女子,由於丈夫是警察,很容易能調查到她行蹤,所以她不得不求助於整形醫生給自己改頭換面,好逃離丈夫的魔爪,然後她就在觀眾們的期待和祝福下與儒雅的醫生談起了純潔的婚外戀。

《晝顏》裡上戶彩的婚姻如同形婚,丈夫在家裝GAY裝娘,一出門畫風就突轉為西門慶。這讓上戶彩和觀眾都不禁聽信美智子姐姐的提倡有軌夫妻一起出的理論。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直美和加奈子》(別名《彎美和百合子》)是個閨蜜陪你殺夫的故事。觀眾只關注廣末涼子和內田有紀的跌宕命運,誰要理會內田姐姐丈夫的死活啊。劇中教唆她們殺夫的中國大媽提出“打老婆的男人就該殺掉”,獲得了廣大女性一致好評。

角色可以出軌,可以殺人,可以做了這些事仍然得到觀眾喜愛;角色可以被劈腿,可以被人殺掉,可以綠帽從頭戴到腳仍然得不到觀眾的同情。一切就看編劇手裡的這桶髒水往哪兒潑了。

五、博同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金枝欲孽》裡的每一個女子,都在詮釋著後面那句話。

如妃心狠手辣,吊死陳妃,強迫安茜與變態太監對食,對自己孩子下手博皇上同情,怎麼看都是反派的路子,但是後期失勢,眼睜睜看著孩子死去無能為力,跪在雪地裡呼天搶地的畫面的確博取了觀眾的同情。

玉瑩扮豬吃老虎,步步為營,自私偏執,為了上位不擇手段。但她事母至孝,苦心經營只為了保護自己和母親。不信朋友是因為宮裡沒有朋友只有背叛,利用甚至設計陷害太醫孫白楊卻在知道他對自己的情愫後內疚崩潰。看第一遍我討厭玉瑩,看第二遍我卻喜歡並同情她。

洗白汙點角色的劇作技巧:為什麼有些“壞人”不遭人恨?(上篇)

該劇的每個角色都是矛盾又真實的存在,每一個人在與命運抗爭的同時都展示了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卻讓人恨不起來。

“博同情”可以與“潑髒水”組合使用,收效更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